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
:34.00元
售价:23.1元,便宜10.9元,折扣67
作者:曾令琴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1212069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教材共分6个单元,其中单元主要介绍电子技术中常用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应用;第2单元介绍了低频小信号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分析过程;第3单元差动放大电路、反馈电路以及功放电路,第4单元以IC技术引入了集成运放线性应用的各种运算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集成运放非线性应用的比较器、振荡器等;第5单元突出介绍了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应用及其使用注意事项;第6单元是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篇。
单元 常用半导体器件
任务导入
理论知识
1.1 半导体基础知识
1.1.1 半导体的独特性能
1.1.2 本征半导体
1.1.3 半导体的导电机理
1.1.4 杂质半导体
1.1.5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1.1.6 PN结的反向击穿问题
思考与练习
1.2 半导体二极管
1.2.1 二极管的结构类型
1.2.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1.2.3 二极管的主要技术参数
1.2.4 二极管的应用
1.2.5 特殊二极管
思考与练习
1.3 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BJT)
1.3.1 BJT的结构组成
1.3.2 BJT的电流放大作用
1.3.3 BJT的外部特性
1.3.4 BJT的主要技术参数
1.3.5 复合晶体管
思考与练习
1.4 单极型半导体三极管(FET)
1.4.1 单极型三极管概述
1.4.2 场效应管的基本结构组成
1.4.3 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1.4.4 场效应管的主要技术参数
1.4.5 场效应管的使用注意事项
思考与练习
1.5 晶闸管(SCR)
1.5.1 晶闸管的结构组成
1.5.2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
1.5.3 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1.5.4 晶闸管的主要技术参数
1.5.5 晶闸管的使用注意事项
思考与练习
能力训练
1.1 二极管、三极管及晶闸管的检测方法
1.2 电路仿真EWB应用训练
单元 习题
第2单元 低频小信号放大电路
任务导入
理论知识
2.1 小信号单级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态
2.2 共射组态的单级放大电路
2.2.1 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
2.2.2 共射放大电路各部分的作用
2.2.3 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2.4 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2.2.5 分压式偏置的共发射放大电路
思考与练习
2.3 共集电极组态的单级放大电路
2.3.1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2.3.2 静态工作点
2.3.3 动态分析
2.3.4 电路特点及其应用实例
思考与练习
2.4 共基极组态的单级放大电路
2.4.1 共基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2.4.2 静态分析
2.4.3 动态分析
思考与练习
2.5 三种组态放大电路性能比较
思考与练习
2.6 单极型管的单级放大电路
2.6.1 自给偏压电路
2.6.2 场效应管的微变等效电路
2.6.3 共源极放大电路
2.6.4 共漏极放大电路
思考与练习
2.7 多级放大电路
2.7.1 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
2.7.2 多级放大电路的级间耦合方式
2.7.3 多级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估算
思考与练习
2.8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2.8.1 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
2.8.2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2.8.3 波特图
2.8.4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思考与练习
能力训练
2.1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2.2 分压式偏置共射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2.3 电子电路识图、读图训练一
一、电路图中元器件的识别
二、单元电路的认识和读图
第2单元 习题
第3单元 集成运算放大器
任务导入
理论知识
3.1 集成运算放大器概述
3.2 差动放大电路
3.2.1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需要解决的问题
3.2.2 差动放大电路的组成
3.2.3 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3.2.4 差动放大电路的类型
3.2.5 恒流源式差动放大电路
思考与练习
3.3 复合管放大电路
思考与练习
3.4 功率放大电路
3.4.1 功率放大器的分类
3.4.2 功率放大器的特点及主要技术要求
3.4.3 功率放大电路中的交越失真
3.4.4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3.4.5 采用复合管的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3.4.6 功放管的安全使用
思考与练习
3.5 放大电路的负反馈
3.5.1 反馈的基本概念
3.5.2 负反馈的基本类型及其判别
3.5.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思考与练习
3.6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理想电路模型
3.6.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分类
3.6.2 集成运放引脚功能及元器件特点
3.6.3 集成运算放大器选择及主要性能指标
3.6.4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理想化条件及传输特性
思考与练习
能力训练
3.1 电子电路识图、读图训练二
一、较为简单的电子电路识、读图
二、稍微复杂的电子电路识、读图
实践环节2
3.2 六管超外差收音机的组装实训
一、实训内容
二、六管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组成及电路原理
第3单元 习题
第4单元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任务导入
理论知识
4.1 集成运放的运算应用电路
4.1.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4.1.2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4.1.3 反相求和运算电路
4.1.4 同相求和运算电路
4.1.5 双端输入减法运算电路
4.1.6 微分运算电路
4.1.7 积分运算电路
4.1.8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用举例
思考与练习
4.2 集成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
4.2.1 有源滤波器
4.2.2 仪用放大器
思考与练习
4.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
4.3.1 集成运放应用在非线性区的特点
4.3.2 电压比较器
4.3.3 文氏桥正弦波振荡器
4.3.4 石英晶体振荡器
思考与练习
4.4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选择、使用和保护
4.4.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选择
4.4.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使用要点
4.4.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保护
思考与练习
能力训练
4.1 音频功率放大器LM386的应用
