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事典038:与奥斯曼鏖战25次的斯坎德培 万历征播州 日俄大海战 指文烽火工作室 台海

战争事典038:与奥斯曼鏖战25次的斯坎德培 万历征播州 日俄大海战 指文烽火工作室 台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指文烽火工作室 著
图书标签:
  • 战争史
  • 奥斯曼帝国
  • 斯坎德培
  • 万历朝鲜战争
  • 日俄战争
  • 军事历史
  • 台海
  • 烽火工作室
  • 历史
  • 战争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河北省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7049
商品编码:2973146455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战争事典038:与奥斯曼鏖战25次的斯坎德培 万历征播州 日俄大海战

定价:59.80元

作者:指文烽火工作室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16817049

字数:

页码:208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世纪末期反抗奥斯曼统治的三大传奇之一斯坎德培的征战。
明代“万历三大征”的播州之役,直接宣告了统治播州725年的杨氏土司的败亡。
沙俄*一太平洋舰队的覆灭,*二太平洋舰队的远征,从仁川到对马,聚焦日俄战争中的海上斗争。

内容提要


本书回顾了中世纪阿尔巴尼亚诸公国的建立和联盟的形成,介绍了曾在奥斯曼军队服役的斯坎德培如何逃回阿尔巴尼亚,并组织起军队与奥斯曼帝国对抗。此外,本书讲述了“万历三大征”的*后一征——播州之役,梳理了统治播州725年的杨氏土司兴盛、反叛及败亡的过程;记述了日俄战争中,日本联合舰队和沙俄*一、*二太平洋舰队在海上的较量,以及*二太平洋舰队的远征。

目录


作者介绍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历史、中外战争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致力于通过严谨的考证、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独到的视角为读者理清历史的脉络。目前已经出版军事历史类图书四十余本,其中包括《战争事典》《战场决胜者》《透过镜头看历史》《信史》四款MOOK系列丛书,以及《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倭寇战争全史》《明帝国边防史》《拿破仑战记》《秘密战三千年》《帝国强军:欧洲八大古战精锐》《帝国强军:中国八大古战精锐》等专题性图书。

原廓:现任指文烽火工作室和自媒体公众号“冷兵器研究所”主编,记者,电视纪录片策划及撰稿人,音速及北朝论坛古战版块版主,长期致力于军事历史研究及相关图书的策划编审出版工作,努力打造专业军事图书和自媒体平台,致力于专业的古代与近代军备评测,普及中外军事历史知识,讲述不为人所知的战争故事。

李楠:热爱历史、军事、文化,历史作者,书评人,特别对欧美历史感兴趣。已出版著作《火神咆哮:世界火器兵》。

临溪主人:90后历史爱好者,有考据癖,喜欢对历史影视剧中出现的不合理处进行考据。同时对政治史情有独钟。平常较多涉猎明史、土司史、少数民族史方向。

樱锚:90后历史爱好者,历史专业在读。对近现代东亚海军发展有颇多兴趣,致力于日俄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研究。

