基本信息
书名:电路分析基础(高职高专电子信息专业系列教材)
定价:28.00元
作者:曹才开,郭瑞平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30219853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全书共7章,主要内容有: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电阻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稳态交流电路、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三相交流电路和电路实验项目。全书共编写了16个实验项目,其中基本技能实验项目9个,设计性实验项目4个,综合性实验项目3个,加强了实践内容。本书内容除标注“*”号的章节外,适用讲课学时为60学时左右,实验部分16~20学时。
本书每章有小结、习题和自测题,书末提供了部分习题答案和自测题答案,便于教学与自学。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和成人教育电类专业“电路”课程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1.1 实际电路和电路模型
1.1.1 实际电路
1.1.2 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
1.1.3 电路的工作方式
1.1.4 集总假设与集总电路
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1.2.1 电流的参考方向
1.2.2 电压的参考方向
1.2.3 电压、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
1.3 电路的功率
1.4 基本电路元件的伏安关系
1.4.1 无源元件
1.4.2 有源元件
1.4.3 受控源
1.5 基尔霍夫定律_
1.5.1 电路变量的两类约束关系及电路术语
1.5.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5.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6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
本章小结
习题一
自测题一
第2章 电阻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1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1 电路等效的概念
2.1.2 电阻的串联、并联等效变换
2.1.3 电阻的丫形连接与△形连接的等效互换
2.1.4 电源的等效变换
2.1.5 含有电阻和受控源的单口网络的等效
2.2 KCL和KVL独立方程的个数
2.2.1 KCL独立方程的个数
2.2.2 KVL独立方程的个数
2.3 支路电流法
2.3.1 支路电流法的基本思想
2.3.2 支路电流法的步骤
2.4 网孔分析法
2.4.1 网孔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2.4.2 用观察法直接列写网孔方程
2.5 节点分析法
2.5.1 节点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2.5.2 用观察法直接列写节点方程
2.6 替代定理
2.7 叠加定理
2.7.1 叠加定理及其应用
2.7.2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
2.8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2.8.1 戴维南定理
2.8.2 诺顿定理
2.9 大功率传输定理
本章小结
习题二
自测题二
第3章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3.1 动态电路及其方程
3.1.1 动态电路的概念
3.1.2 动态电路的微分方程
3.2 换路定则与初始值
3.2.1 换路定则
3.2.2 初始值的计算
3.3 RC电路的响应
3.3.1 R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3.2 RC串联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3.3.3 RC电路的全响应
……
第4章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
第5章 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第6章 三相交流电路
第7章 电路实验项目
部分习题与自测题答案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整体的阅读体验和课程体系构建的角度来看,这套教材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和清晰的教学逻辑。它并没有试图在一个学期内把所有复杂的电路分析方法都塞给你,而是采取了一种稳健的、螺旋上升的结构。第一部分夯实基础(直流/交流基础),第二部分引入分析工具(节点法、网孔法),第三部分过渡到等效变换(戴维南、诺顿),最后再触及对瞬态响应的初步探讨。这种循序渐进的编排,保证了知识的连贯性和吸收效率。此外,作为高职高专教材,它对高级的傅里叶分析、拉普拉斯变换等内容的处理非常得体,点到为止,聚焦于应用层面的理解,避免了过度深入的数学推导,这非常符合我们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定位。它成功地找到了理论深度与职业应用之间的黄金平衡点,确保了我们既能理解背后的原理,又能熟练运用这些工具解决实际生产和维护中的常见问题,这是一种非常成熟和负责任的教学设计理念的体现。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强到让人惊喜,它绝对不是那种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理论教科书。对于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王道,而这套教材似乎深谙此道。我发现,它在讲解完一个理论知识点后,几乎都会紧接着给出与之配套的实验指导或者案例分析。比如,在讲解基尔霍夫定律时,书中不仅展示了如何手算求解节点电压和网孔电流,还附带了一个使用面包板搭建简单电路,并用万用表实际测量验证的步骤指南。这种“理论—实验—应用”的紧密结合模式,让我深刻体会到书本知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可以直接指导工程实践的。我记得有一次在做一个关于电源稳压电路的小项目时,遇到了一些棘手的参数匹配问题,翻阅这本书时,书中关于实际元件参数对电路性能影响的讨论,直接点醒了我,让我茅塞顿开。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将黑板上的公式转化为能正常工作的实际产品,这种实战导向的教学方法,对于我们未来就业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辅助资源配置也是一大亮点,体现了现代教材建设的全面性。我尤其欣赏它配套的习题解答和在线学习平台的资源。市面上很多教材,题目解析含糊不清,或者干脆没有提供详细步骤,让人做完题之后无从对答案,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但这本书的练习题后附带的详细解题思路,不仅给出了最终答案,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不同的解题路径和规范的书写格式,这对于培养我们严谨的工程思维至关重要。而且,它在某些复杂章节后,还提供了微课视频的二维码链接,虽然我主要依赖纸质书本学习,但偶尔在遇到特别卡壳的地方点进去看一看,老师形象生动的讲解,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自己对着文字冥思苦想有效得多。这种线上线下联动的学习支持体系,极大地提升了自学效率和学习的趣味性,让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单向输入,而是一场全方位的、互动的探索之旅。
评分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地方让我感到特别熨帖,那一定是在其对“难点”的处理方式上。电路分析中,像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这类看似高深的概念,往往是很多初学者的拦路虎。很多教材会直接抛出复杂的数学推导,让人看得云里雾里。然而,这本教材的处理手法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庖丁解牛”。它首先会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来描述这些定理的应用场景——“我们不需要知道电路内部所有元件的参数,只需要知道它两端的等效情况就行了”,这种高度概括的引入,瞬间拉低了理解的门槛。接着,它会通过几个层层递进的范例,从小电路到中等复杂度的电路,逐步展示如何运用这些定理简化分析过程。重点是,它对于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不急于求成,而是将每一步的逻辑关系解释得清清楚楚,辅以清晰的流程图,让你不仅知道“怎么算”,更知道“为什么这么算”。这种对学习者心理的精准把握和耐心铺垫,让那些原本令人望而却步的知识点,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增强了我攻克学习难关的信心。
评分这本《电路分析基础(高职高专电子信息专业系列教材)》无疑是为初学者量身打造的一部精品。我作为一个刚接触电子技术不久的学生,在翻开这本书之前,对电路理论还是一知半解,总觉得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遥不可及。然而,这本书的编排思路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它没有一上来就堆砌深奥的理论,而是从最基本的电学概念,比如电压、电流、电阻这些基础物理量入手,用非常直观的语言和大量的实际生活中的类比来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比如讲解欧姆定律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水流和水管的例子,让我瞬间就抓住了核心要义。书中的图示设计也十分用心,清晰明了,每一个电路图都标注得一丝不苟,即便是复杂的串并联电路,在它的引导下也变得层次分明,不再令人望而生畏。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每一章的末尾都设置了“思考与实践”环节,这些小小的练习题不是那种纯粹的计算题,而是更多地引导我们去思考电路在实际中的应用场景,极大地激发了我探究电路奥秘的兴趣。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导学”,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打下了坚实的电路分析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