一、实验准备
二、测试步骤
三、实验报告
四、思考题
4.2 集成运放应用电路的识图、读图方法
第4单元 习题
第5单元 直流稳压电源
任务导入
理论知识
5.1 小功率整流滤波电路
5.1.1 整流电路
5.1.2 滤波电路
思考与练习
5.2 稳压电路
5.2.1 直流稳压电源的主要性能指标
5.2.2 串联型稳压电路
5.2.3 并联型稳压电路
5.2.4 开关稳压电路
5.2.5 调整管的选择
5.2.6 稳压电路的过载保护
思考与练习
5.3 集成稳压器
5.3.1 固定输出的三端集成稳压器
5.3.2 可调输出三端集成稳压器
5.3.3 使用三端集成稳压器时应注意的事项
思考与练习
能力训练
5.1 整流、滤波和稳压电路的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前的预习及实验要求
五、实验报告
六、实验思考题
5.2 实用电子电路的识图、读图练习
5.3 直流稳压电源印制电路板的自制、焊接与调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电路
三、实验电路的技术指标
四、实验内容
五、简易自制印制电路板技术
六、元器件
七、报告要求
八、思考题
第5单元 习题
第6单元 模拟电子技术应用与实践
任务导入
能力训练
6.1 电子技术基本技能综合训练
一、训练的目的
二、训练要求
三、训练步骤
四、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和检测方法
6.2 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一、设计任务
二、设计要求
三、温度控制系统基本原理
四、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指导
五、调试要点和注意事项
六、仪器设备及元器件
七、设计报告要求
6.3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一、设计任务
二、设计要求
三、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四、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指导
五、参数选择和注意事项
六、设计报告要求
七、思考题
6.4 简易电子琴的设计
一、设计任务
二、设计要求
三、预习要求
四、仪器设备与元器件
五、设计报告要求
六、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曾令琴,1979年7月起至2008年2月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担任电类课程教师,课程负责人、教研室主任等;2008年2月底到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受聘担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负责人至今。主编:本科教材《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参编:高职教材《高频电子技术》《电工测量》;主审:《电工基础》。
这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之前对模拟电路这块一直都感到非常头疼,感觉那些公式和电路图都是天书一样。然而,这本书的编排实在是太用心了。它没有一上来就堆砌复杂的理论,而是从最基本的元器件特性讲起,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模拟电路的世界。我记得刚开始看的时候,那些BJT和MOSFET的工作原理对我来说就是个谜,但作者似乎非常了解初学者的困惑点,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清晰的图示,把那些抽象的概念一下子点亮了。尤其是讲解反馈和运算放大器那一章,内容详实,推导过程写得极其细致,每一步都有清晰的逻辑链条,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刨根问底”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读完这部分,我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负反馈能稳定电路,而不是简单地记住一个公式。此外,书中的习题设计也很有层次感,从基础计算到稍微复杂的应用分析,覆盖面广,让我有一种“学以致用”的踏实感。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厚而不晦”,是巩固基础知识的绝佳读物,强烈推荐给所有在模拟电路学习道路上感到迷茫的同行者。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限于作为一个学习工具,它更像是一本可以随时翻阅的参考手册。我发现自己在处理实际项目中遇到棘手的模拟问题时,经常会回到这本书中查找相关的理论背景和设计规范。它的索引系统做得非常完善,可以迅速定位到特定的电路拓扑或参数计算方法。例如,当我需要快速回顾跨导放大器的非理想特性时,我能毫不费力地找到相关的小信号模型和等效电路图。与其他侧重于考试通过的教材不同,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它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都能提供持续的价值。它建立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框架,任何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或射频电路时,都会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上。对我而言,它已经从一本“教科书”升级为了我工具箱里不可或缺的“工具箱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语言风格是我接触过的技术书籍中最让我感到舒适的之一。它没有那种传统教材特有的僵硬和晦涩感。作者在描述复杂概念时,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对学科的热爱和幽默感,使得长时间阅读也不会产生强烈的疲劳感。我特别喜欢它在引入新概念时所采用的“设问—解答”的结构。比如,在介绍电流镜时,作者先抛出了“如何精确复制一个电流源”的工程难题,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电流镜的结构和它如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阅读兴趣。此外,书中的插图质量非常高,不仅清晰美观,而且标注精确,很多电路图都是直接采用现代EDA工具绘制的风格,这让习惯了看电子版电路图的我们倍感亲切。整体阅读下来,感觉就像在听一场由高水平教授主讲的、内容充实但节奏恰到好处的学术讲座,让人回味无穷。
评分我对市面上很多声称“基础”的教材感到失望,因为它们往往在关键的工程实现细节上含糊其辞,仿佛电路真的能完美地在真空中工作一样。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一线工程师。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推导,更注重讲解实际电路设计中会遇到的那些“陷阱”和“权衡”。比如,在讨论电源旁路电容的选择时,它详细分析了不同频率下电容阻抗的变化,并结合PCB布局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建议,这在很多教科书中是看不到的。再比如,关于噪声抑制的章节,它不仅提到了热噪声和闪烁噪声的数学模型,还讨论了如何通过屏蔽和接地技术来有效地在实际系统中降低它们的影响。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衔接,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大提升。它不像一本冷冰冰的理论书,更像是一位资深导师在手把手地传授经验。对于想要从“会算”迈向“会做”的电子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过时间检验的工程智慧。
评分坦率地说,我对这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最初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第2版”往往意味着只是修修补补,内容更新不大。然而,这次的修订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现代器件和技术的融入。在谈到功率放大器和开关电源时,它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BJT设计,而是花了不少篇幅深入讲解了MOSFET在开关应用中的优势,特别是关于开关速度和导通电阻的权衡分析,非常贴合当前的设计趋势。此外,对于诸如精密测量和数据转换接口这类与模拟前端紧密相关的部分,第二版也进行了显著的加强,提供了更多关于如何处理ADC/DAC接口的实用技巧。这说明作者团队紧跟行业发展,确保了教材的前沿性,而不是故步自封于上个时代的经典电路。对于希望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跟上时代步伐的读者来说,选择这个新版本是非常明智的投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