文摘






序言



烽火群雄:史诗篇章的交织与回响 战争的洪流从未停歇,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本书聚焦于一系列波澜壮阔的军事冲突与历史转折点,深入剖析那些塑造了世界格局的关键战役、杰出将领的命运,以及特定历史时期下社会与文化的深刻变革。 --- 第一部分:古老帝国的黄昏与新生力量的崛起 一、拜占庭的孤灯与巴尔干的雄狮:君士坦丁堡陷落前后的地缘政治风云 本篇将目光投向东欧与小亚细亚交界的十字路口,探究拜占庭帝国在内外交困中挣扎求存的最后岁月。重点剖析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他们如何利用先进的军事组织和宗教热忱,一步步蚕食拜占庭的领土。 我们将详细描绘巴尔干半岛上各民族的抗争图景。不同于对单一英雄的刻画,此处着重于多方力量的角力:威尼斯、热那亚等海洋强国的介入,匈牙利王国的短命反击,以及东欧斯拉夫诸国的复杂立场。探讨在军事压力下,宗教信仰(东正教与伊斯兰教)如何成为动员民众和凝聚抵抗意志的核心要素。深入分析当时的军事技术和战略部署,例如攻城技术的演变,以及小规模游击战在面对强大帝国时的有效性。 二、文艺复兴的曙光与民族国家的萌芽:西欧的权力重塑 我们将视角转向同期正在经历深刻转型的西欧。重点分析意大利城邦的兴衰,特别是军事革新对城邦政治结构的影响。雇佣兵团(Condottieri)的兴起与衰落,揭示了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军事力量与国家主权之间微妙的张力。 此外,法国与英国在百年战争后的权力巩固过程,也被纳入考察范围。分析中央集权君主制如何通过建立常备军和有效的税收体系,逐渐超越封建贵族私兵的传统模式。对伊比利亚半岛上收复失地运动的最后阶段进行梳理,探讨宗教狂热与国家统一目标的结合,如何塑造了西班牙早期殖民扩张的底色。 --- 第二部分:亚洲的权力更迭与文明碰撞 三、明代中后期的社会转型与边疆治理的挑战 本书将详尽考察明朝中后期(万历年间前后)复杂的内部治理结构与外部压力。不同于单纯的军事叙事,本部分将社会经济背景作为分析基点。 探讨白银货币化对地方经济和赋税制度造成的冲击,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在边疆治理方面,重点分析明朝在西南、东北地区所采取的“羁縻”政策与“改土归流”政策的利弊得 স্বাদ。 对明朝在西南边陲的军事部署和屯田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面对复杂地理环境和多民族聚居区的治理智慧与局限。例如,考察地方卫所制度的衰败,以及朝廷对地方叛乱(如苗疆、土司的反抗)的反应机制和军事反应速度。 四、东亚海域的格局变迁与海上贸易的暗流涌动 本篇聚焦于东亚的海洋势力变化,审视日本“丰臣秀吉的朝鲜之役”(文禄·庆长之役)对东亚地缘政治造成的深远影响。分析这次战役对朝鲜王朝的打击程度,以及对日本内部权力结构的重塑作用。 同时,也将探讨明朝水师在应对东南沿海倭寇问题(后期的海禁与开海政策)上的策略调整。探讨当时中国、日本、琉球以及南洋诸国之间的海上贸易网络,以及火器技术在这些区域的传播与应用。 --- 第三部分:工业化前夜的全球冲突与技术革命 五、技术革新驱动的海上决战:十九世纪末的战略转向 本书将历史的焦点推至十九世纪末,详细解析技术进步对海战模式的颠覆性影响。我们将重点审视远东地区的一场决定性海战,这场战役标志着传统帆船时代的彻底终结,以及装甲舰、鱼雷和新式火炮在实战中的检验。 深入分析交战双方在海军战略、舰船设计、通信技术以及后勤保障方面的差异。探讨这场战役的指挥艺术,如何体现了工业化国家在资源动员和技术应用上的系统性优势。这场冲突不仅仅是武器的较量,更是国家工业基础、海军学说和军官培养体系的全方位对决。 六、帝国主义扩张的铁蹄与地区冲突的爆发 我们将探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欧洲列强在非洲和亚洲的殖民扩张政策,以及由此引发的局部热战。分析这些冲突如何成为更大规模全球性战争的预演。重点考察在这些殖民战争中,欧洲军队对新式战术(如快速机动、毒气战的初步尝试)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当地社会结构和民族抵抗运动的形态。 七、现代国家建构中的内部分裂与外部干预 最后一部分,本书将考察二十世纪初,一个处于现代化转型中的亚洲国家,如何在外部强权(东方与西方)的挤压下,经历内部分裂、军阀割据以及外部势力干预的复杂过程。分析不同政治派系(保皇派、改革派、革命派)在军事、外交和意识形态上的斗争,以及这些内部冲突如何为后来的重大历史转折埋下伏笔。 --- 全书以宏大的历史叙事为骨架,以细致入微的军事、技术和政治分析为血肉,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视角,审视人类文明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如何应对战争、变革与生存的终极考验。

用户评价

评分

从装帧设计到插图排版,这本书都体现出一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虽然内容极其厚重,但阅读起来却丝毫没有负担感。作者在穿插讲述不同地区或时段的叙事时,过渡得非常自然流畅,没有丝毫跳跃感。我喜欢它那种既能从全局把握大势,又能细致入微地描绘个体命运的叙事手法。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打开一个新的历史侧面,总能发现新的趣味点。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它不仅满足了我的历史求知欲,更在精神层面给予了我极大的回馈,让我对那些波澜壮阔的时代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行云流水间,历史的洪流仿佛就在眼前奔腾而过。特别是那些关于外交博弈和内部权力斗争的描写,丝丝入扣,展现了历史的另一面。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军事史著作,但事实证明,作者成功地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鲜活的人物命运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其中对于某些历史节点的深入剖析,更是提供了许多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视角,让人在阅读中不断产生“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感。那些久远的烽火与硝烟,在作者的笔下仿佛重新焕发了生命力,引人入胜,让人爱不释手,几乎是捧着它熬夜读完的。

评分

读完这本厚厚的历史画卷,我心中的震撼久久不能平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场场惊心动魄的战役描绘,作者的笔触如同身临其境般,将冷兵器时代的残酷与壮烈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面对兵力悬殊的劣势,还是在绝境中爆发出惊人的韧性,那些历史人物的抉择和牺牲都让人深思。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战略布局和战术细节的分析,那种层层递进的逻辑推演,让即便是对古代战争史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领略其中的精妙。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战绩,更是在探讨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复杂表现,读起来酣畅淋漓,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它对“时代精神”的捕捉能力。作者不仅仅在讲述事件,更是在描绘一个特定时期人们的心态和价值观是如何被战争所塑造和扭曲的。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简化的人物形象,在书中被赋予了多维度的复杂性,他们的挣扎、荣誉感和无奈,都显得格外真实可信。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那个年代的社会结构和民众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一串冰冷日期,而是活生生的一群人在那个特定时空下的选择与抗争。这种人文关怀的融入,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深度和感染力。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史料考据之详实,着实令人敬佩。能将分散在不同典籍中的信息整合得如此清晰、条理分明,足以见得作者下了多少番功夫。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军事思想差异的探讨,这部分内容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谁赢了谁输了”的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文化、技术乃至地理环境对战争形态的影响。这种深厚的学术底蕴与流畅的叙事风格完美结合,使得阅读体验既充实又愉悦,完全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教科书式写作,更像是一位饱学之士在与你促膝长谈,娓娓道来那些尘封的往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