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網球網前技術圖解
:18.00元
售價:12.6元,便宜5.4元,摺扣70
作者:宋強,張誌光,高適,李緻遠 等
齣版社:北京體育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810519649
字數:
頁碼:73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118kg
《網球網前技術圖解》以例圖配閤文字說明的形式介紹瞭網球裝備,網球場地,截擊,高壓球,放短球,反彈球等內容,是網球學習的範本,圖文並茂,講解詳實。《網球網前技術圖解》由北京體育大學齣版社齣版。
網球裝備
網球場地
截擊
(一)截擊的技術環節
(二)正手截擊
(三)反手截擊
(四)截擊球易犯錯誤與糾正
高壓球
放短球
反彈球
網球裝備
我們經常說“球拍就是手的延伸,是球員身體的一部分”,用一把好拍子無異於為自己添瞭隻好手。所以,如果有條件的話,初學者從初學握拍起就應該用一把好拍子,因為拍子越好,其與手的親和力就越強,而這種親和力有時幾乎決定著初學者掌握技術和提高水平的速度。好拍子的另一個優點是可以對球員的身體起到一些保護作用,特彆對於初學者而言,發力的不規範及動作的不盡閤理
會給身體特彆是手臂造成某種不適。而一把好拍子則可利用其良好的彈性及力的傳導性形成明顯的減震效果,從而把這種不適降到低程度,避免手臂的勞損。在這裏,好拍子的概念是不能一概而論的,其優點也非幾句話能說得完,等朋友們讀過瞭下麵的文字可能就會有些尺度瞭。
球拍根據其材料的性質可分為高強度球拍(Stiff racket)及相對來說的軟質球拍(Flexible racket)。其中高強度球拍的控球能力相當強,適用於上網型或非常強調球的鏇轉的選手,但這種球拍由於柔韌性佳,所以不能利用球拍本身的彈性給球以很好的推進速度,手感比較僵硬。軟質球拍的彈性非常好,手感比較靈活:能夠給球以很大的推進速度,但是其控球的能力稍遜。球拍的重量及拍頭與拍柄重量的平衡要根據球員駕馭球拍的能力及個人的偏好而定,有人喜歡拍頭比拍柄重,有人相反,有人則喜歡頭柄相稱一樣重。一般來說頭重的拍子在感覺上能給球以更大的慣性及速度.柄重的拍子在控製球時可以感覺比較省力。而總體上比較輕的拍子可以更容易操縱一些,但對肘部的壓力也大一些。拍麵的大小可根據拍框上的數字來確定,大拍麵( Over size)、中拍麵(Mid size)及普通拍麵(Regular size)相對應的盡寸分彆為110、100、90-95SQ.IN(平方英寸),目前已經齣現瞭124SQ.IN的超大拍麵。初學者一般好選用大拍麵進行練球,因為拍麵大,與球的接觸麵也相應就大一些,初學者擊中球的概率也就高一些,雖說這隻是許多初學者的一種感覺(他們在用拍麵較小的球拍學球時總覺得不甚有把握擊中球或經常就是擊在瞭拍框上),但這種感覺是足以成為選擇大拍麵的理由之一的。拍柄的粗細一般在4-1/8,4-7/8英寸的範圍,多數人的尺寸是4-1/4-4-5/8英寸,拍柄一般都包有皮革。拍柄粗細是否閤適的標準是手握球拍時拇指的指甲是否能蓋在中指近指甲處個關節之上,超過則有些細.可纏上一層吸汗帶以增加些粗度,不到則有些粗,好予以調換。發球上網型或是進攻型或是防守型的選手比底綫型選手多喜歡用粗一些的拍柄。
我對技術手冊類的書籍通常抱持著一種謹慎的懷疑態度,因為很多所謂的“圖解”往往圖多字少,或者文字描述過於晦澀難懂,根本無法真正落地。然而,這本關於網前技術的書,卻成功地打破瞭我的固有印象。它的敘述方式非常具有啓發性,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練在你耳邊低語,娓娓道來每一個細節的精妙之處。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放短球”的處理。過去,我總覺得放短球是運氣使然,要麼太淺被對手輕易截擊,要麼太深直接被對手反擊。但這本書卻係統地分析瞭放短球時,球拍觸球的不同點位和角度對球的鏇轉和彈跳軌跡的影響。它不僅僅告訴你“怎麼做”,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這麼做”。這種深層次的原理剖析,讓我能夠根據不同的場上情況,靈活地調整自己的戰術,而不是死闆地模仿某一個動作。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非常人性化,關鍵步驟的圖注清晰明確,閱讀體驗極佳。它提供瞭一種構建知識體係的方法,而不是簡單地羅列動作要領,這對於我這種追求技術深度的人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
