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電子技術實驗教程
:33.00元
售價:22.4元,便宜10.6元,摺扣67
作者:司朝良
齣版社:北京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301237366
字數:357000
頁碼:25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本書可作為《電子技術實驗》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與《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等理論課程相配套的實驗教程
本書可作為《電子技術實驗》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與《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等理論課程相配套的實驗教程,主要包括以下內容:電子技術實驗的基礎知識、常用實驗儀器、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實驗、數字電子技術基礎實驗、設計性實驗、實驗中常用的電子元器件等。每個實驗內容對於可能齣現的典型故障及故障原因都進行瞭分析,引導學生自主排除故障、完成實驗。
書末的附錄中介紹目前許多高校選用的浙江天煌科技有限公司生産的DGJ-1型電工電子實驗颱的使用說明。
山東交通學院副教授、高級工程師,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長期從事通信裝備的研發、理論與實踐教學工作,主持的科研項目獲全軍科技進步二等奬、三等奬各一項,作為主要研製者參與的科研項目獲全軍科技進步二等奬、三等奬各一項;10項,獲國傢發明一項。
當我真正沉浸到這本書的內容中時,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敘事邏輯極其嚴密,仿佛是帶領著讀者進行一場精心規劃的知識探險。書中對半導體器件特性的描述,沒有采用那種晦澀難懂的純理論堆砌,而是巧妙地穿插瞭大量基於實際應用場景的案例分析,比如如何通過調整偏置點來優化晶體管的放大效果。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對MOSFET工作原理的剖析,作者用瞭近乎動畫演示般的筆觸,層層剝繭地解釋瞭溝道形成、反型層建立的全過程,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這個核心概念的理解達到瞭前所未有的深度。唯一的遺憾是,書中對某些高級主題,比如鎖相環(PLL)的設計細節,僅僅停留在原理介紹層麵,對於如何進行實際的參數優化和噪聲抑製,缺乏更深入的探討,這使得這本書更偏嚮於一本紮實的入門和中級教材,而非麵嚮專業工程師的參考手冊。即便是這樣,其詳盡的公式推導和清晰的圖錶輔助,也為我後續深入研究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確實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采用瞭一種磨砂質感的深藍色調,中央印著燙金的“數字電路基礎”幾個大字,看起來非常專業且有分量。我立刻被那種嚴謹的學術氣息所吸引。翻開內頁,排版布局清晰閤理,字體選擇也考慮到瞭長時間閱讀的舒適度,行距和字號的比例恰到好處,讓人閱讀起來毫不費力。特彆是書中那些復雜的邏輯圖和波形圖,綫條清晰銳利,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迅速捕捉到關鍵信息。不過,我發現書中關於FPGA編程實例的講解部分,配圖略顯單薄,如果能增加一些更詳盡的仿真界麵截圖或者實物操作步驟的實景照片,對於動手能力較弱的讀者來說,無疑會是極大的幫助。另外,書本的裝訂質量似乎略遜一籌,在快速翻閱幾頁後,書脊部分已經齣現輕微的鬆動跡象,希望未來再版時能采用更牢固的膠裝工藝,畢竟這樣一本優質的教材,理應擁有更長的使用壽命。總體而言,從視覺和觸覺體驗上來說,這是一本讓人願意捧在手裏細細研讀的理工科書籍。
評分這本書的配套學習資源,特彆是附帶的光盤內容,可以說是物超所值。我本來以為隻是例行公事地放一些課後習題的答案,沒想到裏麵包含瞭大量的仿真軟件工程文件和一些經典實驗的虛擬仿真環境。我迫不及待地試用瞭其中的RLC串聯諧振電路的仿真模塊,軟件界麵友好直觀,可以實時修改元件參數並觀察輸齣波形的動態變化,這對於理解電路的瞬態響應非常有幫助。通過這個虛擬實驗,我清晰地看到瞭帶寬與Q值之間的反比關係,這是單純看書本文字難以建立的直觀認識。然而,這些配套資源的使用說明文檔寫得有些過於簡潔瞭,對於初次接觸該仿真軟件的用戶來說,上手難度略高,我花瞭將近半個小時纔摸索清楚如何加載和運行第一個實驗項目。如果能增加一個詳細的“配套資源使用指南”小冊子,那將是錦上添花之舉,能讓更多讀者高效地利用這些寶貴的實操資源。
評分從教學法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習題設置體現瞭一種循序漸進的智慧。前半部分的練習題大多是基礎概念的檢驗,側重於公式的直接應用和符號運算,確保學生對基本概念沒有絲毫的遺漏。隨著章節的深入,習題的復雜度也同步提升,開始引入一些需要綜閤運用多個知識點的綜閤題,比如要求分析一個多級放大電路的整體增益和輸入輸齣阻抗。我尤其欣賞的是,書中在每個章節末尾都設置瞭“思考與拓展”環節,這些問題往往沒有標準答案,旨在激發讀者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例如探討引入負反饋對係統穩定性的影響機製。不過,我個人認為,如果能增加一些與當前工業前沿技術相關的開放式項目設計題,比如基於特定微控製器的簡單係統構建挑戰,可能會更好地連接課堂知識與實際工作需求,讓學習過程更具目標感和前瞻性。
評分坦率地說,這本書在對最新技術趨勢的跟進速度上略顯保守。盡管它對經典的有源濾波器理論和運算放大器應用講解得無懈可擊,但對於當前電子工程領域炙手可熱的低功耗設計(LPDDR)或新型材料(如寬禁帶半導體SiC的應用前景)的著墨不多。我理解一本教材需要保持一定的穩定性,不宜追逐每一個短暫的技術熱點,但鑒於如今集成電路的設計範式正在快速演進,一些與低功耗、高集成度相關的設計理念的引入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書中對於CMOS反相器閾值的討論,如果能與亞閾值偏置下的漏電分析聯係起來,就能更好地引導讀者關注現代芯片設計中的功耗瓶頸問題。總而言之,這是一本結構堅實、講解透徹的經典教材,非常適閤作為打牢基礎的基石,但若想緊跟行業的最前沿脈搏,讀者可能還需要輔以更側重於前沿應用的研究論文或專業進階讀物來作為補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