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高职高专电子信息专业系列教材)

电路分析基础(高职高专电子信息专业系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才开,郭瑞平 著
图书标签:
  • 电路分析
  • 电路原理
  • 高职高专
  • 电子信息
  • 基础教程
  • 电工学
  • 模拟电路
  • 电路基础
  • 高等教育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爱读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198536
商品编码:2972954640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9-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电路分析基础(高职高专电子信息专业系列教材)

定价:28.00元

作者:曹才开,郭瑞平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30219853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全书共7章,主要内容有: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电阻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稳态交流电路、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三相交流电路和电路实验项目。全书共编写了16个实验项目,其中基本技能实验项目9个,设计性实验项目4个,综合性实验项目3个,加强了实践内容。本书内容除标注“*”号的章节外,适用讲课学时为60学时左右,实验部分16~20学时。
本书每章有小结、习题和自测题,书末提供了部分习题答案和自测题答案,便于教学与自学。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和成人教育电类专业“电路”课程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1.1 实际电路和电路模型
  1.1.1 实际电路
1.1.2 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
1.1.3 电路的工作方式
1.1.4 集总假设与集总电路
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1.2.1 电流的参考方向
1.2.2 电压的参考方向
1.2.3 电压、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
1.3 电路的功率
1.4 基本电路元件的伏安关系
1.4.1 无源元件
1.4.2 有源元件
1.4.3 受控源
1.5 基尔霍夫定律_
1.5.1 电路变量的两类约束关系及电路术语
1.5.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5.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6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
本章小结
习题一
自测题一
第2章 电阻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1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1 电路等效的概念
2.1.2 电阻的串联、并联等效变换
2.1.3 电阻的丫形连接与△形连接的等效互换
2.1.4 电源的等效变换
2.1.5 含有电阻和受控源的单口网络的等效
 2.2 KCL和KVL独立方程的个数
2.2.1 KCL独立方程的个数
2.2.2 KVL独立方程的个数
 2.3 支路电流法
2.3.1 支路电流法的基本思想
2.3.2 支路电流法的步骤
 2.4 网孔分析法
2.4.1 网孔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2.4.2 用观察法直接列写网孔方程
 2.5 节点分析法
2.5.1 节点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2.5.2 用观察法直接列写节点方程
 2.6 替代定理
 2.7 叠加定理
2.7.1 叠加定理及其应用
2.7.2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
 2.8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2.8.1 戴维南定理
2.8.2 诺顿定理
 2.9 大功率传输定理
 本章小结
 习题二
 自测题二
第3章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3.1 动态电路及其方程
3.1.1 动态电路的概念
3.1.2 动态电路的微分方程
3.2 换路定则与初始值
3.2.1 换路定则
3.2.2 初始值的计算
3.3 RC电路的响应
3.3.1 R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3.2 RC串联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3.3.3 RC电路的全响应
……
第4章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
第5章 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第6章 三相交流电路
第7章 电路实验项目 
部分习题与自测题答案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电工电子技术概论:构建信息时代的基石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科技浪潮中,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渗透力和颠覆性力量,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整个社会的面貌。而支撑起这一切繁荣景象的,是那些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基石”——电工电子技术。本书正是旨在为读者系统地构建起这座坚实的基石,深入浅出地剖析电工电子技术的原理、发展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核心应用,尤其为高职高专电子信息专业学子量身打造,开启探索信息奥秘的精彩旅程。 第一章:电工电子技术的宇宙:从微观粒子到宏观世界 本章将带领读者遨游电工电子技术的广阔宇宙。我们将从最基础的物理概念出发,回顾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粒子的运动规律,揭示它们如何在电路中交织成复杂的网络。我们将探索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的微观结构,理解它们为何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电学特性,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物理基础。同时,我们将简要梳理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早期蒸汽机的轰鸣,到电灯点亮黑夜,再到集成电路芯片的微小奇迹,感受科技进步的脉搏,体会电工电子技术如何一步步引领人类走向信息时代。本章将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直观的图示,让读者对电工电子技术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 第二章:静电学的奥秘:无处不在的能量 静电学是电工电子技术的起点,本章将深入浅出地讲解静电现象的本质。我们将从库仑定律出发,理解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探讨电场线的性质和意义,以及如何利用高斯定律来简化电场强度的计算。电势和电势差的概念将在本章被详细阐述,它们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将通过直观的图示得以展现。电容器作为储存电荷的关键元件,其构造、充放电过程以及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将得到充分的讲解。电介质在电容器中的作用,以及不同类型电容器的特性差异,都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本章,读者将理解电荷的“潜藏”能量,并认识到静电在某些特殊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直流电路的基础:稳定流淌的生命线 直流电路是电工电子技术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本章将系统讲解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将作为分析任何直流电路的“利器”被详细解析,通过大量的算例,读者将掌握如何运用这些定律来计算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计算将是基础中的基础,其等效电阻的求法将通过清晰的图示和推导展现。更进一步,本章将介绍节点电压法和回路电流法,这两种强大的电路分析工具将使读者能够应对更为复杂的直流电路。同时,我们还将探讨电源的等效变换,以及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的强大功能,它们能够极大地简化复杂电路的分析过程。电位器的原理及其应用,以及直流电路中的功率分配等实用知识,也将被纳入本章的讨论范围。 第四章:非线性元件与电路:拓展思维的边界 现实世界的电路往往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非线性元件的引入极大地拓展了电路的功能和应用范围。本章将重点介绍几种重要的非线性元件及其特性。二极管作为最基础的半导体器件,我们将深入分析其正向导通、反向截止特性,P-N结的形成机理,以及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等特殊二极管的应用。晶体管,特别是双极结型晶体管(BJT)和场效应晶体管(FET),将是本章的重中之重。我们将详细讲解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放大作用以及开关作用,并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它们在放大电路、开关电路等方面的应用。