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我國徒手格鬥項目(散打)男子運動員核心競技能力評價體係研究
定價:28.00元
作者:葉偉
齣版社:遼寜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811008715
字數:
頁碼:12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徒手格鬥類項目是現代競技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奧運會中的大戶。散打運動兼有這類項目的共同特徵。《我國徒手格鬥項目(散打)男子運動員核心競技能力評價體係研究》研究如何提高這類項目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尤其是如何通過評價運動員競技能力中對運動員競技水平起決定性作用的子競技能力的水平,來發現運動員在訓練中的優勢與薄弱環節。
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問題的提齣
1.2研究現狀
1.2.1有關徒手格鬥類項目運動員體能的研究
1.2.2有關徒手格鬥類項目運動員技能的研究
1.2.3小 結
1.3本研究的目的與任務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2.2測試對象
2.3研究方法
2.3.1文獻資料法
2.3.2邏輯分析法
2.3.3觀察法
2.3.4調查法
2.3.5 實驗測試法
2.3.6數理統計分析法
2.4技術路綫
3 徒手格鬥項B運動員核心競技能力評價的理論基礎研究
3.1“核心競技能力”概念的提齣
3.1.1競技能力及其構成
3.1.2“核心競技能力”的定義
3.1.3徒手格鬥項目運動員的核心競技能力
3.2“體能”的定義及其基本結構
3.2.1“體能”的定義
3.2.2體能的結構
3.3“技能”的定義及其基本特徵
3.3.1“技能”的定義
3.3.2“運動技能”的定義
3.3.3運動技能的分類
3.3.4運動技能的基本特徵
3.3.5運動員技能與其它子競技能力的關係
3.4徒手格鬥項目及其競技特徵
3.4.1徒手格鬥項目的分類
3.4.2散打運動的比賽特徵及其對體技能的要求
3.5小結
4 我國男子散打運動員核心競技能力評價體係的構建
4.1評價體係的構成
4.1.1評價指標
4.1.2指標權重
4.1.3評價標準
4.2評價指標體係的構建
4.2.1設計指標的原則
4.2.2確立指標的方法與流程
4.3指標權重的確定
4.3.1一級指標權重的確定
4.3.2二、三級指標權重的確定
4.4評價標準的建立
4.4.1我國男子散打運動員核心競技能力結構模型
4.4.2評分評價標準的建立
4.4.3等級評價標準的建立
4.5小結
5結_論與建議
5.1結論
5.2建議
6緻 謝
7主要參考文獻
附件1《徒手格鬥項目運動員核心競技能力研究》
專傢谘詢錶
附件2散打運動員體、技能評價指標專傢谘詢錶
附件3測試(復選)指標一覽錶
附件4指標測試細則與要求
附件5散打運動員(男子)體能與技能測試指標登記錶
附件6專傢訪談提綱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初次翻閱這本書的目錄和摘要時,我立刻被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所吸引。這絕非那種泛泛而談的入門讀物,它顯然是紮根於對中國散打(武術散打)運動發展現狀深刻洞察的基礎之上。我尤其關注“評價體係”這四個字。在任何一項高水平競技體育中,客觀、公正且能有效預測未來錶現的評價標準,是資源配置和人纔培養的命脈。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傳統武術的意境與現代競技體育的量化”之間的鴻溝的?散打不僅僅是拳腿摔的簡單組閤,它蘊含著獨特的“勁力”和“氣勢”。我想知道,研究中是否引入瞭先進的生物力學分析或心理生理指標,來捕捉這些難以言傳但又至關重要的競技要素。如果能將這些非量化的優秀特質,通過某種數學模型轉化為可操作、可比較的數值,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就不言而喻瞭。它為我們提供瞭一把標尺,去精確衡量中國散打的頂尖水平究竟在哪裏,以及如何纔能攀升得更高。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讀起來就很有分量,一看就知道是那種深入骨髓、不流於錶麵的學術力作。我個人對格鬥、特彆是散打這種兼具力量、速度與技巧的運動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市麵上關於散打的資料往往集中在技術動作解析或者比賽戰術復盤上,但鮮有能從“核心競技能力”這個宏觀且精準的角度,構建起一套完整的、可量化的評價體係的研究。我特彆期待作者是如何界定和拆解散打運動員的“核心能力”的。是純粹的體能指標,還是融入瞭心理韌性、戰術預判甚至臨場應變速度的復雜復閤體?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科學、嚴謹且經過實證檢驗的評價模型,那對於國傢隊選拔、青訓體係的建立乃至教練員的日常訓練指導,都將是革命性的工具。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羅列一堆數據,而是能揭示齣頂尖散打選手與普通選手之間,在那些不易察覺的“能力結構”上的本質區彆。這種自上而下、以體係論構建的視角,遠比單純的“招式講解”要高明得多,是真正從科學體育的角度理解和提升這項運動的基石。
評分我購買這本書,是抱著一種“解密”的心態。作為一名資深的武術愛好者,我時常在想,那些在國際賽場上屢屢摺桂的我國散打健兒,他們究竟強在哪裏?是天生的稟賦,還是後天科學訓練的結晶?這本書的切入點——“核心競技能力評價體係”,正是解答這個問題的鑰匙。我非常期待書中對“核心”二字的界定。它會不會涵蓋攻防轉換的瞬時反應速度、麵對特定壓力的情緒穩定性、以及在長程對抗中的耐力閾值?我更希望看到,作者不僅僅是提齣瞭一個體係,還能結閤實際的優秀運動員案例,進行體係的“試運行”和數據佐證。如果書中能展示齣,某位冠軍運動員的評價得分分布圖,並與次一級彆選手的分布圖進行清晰對比,那將極大地增強說服力。這種基於實證的分析,比任何主觀的贊美都來得有力,它讓我們窺見瞭冠軍頭腦和身體深處的運行邏輯。
評分說實話,這類專注於“體係研究”的專著,閱讀門檻通常不低,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體育科學基礎。但這恰恰是我所欣賞的地方——它拒絕迎閤大眾的膚淺需求,而是緻力於推動學科的專業化進程。我預期這本書的論證過程會非常嚴密,可能涉及大量的數據采集、統計學處理和模型構建。我特彆關注作者是如何解決“指標權重”問題的。在散打比賽中,一記重拳的價值,與一次成功的抱摔,哪個權重更高?在不同級彆和不同時代背景下,這個權重是否會發生變化?如果作者能建立一個動態的、可調整的權重分配模型,那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貢獻。這本書如果成功,將不再僅僅是一本研究報告,而是一個可以被納入研究生教學大綱的,關於如何科學評估和塑造頂尖格鬥運動員的“方法論”。它指嚮的不是一朝一夕的勝利,而是可持續的、代際傳承的卓越。
評分從讀者的角度來看,一本好的體育研究著作,除瞭學術價值,還應該具備一定的“應用指導性”。這本書的題目讓我聯想到,它可能已經超越瞭單純的理論描述,而觸及到瞭中國散打如何保持其世界領先地位的關鍵命題。我希望看到,在詳細闡述評價體係之後,書中是否能自然延伸齣針對性的訓練建議。例如,如果發現“非慣用手直拳的速度”是區分精英與普通選手的關鍵指標,那麼,後續的訓練模式和強度分配就應該圍繞這一點進行優化。這種從“是什麼”到“怎麼辦”的邏輯閉環,是評價體係研究的最高價值體現。如果這本書能為基層教練員提供清晰的訓練靶點,讓他們知道該把精力投入到哪個環節,從而真正提升我國散打的整體競技水平,那麼,它就不僅僅是學術圈內的珍品,更是推動這項運動嚮前發展的強大引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