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图说I2C彩色电视机实用单元电路1
定价:25.00元
作者:杨成伟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1-01
ISBN:9787538141825
字数:
页码:23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高科技含量逐增的彩色电视机为人们的娱乐生活增添了极大的乐趣,其优越的数码技术所带来的一些功能也越加突出地表现出来。然而,由于I2C总线技术的普遍应用,对色彩电视机的维修行业却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不仅仅要诉诸I2C总线的维修进入,而且更重要的是需要揭示维修软件的具体应用。目前,摆在社会维修人员及电子爱好者和初学者面前的主要困难,是如何认识具有I2C技术的整机电路,并将I2C总线维修技术运用到具体的维修业务中。因此,社会维修人员及初学者特别需要能够将维修软件的具体运用与实际应用电路检修结合一体的维修书籍,因为任何终必须是使维修人员及初学者能够独立分析整机电原理图,并从中发现或判断故障的产生原因。在社会维修实践中,能够独立分析整机电路,总是维修工程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疑难故障检修能够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本丛书本着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对不同年代出现的I2C机芯技术进行统一归类,并在众多品牌机型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整机线路进行单元解读,同时又在众多机型之间找出不同应用之处进行比较说明,使读者在没有随机图纸的情况下仍能独立进行正确维修。这是《图说I2C彩色电视机实用单元电路1》的大特点之一。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带给我一种穿越时空般的阅读体验,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充斥着最新技术名词的教材那样浮于表面,而是沉下心来,非常扎实地探讨了在特定历史阶段,彩色电视机设计者是如何巧妙地利用I2C这一通用串行接口来实现对各种复杂子系统的集中控制与配置的。它的价值在于其对“实用单元电路”的侧重,这使得理论学习立马对接到了维修现场的实际问题上。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视频解码器和用户界面控制芯片之间通信的部分,作者没有满足于简单罗列SDA和SCL的电平变化,而是深入探讨了特定品牌电视机制造商为了实现特定功能(比如屏幕比例切换或色彩空间调整)而在标准I2C协议基础上进行的“私有化”扩展和命令编码。这种对行业“潜规则”的揭示,是教科书里难以寻觅的宝贵信息。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地会拿起旁边的老式维修手册进行对照,发现这本书的讲解角度更加贴近硬件工程师的思维方式,它假设读者已经理解了基本的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知识,直接切入到如何通过精确的时序控制来完成“软重启”或“参数存储器”的读写操作。整体来看,其内容密度极高,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完全消化其中的设计智慧和维修经验。
评分这部作品初读之下,便被其散发出的那种严谨而又深厚的专业气息所深深吸引。它绝非那种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更像是为已经具备一定电子基础,渴望在彩色电视机电路,特别是I2C总线控制领域进行深入钻研的技术人员或资深爱好者量身定制的宝典。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复杂逻辑和时序控制时的那种耐心与条理,即便涉及到一些老旧但仍在使用中的模拟与数字混合电路的交叉点,也能通过清晰的图示和详尽的波形分析,将原本晦涩难懂的I2C通信协议在电视机应用场景下的具体实现过程剖析得淋漓尽致。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电路原理的描述,更是故障排查的思路和方法论的提炼。比如,如何利用示波器捕捉I2C数据线上瞬间的毛刺信号来定位总线上的拉高/拉低冲突,这对于实战中的维修工作无疑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全书的编排逻辑清晰,从基础的I2C硬件层特性,到软件层的寄存器映射与命令结构,再到最终在图像、伴音和偏转等各个功能模块中的集成应用,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对于那些希望彻底吃透现代和次世代彩色电视机核心控制机制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是毋庸置疑的,它能帮助读者从“知道它能工作”提升到“理解它为何如此工作”的境界。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硬核”,它几乎没有多余的寒暄和冗长的背景介绍,直奔主题,每一页都充满了可操作的技术细节。对于我这种偏好自学和实践的读者而言,这种高效的知识传递方式简直是福音。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出彩的地方在于它对I2C总线仲裁机制和冲突解决策略在电视机复杂多主控环境下的实际应用分析。在一些老型号电视机中,如果音频解码芯片和主控MCU同时尝试写入EEPROM,由此产生的总线竞争可能会导致系统死机或功能异常,书中的某个章节就针对此类“抢占资源”的场景,图文并茂地演示了如何通过软件延时或硬件上拉电阻的设计差异来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这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是多年一线调试经验的沉淀。此外,书中对电源噪声对I2C信号完整性影响的讨论也极为深入,提供了通过滤波电容布局和屏蔽设计来增强系统鲁棒性的具体建议。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不低,但一旦跨越了这个门槛,所获得的工程洞察力是无价的,它让我们明白,一个稳定工作的电视机背后,隐藏着对每一个时钟周期和每一个电压波动的精密计算与控制。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编排极具匠心,它不像传统教材那样按照功能模块的顺序线性展开,而是似乎以一个“疑难杂症”的解决路径为导向来组织章节内容。我感觉作者似乎在引导读者,如果你的电视机出现了屏幕花屏或无法进入菜单的问题,那么你应该首先检查哪几组I2C相关的时钟和数据线,接着应该去分析哪个特定芯片的配置寄存器是否被意外篡改。这种基于“故障-原因-修复”逻辑链条的知识组织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技术人员在面对未知故障时的排查效率。尤其是关于EEPROM(作为I2C从设备)的读写时序错误导致系统参数混乱的部分,作者用表格和时序图的形式,将标准协议要求与实际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了细致对比,这种对照学习法非常有效地加深了理解。它不是在教你如何“制造”一个I2C系统,而是在教你如何“修复”一个已经投入运行并可能出现各种奇异错误的实际系统,这种立足于实际生产和维修环境的视角,是衡量一本技术书籍价值的重要标尺。
评分全书洋溢着一种对细节的偏执,这对于涉及精确同步和控制的I2C技术来说,是绝对必要的特质。我被它在处理低速设备与高速设备混合接入I2C总线时,系统如何进行速度协商和兼容性处理的章节所折服。在早期的彩电设计中,可能存在一个高速的主控芯片和几个低速的亮度/对比度调节芯片挂在同一根线上,书里详细阐述了主设备如何在启动时自动检测或手动设定总线速度,以确保低速设备的数据传输不会因为过快而被错误地截断或解释。这种对“兼容性”和“效率”之间微妙平衡的探讨,体现了作者对整个系统架构设计哲学深刻的理解。它不满足于让I2C工作,而是要让它工作得尽可能高效、稳定、并且能兼容不同代际的组件。对于希望深入理解彩电系统集成层面的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宝贵的蓝图,它教会我们如何从宏观的系统视角去审视微观的信号交互,确保整个电子设备的脉络畅通无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