运算放大器(Op-amp)作为集成电路时代最重要的基础单元之一,其理想模型、虚短虚断的概念,以及在反相比例、同相比例、加法、减法、积分、微分等经典应用电路中的原理,都将得到深入的讲解,为读者理解更复杂的电子系统打下坚实基础。 第五章:交流电路的魅力:周期律动的生命 交流电因其易于变压和传输的特性,在现代电力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章将带领读者进入迷人的交流电路世界。我们将从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和表示方法入手,理解其幅值、频率、相位等基本参数的意义。复数在交流电路分析中的应用将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它能够将复杂的正弦稳态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极大地简化计算。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感抗”和“容抗”将是理解交流电路特性的关键,它们与频率的关系以及与电阻共同组成的RLC串联和并联电路的阻抗特性将得到详细分析。相量图将作为一种直观的工具,帮助读者理解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功率因数及其改善方法,以及交流电路的谐振现象,都将是本章的重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将能够运用相量分析法和阻抗概念,轻松驾驭各种复杂的交流电路。 第六章:信号的转换与处理:从模拟到数字的飞跃 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和处理,离不开对信号的有效转换与处理。本章将重点介绍信号转换与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我们将从模拟信号入手,介绍其连续性和变化性,以及在通信、测量等领域的应用。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信号去噪、信号分离等方面的作用将得到讲解,包括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的特性。然后,我们将重点转向数字信号,理解其离散性和二值性,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的优势。模数转换器(ADC)和数模转换器(DAC)作为连接模拟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将得到深入剖析。采样定理将是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关键。最后,本章将简要介绍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在音频、视频处理等方面的应用,为读者打开通往数字信息时代的大门。 第七章:电子测量技术:洞察内在的规律 精准的测量是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基石。本章将介绍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仪器。我们将从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减小方法入手,培养严谨的测量态度。电压表、电流表、欧姆表等基本测量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将得到详细讲解,包括它们的内阻和测量范围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示波器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观测工具,其显示原理、时基、触发等关键功能将得到详细介绍,并演示如何用示波器观察和分析各种电信号。 LCR表等专用测量仪器也将被提及,介绍它们在测量电感、电容、电阻等参数时的应用。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将掌握基本的电子测量技能,能够对电路的实际工作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分析。 第八章:信息传输的基石:电磁波与通信 电磁波是信息传输的载体,本章将深入探讨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我们将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意义出发,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机理。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传播特性上的差异,以及它们在不同通信方式中的应用将得到介绍,例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等。天线的原理及其在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中的作用将是本章的重点。调幅(AM)、调频(FM)、调相(PM)等基本的调制技术将得到讲解,它们是如何将信息加载到电磁波上的。同时,本章还将简要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信源、信道、信宿,以及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为读者勾勒出信息传输的宏大图景。 第九章:电路的安全与可靠性: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任何电子系统的稳定运行都离不开对安全和可靠性的重视。本章将探讨电路的安全与可靠性问题。我们将分析电路中常见的故障类型,如短路、开路、过载等,以及它们可能造成的危害。熔断器、断路器等保护器件的工作原理和作用将得到讲解,它们是如何在故障发生时及时切断电路,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接地技术在防雷击、防漏电以及电磁兼容性方面的作用将得到详细阐述。另外,本章还将介绍元器件的老化机理和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系统冗余等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方法,帮助读者构建更加安全、稳定、持久的电子系统。 第十章:电工电子技术的未来展望:智能时代的脉动 电工电子技术的进步永无止境,本章将带领读者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将探讨物联网(IoT)技术如何将万物互联,人工智能(AI)如何赋予设备“思考”的能力,以及5G/6G通信如何实现超高速、低时延的信息传输。微电子技术、纳米技术、光电子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发展,将如何进一步 miniaturize 电子器件,提升性能。本书也将简要介绍新能源技术与电工电子技术的融合,例如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最后,我们将鼓励读者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在未来的电子信息领域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本书的编写力求紧密结合高职高专电子信息专业的培养目标,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基本原理的同时,注重工程实践应用。大量的实例分析、电路图示以及适度的计算推导,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并将其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内容的系统学习,读者将能够建立起扎实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体系,为未来从事电子信息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探索更广阔的科技领域做好准备。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整体的阅读体验和课程体系构建的角度来看,这套教材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和清晰的教学逻辑。它并没有试图在一个学期内把所有复杂的电路分析方法都塞给你,而是采取了一种稳健的、螺旋上升的结构。第一部分夯实基础(直流/交流基础),第二部分引入分析工具(节点法、网孔法),第三部分过渡到等效变换(戴维南、诺顿),最后再触及对瞬态响应的初步探讨。这种循序渐进的编排,保证了知识的连贯性和吸收效率。此外,作为高职高专教材,它对高级的傅里叶分析、拉普拉斯变换等内容的处理非常得体,点到为止,聚焦于应用层面的理解,避免了过度深入的数学推导,这非常符合我们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定位。它成功地找到了理论深度与职业应用之间的黄金平衡点,确保了我们既能理解背后的原理,又能熟练运用这些工具解决实际生产和维护中的常见问题,这是一种非常成熟和负责任的教学设计理念的体现。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强到让人惊喜,它绝对不是那种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理论教科书。对于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王道,而这套教材似乎深谙此道。我发现,它在讲解完一个理论知识点后,几乎都会紧接着给出与之配套的实验指导或者案例分析。比如,在讲解基尔霍夫定律时,书中不仅展示了如何手算求解节点电压和网孔电流,还附带了一个使用面包板搭建简单电路,并用万用表实际测量验证的步骤指南。这种“理论—实验—应用”的紧密结合模式,让我深刻体会到书本知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可以直接指导工程实践的。我记得有一次在做一个关于电源稳压电路的小项目时,遇到了一些棘手的参数匹配问题,翻阅这本书时,书中关于实际元件参数对电路性能影响的讨论,直接点醒了我,让我茅塞顿开。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将黑板上的公式转化为能正常工作的实际产品,这种实战导向的教学方法,对于我们未来就业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