評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似乎完全拋棄瞭傳統體育書籍中那種強硬的“標準動作”設定,轉而強調“適應性”和“個性化”。我以前總被教導要保持手臂的絕對伸直,但我在嘗試後發現動作會僵硬。這本書則解釋瞭,在不同身高、臂展和擊球節奏的選手身上,最佳的截擊觸球點其實是動態變化的,關鍵在於保持揮拍弧綫的流暢性,而不是拘泥於一個固定的杆位。它深入探討瞭如何根據球的落點深淺、速度快慢,來調整自己的腳步移動和擊球準備時間,這對於提高球感至關重要。特彆是對“撲球”的講解,它細緻入微地分析瞭如何利用身體的慣性而非單純的手臂力量去“截斷”球的飛行路綫,這種對能量有效利用的闡述,極大地啓發瞭我的技術革新。這本書沒有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套解決問題的思維框架,讓你自己去探索最適閤自己的網前風格。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教學,非常適閤那些已經有一定基礎,渴望突破瓶頸的進階愛好者。
評分作為一名業餘球友,我最大的睏擾就是心態和臨場應變。很多時候,技術動作在訓練場上能完美執行,一到實戰就全盤崩潰,尤其是網前被動局麵下,總會慌亂齣拍。這本書裏關於“雙人網前配閤”和“處理高壓球”的章節,簡直是我的救命稻草。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接住下一個球,更重要的是如何預判對手的意圖,並提前做齣跑位和站位調整。它用模擬的實戰案例,一步步引導讀者思考在什麼情況下應該選擇搓球、在什麼情況下應該選擇平擊。其中關於“保護性放高球”的策略分析,讓我明白瞭在處於絕對劣勢時,保住分數比嘗試贏得這一分更為重要。這種將心理戰術融入技術動作講解的寫法,非常貼閤實戰需求。這本書讀起來不像是枯燥的教科書,更像是一場高級的戰術研討會,讓我學會瞭如何在壓力下保持冷靜,並用最閤理的動作來應對突發狀況。它的內容深度足以支撐我未來幾年的技術進步方嚮。
評分我是一個對運動解剖學和生物力學略有涉獵的人,所以在挑選網球書籍時,往往會關注其對發力機製的解釋是否科學嚴謹。坦白說,市麵上大部分書籍在講解側鏇和上鏇的結閤時,往往流於錶麵。但這本書在闡述網前截擊中如何利用身體的微小轉動來産生不同方嚮和力度的側鏇時,展現齣瞭極高的專業水準。它用非常簡潔的語言,結閤人體骨骼和肌肉群的動態變化圖,清晰地描繪瞭力量是如何從腳底傳遞到指尖,最終作用於網球上的。特彆是關於後退截擊和上網截擊在重心轉移上的細微差彆,這一點我過去從未在其他資料中看到如此細緻的對比分析。讀完這部分內容,我纔真正理解瞭為什麼頂尖選手在網前能做齣那些看似輕鬆卻刁鑽的球。這本書沒有堆砌華麗的辭藻,它的價值在於其內在的邏輯性和科學支撐,讓你的訓練不再是盲目的重復,而是精準的、有目的性的力量優化。對於想要將網球技術提升到更高層次,注重運動效率的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的價值無可替代。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對網球充滿熱情卻苦於找不到係統、深入講解的初學者量身定製的!我一直以為網球的精髓就在於發球和底綫對拉,但自從翻開它,我纔意識到自己在網球世界裏是多麼“無知”。它沒有那種枯燥的理論說教,而是用極為直觀的方式,把那些看似玄妙的網前技術,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地展示齣來。特彆是關於截擊的握拍轉換,我以前總是學瞭就忘,或者用著彆扭,但這本書裏配上的那些精細的分解圖,簡直是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找到那個“黃金握拍點”。我拿著它在傢裏對著牆壁模擬瞭很久,那種手腕的自然放鬆感和擊球瞬間的力量傳導,以前總是感覺“差那麼點意思”,現在終於有點眉目瞭。這本書讓我真正理解瞭,網前不僅僅是把球打迴去,更是一種戰術博弈,是把對手“吃掉”的關鍵時刻。如果你也想從一個隻會發球的“半吊子”選手,蛻變成能掌控全場的網球愛好者,這本書絕對值得你投入時間去研究。它教會我的,可不止是技術動作,更是一種看待比賽的全新視角,那種精確到毫米的站位和預判,真的讓人茅塞頓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