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北京国安20年
定价:98.00元
作者:新京报社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5502123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103kg
编辑推荐
◎*、*详实的国安传记
成立20年来,国安首部珍藏纪念册,全面回顾国安20年来的风雨历程,有人物,有故事,有胜利,有失败;有球迷,有你,有我,分享精彩瞬间,全面满足你对国安的所有期待!
◎*独特的切入视角,40位“老国安人”专访
专访了40位国安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有杨祖武、唐鹏举、金志扬、沈祥福等管理人员和教练,有高峰、杨晨、杨璞、徐云龙等球员,40位老国安人的回忆和故事,构成了一副*原生态的国安史。
◎国安史上5大外教、10大外援、10场经典战役全揭秘
全面盘点国安历史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5大外教,**震撼威力的10大外援,披露20年历史中*经典的十大战役。
◎百余幅珍贵的图片,记录20年来每一个难忘的精彩瞬间
本书遴选了一百余幅珍贵的照片,这些承载了国安20年精彩瞬间的珍贵照片,足令您观之唏嘘,精美印刷与豪华的装帧设计使本书极具收藏意义,是值得每个球迷毕生珍藏的纪念品!
内容提要
本书是讲述国安20年历史的传记性作品。书稿的主体由四十篇人物专访组成。这些人物专访,涵盖了国安20年历史的代表性人物。其中有杨祖武、唐鹏举、金志扬、沈祥福等管理人员和教练,有高峰、杨晨、杨璞、徐云龙等球员,40个新老国安人的回忆和故事,构成了一副直接原生态的国安史。
此外,本书也全面详解了国安历史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5大外教,*威力的10大外援,和20年历*经典的十大战役。同时集结了130余幅珍贵的照片,用直观的方式,记录了国安20年来各种令人难忘的精彩瞬间。
本书极具价值,精美印刷与豪华的装帧设计使本书极具收藏意义,是值得每个球迷毕生珍藏的纪念品!
目录
《北京国安20 年》序 宋健生
一群人·一支队·一座城 艾国永
1993 杨祖武 唐鹏举
1994 高 峰 杨 晨
1995 高洪波 金志扬
1996 谢 峰 邓乐军
1997 曹限东 南 方
1998 胡建平 周 宁
1999 高雷雷 韩 旭
2000 小王涛 徐 阳
2001 魏克兴 大王涛
2002 杨 璞 商 毅
2003 谢朝阳 双 印
2004 张 路 张 帅
2005 薛 申 张晓林
2006 沈祥福 杜文辉
2007 吕 军 杨 昊
2008 陶 伟 黄博文
2009 洪元硕 符 宾
2010 杨 智 周 挺
2011 徐云龙 王晓龙
2012 邵佳一 李水清
国安20 年成绩单、射手表现
国安俱乐部10 大外援
国安20 年5 大外教
国安20 年10 场经典战役
国安20 年3 个体育场
后 记 田 颖
作者介绍
本书由新京报社历时一年策划而成。
《新京报》是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两大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综合类大型城市日报,于2003年11月11日创刊,是中国次两个党报报业集团合作办报,是中国家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跨地区经营的报纸,是一份高度密集覆盖北京市场的强势新主流纸质媒体。
《新京报》具备鲜明的城市特色,强烈的时代意识,浓郁的北京风味。报社拥有中国*秀的报业管理团队和人才队伍,以“负责报道一切”为办报理念,以娴熟创新的专题策划见长。作为开启北京报业新格局的主流媒体,《新京报》依存于灵敏的市场化意识,依存于无穷无尽的团队智慧,已成为中国报业有影响力、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史料价值和对细节的考证工作,绝对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我留意到作者在引用数据和关键时间节点时,那种近乎偏执的精确性,这显示了背后投入了海量的案头工作。它不仅仅依赖于口述回忆,更像是考古学家在挖掘尘封的档案。我尤其关注到其中对于某几个低谷赛季的分析,作者没有简单地归咎于运气不佳或某几个球员的状态下滑,而是深入剖析了当时俱乐部管理层、青训体系以及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系统性挑战。这种深层次的剖析,让这本书的厚度远超一般的回忆录。它提供了一个罕见的视角,让我们得以一窥职业体育俱乐部在高速发展背景下,内部治理和文化传承所面临的真实困境。对于任何想研究中国足球发展史或者俱乐部运营模式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田野调查资料,它以二十年的跨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足球生态的绝佳切片,其严谨性值得反复研读和推敲。