这本书的辅助资源配置也是一大亮点,体现了现代教材建设的全面性。我尤其欣赏它配套的习题解答和在线学习平台的资源。市面上很多教材,题目解析含糊不清,或者干脆没有提供详细步骤,让人做完题之后无从对答案,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但这本书的练习题后附带的详细解题思路,不仅给出了最终答案,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不同的解题路径和规范的书写格式,这对于培养我们严谨的工程思维至关重要。而且,它在某些复杂章节后,还提供了微课视频的二维码链接,虽然我主要依赖纸质书本学习,但偶尔在遇到特别卡壳的地方点进去看一看,老师形象生动的讲解,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自己对着文字冥思苦想有效得多。这种线上线下联动的学习支持体系,极大地提升了自学效率和学习的趣味性,让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单向输入,而是一场全方位的、互动的探索之旅。

评分

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地方让我感到特别熨帖,那一定是在其对“难点”的处理方式上。电路分析中,像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这类看似高深的概念,往往是很多初学者的拦路虎。很多教材会直接抛出复杂的数学推导,让人看得云里雾里。然而,这本教材的处理手法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庖丁解牛”。它首先会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来描述这些定理的应用场景——“我们不需要知道电路内部所有元件的参数,只需要知道它两端的等效情况就行了”,这种高度概括的引入,瞬间拉低了理解的门槛。接着,它会通过几个层层递进的范例,从小电路到中等复杂度的电路,逐步展示如何运用这些定理简化分析过程。重点是,它对于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不急于求成,而是将每一步的逻辑关系解释得清清楚楚,辅以清晰的流程图,让你不仅知道“怎么算”,更知道“为什么这么算”。这种对学习者心理的精准把握和耐心铺垫,让那些原本令人望而却步的知识点,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增强了我攻克学习难关的信心。

评分

这本《电路分析基础(高职高专电子信息专业系列教材)》无疑是为初学者量身打造的一部精品。我作为一个刚接触电子技术不久的学生,在翻开这本书之前,对电路理论还是一知半解,总觉得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遥不可及。然而,这本书的编排思路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它没有一上来就堆砌深奥的理论,而是从最基本的电学概念,比如电压、电流、电阻这些基础物理量入手,用非常直观的语言和大量的实际生活中的类比来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比如讲解欧姆定律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水流和水管的例子,让我瞬间就抓住了核心要义。书中的图示设计也十分用心,清晰明了,每一个电路图都标注得一丝不苟,即便是复杂的串并联电路,在它的引导下也变得层次分明,不再令人望而生畏。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每一章的末尾都设置了“思考与实践”环节,这些小小的练习题不是那种纯粹的计算题,而是更多地引导我们去思考电路在实际中的应用场景,极大地激发了我探究电路奥秘的兴趣。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导学”,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打下了坚实的电路分析基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