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象棋新战术精华
定价:26.00元
售价:17.7元,便宜8.3元,折扣68
作者:梁文斌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01
ISBN:978750961598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41kg
《象棋*战术精华(第3辑)》取材于2010年12月末~2011年6月全国各种大型比赛的实战经典之作,以流畅清新的文笔叙述实战中的战略与战术、布局中的经验与教训。认真阅读《象棋*战术精华(第3辑)》可以学习象棋大师与业余流高手的思维方法与做棋、杀棋的技巧,学会躲避布局飞刀,以免落入布局陷阱。一册在手,将会把各种比赛*布局飞刀战术及精华战局尽收眼底!
读过《象棋*战术精华(第3辑)》,读者能够站在当代象棋巨人的肩膀上向更高的境界攀登,从而实现精通象棋的美好理想。
《象棋*战术精华(第3辑)》的讲评部分于细微中见精神,平实中现峥嵘,画龙点睛般的分析,鞭辟人里,帮助读者认识棋局的精妙。
《象棋*战术精华(第3辑)》是少年儿童、专业与业余棋手提高象棋水平的良好教材,细细研读必获益匪浅。
梁文斌,1977年获得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第三名,是获得国家体委授予的首批“象棋大师”称号的棋手。其后任中国火车头象棋队教练,率领该队获得两届全国象棋男子团体赛冠军、一届全国象棋女子团体赛冠军、一届全国男子个人锦标赛冠军,有七名队员晋升象棋大师或特级大师,被棋界誉为“教练”。
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象棋布局与中局理论研究造诣颇深,是多家象棋杂志专栏作者,发表过大量象棋研究文章,著有多种象棋专著。见解独到、前卫深邃的论点,是指导广大象棋爱好者提高棋艺水平的良师益友。
早开展网上远程教学,全国各地有很多少年儿童以及成年人参加网班学习。象棋大师曹岩磊、单欣,亚洲冠军刘欢,全国青年冠军蔚强,全国少年冠军陈卓、王廓等,均是脱颖而出的网班学生。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纸张质量非常考究,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满足感,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翻阅和思考的专业书籍来说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棋局复杂度分析”的独到见解。他引入了一个“信息熵”的概念来衡量一个局面的混乱程度,并以此为指导来选择是进行“简化作战”还是“复杂缠斗”。对于那些喜欢在复杂的残局中寻找机会的读者来说,这个工具无疑是极其实用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讲解某个复杂的弃兵局时,作者不仅列出了主要的变招,还贴心地加入了“新手常见误区”的提示框,用红色的字体标注出哪些步法会导致瞬间崩盘,这种预防性的教学方式,大大减少了读者在自行练习时走“弯路”的概率。这种对读者体验的极致关注,使得整本书的阅读过程非常顺畅,几乎没有卡壳的地方。从纸墨到内容,这本书都体现了一种对“完美主义”的追求,绝对是棋类书籍中的典范之作。
评分我更倾向于从历史和文化角度去欣赏棋艺,因此,我更关注那些讲述棋局背后心路历程和时代背景的内容。这本书虽然技术性很强,但其中穿插的那些对古代大师棋风的点评,却让我感到意外的惊喜。作者在分析某个特定“拐角杀”的变例时,突然笔锋一转,开始讨论唐代士大夫阶层对“宁静致远”的审美追求,并论证了这种思想是如何影响当时的棋局风格的。这种跨界的解读,让原本冰冷的技术细节瞬间有了温度和厚度。他对于特定棋手“棋品”的描述也极为到位,例如对某位以布局严谨著称的棋手的评价,作者用了“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样的古典文学表达,精准捕捉到了那种浑然天成的境界。阅读这些部分时,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博物馆里欣赏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而不是在研究一本教科书。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位“双栖”的学者,他不仅精通棋艺的技法,更懂得如何用人文的笔触去描绘这项古老运动的灵魂。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色彩搭配既古典又不失现代感,让人一看就知道里面是关于策略和智慧的较量。我本来对那些晦涩难懂的传统棋谱有些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例设计却显得异常清晰流畅。初翻几页,作者在引言部分并没有急于抛出复杂的杀招,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来阐述一种全新的“动态平衡”思维模式,这在我以往阅读的棋书里是很少见的。他强调的不是死记硬背固定的布局,而是如何理解棋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空间控制的微妙变化。特别是关于“中盘攻防转换”的那一章,作者用了一系列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将棋局比作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每个子都有其出场的时机和声部,这种细腻的讲解方式,使得即便是初学者也能窥见高手的门径。我记得其中有一局著名的残局解析,作者没有直接给出最优解,而是引导读者思考“如果对手走了这一步,我应该如何利用其弃子的意图进行反制”,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我深入研究的兴趣。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辨的棋艺启蒙之作,对提升读者的全局观非常有帮助。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棋迷,我对市面上大多数号称“精华”的棋谱感到审美疲劳,因为它们往往只是对几十年前的老棋局进行翻炒和重新命名。然而,这本书在“新型人工智能对局的启示”这一章节,展现了极强的与时俱进的眼光。作者并没有盲目推崇AI的计算能力,而是深入剖析了AI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为了追求“胜率最大化”而放弃了人类追求的“美感”和“均衡性”。他通过对比人机对弈中,AI倾向于选择的那些“非人化”的走法,反过来启发我们思考,在人类的对局中,什么时候应该坚持“人性化”的策略,什么时候应该向AI的效率看齐。这种辩证的思维,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去对“最佳着法”的定义。此外,书中对“防守反击”的论述也加入了大量现代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使得那些看似大胆的防守反击不再是赌博,而是基于概率学的精确计算。这种将传统智慧与尖端科技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是我在其他书籍中从未见过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实战派的棋手,非常看重理论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胜率提升。这本书里关于“非常规开局应对”的那几个章节,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救命稻草”。以往我对那些看似冷门的开局总是束手无策,要么被对手牵着鼻子走,要么自己一厢情愿地想出一些不成熟的方案。然而,这本书提供了一套近乎“反直觉”的应对策略,它不强调速度,而强调“质量先行”。作者详细分析了在时间压力下,如何利用对手对不熟悉局面产生的心理波动,从而逐步构建起一个坚不可摧的防御体系,再伺机反击。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他对“弃子是否值得”的评估标准进行了量化分析。他不是简单地说“弃子是为了换取空间”,而是提出了一个“资源置换系数”,用非常严谨的数学逻辑来支撑每一个战术选择。我马上在几盘快棋中尝试应用了其中一个关于“象力调动”的思路,效果立竿见影,原本经常陷入均势对杀的局面,现在我总能找到那个微妙的突破口。这本书的实用性,超出了我拿到它时的所有预期,它确实是为实战者准备的“精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