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有心了,那种厚重的纸张,带着微微泛黄的质感,一上手就知道它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快消品”。封面那种略显粗犷的字体设计,仿佛在低语着那些峥嵘岁月的点点滴滴,让人忍不住想要立刻翻开。尤其是内页的排版,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没有让那些珍贵的历史照片显得拥挤不堪。我特别喜欢它收录的那些老照片,有些画面清晰得仿佛昨天才发生,有些则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朦胧感,每一张都像是一枚时光胶囊。翻阅时,我仿佛能闻到球场上青草和汗水的混合气味,听到看台上那种山呼海啸般的助威声。作者在图片的选取上显然下了大功夫,不仅有那些经典的胜利瞬间,更多的是那些在低谷时期,球员们相互搀扶、教练席上紧锁的眉头,这些细节才真正构筑了一个球队的灵魂。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记录,不如说是一部视觉史诗,它用影像的力量,将一个俱乐部二十载的兴衰荣辱,浓缩在了这些精心挑选的纸张之中,让人久久不能移开视线,只想沉浸其中,去追寻那份热血与坚持的源头。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相当鲜活且富有时代感的,完全没有那种学院派报告文学的呆板。作者似乎深谙如何捕捉特定年代特有的“语境”,他使用的那些俚语、那些只有骨灰级球迷才能心领神会的“黑话”,都让阅读过程充满了亲切感和共鸣。比如,描述某位脾气火爆的教练时,那几句描摹简直如同亲耳听到的“京腔”,生动得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但笑过之后,又能体会到那份火爆之下的责任与无奈。这种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极大地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仿佛不是在“看”历史,而是在“参与”历史。而且,书中那些关于转会期的传闻、更衣室里的轶事,被描绘得如同精彩的戏剧片段,充满了人性的复杂与真实。它没有美化任何一方,而是忠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所有光鲜与狼狈,使得即便是那些并不光彩的篇章,读起来也充满了历史的必然性与人情的复杂性,让人感觉这本记录是多么的立体和可信。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为老道,完全没有一般体育传记那种流水账式的平铺直叙,更像是听一位资深老球迷,在黄昏的灯光下,娓娓道来他亲身经历的那些跌宕起伏。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对于那些关键比赛的描写,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现场感”还原。他没有简单地堆砌比分和战术板,而是将焦点放在了球员们在绝境中的心理挣扎和瞬间的灵光乍现上。我读到某场关键的德比大战时,甚至能清晰地感受到主力后卫在加时赛中肌肉酸痛的刺痛感,以及那个决定胜负的射门瞬间,整个世界仿佛静止了,只剩下皮球划破空气的尖啸。这种“沉浸式”的写作手法,使得即便是对战术不甚了了的读者,也能被深深地吸引。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对那些幕后人物的刻画也十分到位,从默默无闻的队医到殚精竭虑的后勤人员,他们共同构成了这艘航船前行的无形力量。整本书读下来,酣畅淋漓,情感的张力如同被精心调校的交响乐,时而激昂,时而低回,让人欲罢不能,真正体会到了“足球不只是二十二人的奔跑”这句话的重量。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其深度的人文关怀,它超越了单纯的“战绩罗列”,深入探讨了足球文化与城市精神的相互塑造过程。作者对于“国安”这两个字背后所承载的城市情感,有着近乎诗意的解读。他探讨了球队如何从最初的几声零星的呐喊,成长为这座国际大都市的一张名片,是如何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为无数普通人提供了一个集体宣泄和寄托情感的出口。书中对几代球迷群体的变迁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从最初激情四射的“老炮儿”,到后来受全球足球思潮影响的新生代,他们的口号、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失落与狂喜,都与城市的时代脉搏紧密相连。这种宏大叙事与微观个体情感的完美结合,让这本书的立意拔高了许多。它让我开始思考,一支球队的“二十年”,对于一个城市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它不仅仅是绿茵场上的胜负,更是关于身份认同、集体记忆乃至城市性格的一次深刻对话,读完后,对这支球队的敬意,又多了一层厚重的文化底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