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图说I2C彩色电视机实用单元电路1
定价:25.00元
售价:17.5元,便宜7.5元,折扣70
作者:杨成伟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1-01
ISBN:9787538141825
字数:
页码:23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高科技含量逐增的彩色电视机为人们的娱乐生活增添了极大的乐趣,其优越的数码技术所带来的一些功能也越加突出地表现出来。然而,由于I2C总线技术的普遍应用,对色彩电视机的维修行业却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不仅仅要诉诸I2C总线的维修进入,而且更重要的是需要揭示维修软件的具体应用。目前,摆在社会维修人员及电子爱好者和初学者面前的主要困难,是如何认识具有I2C技术的整机电路,并将I2C总线维修技术运用到具体的维修业务中。因此,社会维修人员及初学者特别需要能够将维修软件的具体运用与实际应用电路检修结合一体的维修书籍,因为任何终必须是使维修人员及初学者能够独立分析整机电原理图,并从中发现或判断故障的产生原因。在社会维修实践中,能够独立分析整机电路,总是维修工程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疑难故障检修能够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本丛书本着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对不同年代出现的I2C机芯技术进行统一归类,并在众多品牌机型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整机线路进行单元解读,同时又在众多机型之间找出不同应用之处进行比较说明,使读者在没有随机图纸的情况下仍能独立进行正确维修。这是《图说I2C彩色电视机实用单元电路1》的大特点之一。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工程师交流会。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充满了技术人员特有的幽默感和对细节的偏执。我尤其喜欢看它对常见故障的归纳总结,那种“经验之谈”的片段,往往比标准化的故障树更有用。比如,书中提到某个电容老化后对中频放大电路的影响,描述得非常形象,甚至用了类比的手法来解释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ESR)变化对信号的影响,这对于理解电容的寿命问题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帮你修好一台具体的现代电视机,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和分析电子系统故障的“方法论”。它教会你如何像一个老电工那样,通过声音、气味(虽然书里没写,但读起来总能联想到那种老机器特有的味道)和初步的电压测量,来推断出隐藏在复杂系统内部的逻辑错误。这种强调底层思维训练的教材,现在已经越来越稀缺了。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坦率地说,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粗犷感,但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独特卖点。墨点的清晰度、纸张的厚实程度,都散发着一种历史的沉淀感。我注意到,书中的很多插图,特别是那些示波器波形图,看起来像是直接从实际测试仪上拍摄或描摹下来的,线条非常锐利,标注也极其详尽。相比之下,如今很多电子书为了追求“美观”而简化了关键细节,反而失去了学习的价值。这本书则完全相反,它把每一个关键节点的电压、电流、波形变化都尽可能地标注清楚,让你在对照自己的维修手册时,能够快速定位问题所在。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在混乱的电路板上寻找清晰逻辑的人来说,这种近乎于“教导式”的详尽说明,简直是救星。它不只是告诉你“哪里坏了”,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会坏”以及“坏了之后会表现出什么症状”,这种深度是很多快餐式的维修指南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复古,那种90年代初期的电子技术书籍特有的风格,让人一下子就回到了那个CRT电视机占据客厅C位的时代。我本来只是想找点关于老式彩电维修的基础知识,没想到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量远超我的预期。虽然书名听起来很专业,但翻开第一页就能感受到作者试图用最直白的方式来解读那些复杂的电子元件和电路连接。比如,它对I2C总线协议的讲解,如果不是真的拆解过早期的集成电路板,是很难用这种“图说”的方式来呈现的。我特别欣赏它对每一个单元电路功能划分得非常清晰,不像有些教材那样把所有东西混在一起,让人看了就头大。它似乎是为那些动手能力强、喜欢拆解和琢磨原理的工程师或者资深爱好者准备的,而不是给完全的新手入门的。书中大量使用手绘的逻辑图和实物对照图,这种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在那个时代是极其宝贵的资源,远比现在满屏的CAD图纸更具现场感和可操作性。我感觉作者在编写的过程中,必然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在实际的维修现场进行验证,才能把这些“实用单元电路”的精髓提炼出来。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怀疑它现在是否还有实际的参考价值,毕竟现在的平板电视和智能电视技术已经完全是另一套体系了。但是,当我翻阅到关于电源部分和伴音处理电路的章节时,那种久违的“内味儿”就回来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深入探讨的是电子设备设计的底层逻辑,那些基础的模拟电路和数字控制接口的思想,无论技术如何迭代,其核心原理是相通的。例如,它对彩色显像管驱动电路的详细剖析,即便现在看来是“古董”技术,但其中对信号同步、时序控制的描述,对于理解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启发作用。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模糊逻辑控制”在老式彩电中的应用分析,那种尝试用有限的计算能力去模拟人眼感知的努力,现在看来充满了那个时代的浪漫色彩。整本书的气质是那种“硬核”的,不玩虚的,直接面对元器件和波形,非常适合想要深入了解模拟电视机架构的电子发烧友,哪怕只是为了满足一份对老技术的好奇心,这本书也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博物馆级”资料。
评分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本书给我的感受,那就是“扎实得令人敬畏”。它没有过多涉及复杂的数学推导和抽象理论,而是完全专注于电路层面的实现和调试技巧。对于像我这样,已经习惯了使用现代化的诊断工具,反而对基础的模拟信号路径感到模糊的人来说,这本书是一剂强效的“清醒剂”。它强迫你重新审视那些被现代技术封装起来的底层模块,比如色彩平衡电路中的三基色处理,在没有数字芯片辅助下是如何通过精密的模拟电路实现的。通过对这些“老古董”单元电路的深入理解,我反而对现在基于DSP和微控制器的信号处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部关于彩电技术发展史的侧写,记录了工程师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用最巧妙的电路设计来征服复杂的技术难题。它展现了一种朴素而强大的工程智慧,非常值得收藏和细细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