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不能对孩子开口说的话
定价:29.80元
售价:19.1元,便宜10.7元,折扣64
作者:李志敏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1390912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句话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一句鼓励的话,可以让孩子充满动力;一句表扬的话,可以让孩子高兴很久;一句责骂的话,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伤痕;一句消极的话,会让孩子丧失斗志……
内容提要
一句话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一句鼓励的话,可以让孩子充满动力;一句表扬的话,可以让孩子高兴很久;一句责骂的话,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伤痕;一句消极的话,会让孩子丧失斗志……
目录
前言………………(1)
**章 不要直接批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01 你真是太笨了,这么简单都学不会………………(2)
02 看看人家的孩子,比你好太多………………(4)
03 你的字,像蜘蛛爬一样………………(6)
04 你不听我的话,就别……………………(8)
05 怎么样都不行,你到底想怎么样………………(0)
06 别哭了,一点都不害臊………………(12)
07 你在说谎,是不是………………(14)
08 真后悔,偏偏生了你………………(16)
09 什么都记不住,没长脑子吗………………(18)
10 就知道玩儿,太不争气了………………(20)
11 怎么不叫人,一点礼貌都不懂………………(22)
12 别板着脸了,给谁看………………(24)
13 老是考不好,你将来肯定没出息………………(26)
14 你这样子,怎么跟人家比啊………………(28)
15 好好学习,其他的都没用………………(30)
16 你真让人烦死了………………(32)
17 我对你说过多少次,不要打架………………(34)
18 为什么你不像聪聪那样听话………………(36)
19 你从不听我讲的话………………(38)
第二章 不卑不亢,与孩子平等沟通
01 做个乖孩子,妈妈求你了………………(42)
02 想玩,做完作业再说………………(45)
03 我没本事,以后就指望你了………………(47)
04 再多说也无用,就这么定了………………(50)
05 顶撞老师,没有好果子吃………………(52)
06 爸爸好,还是妈妈好………………(54)
07 走开,让我安静一会儿………………(56)
08 我烦着呢,别再添乱了………………(58)
09 你要争气,千万不能像我一样………………(60)
10 你是女孩子,别和男孩子似的………………(62)
11 听话,这都是为你好………………(64)
12 谁稀罕,妈妈给你买一个更好的………………(66)
13 坏孩子,不要和他们一起玩………………(68)
14 为了妈妈,一定要考进前三名………………(70)
15 再不听话,你就要挨打了………………(72)
16 我这是为你好………………(74)
17 为了你,我什么都能去干………………(76)
18 如果你帮奶奶干活,妈妈就给你钱………………(78)
第三章 不要敷衍了事,保护孩子的好奇与敏感
01 就这样吧,你要听妈话………………(82)
02 你是小孩子,懂什么………………(84)
03 我不管了,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86)
04 你是捡回来的,在大街上………………(88)
05 小孩子,问那么多做什么………………(90)
06 实在太难看了,你竟然还喜欢………………(92)
07 等你赚钱了,再去捐款吧………………(94)
08 你怎么这么不合群,总是独来独往………………(96)
09 自己脑袋笨,别找借口………………(98)
10 你这么邋遢,就像个叫花子………………(101)
11 哄阿姨开心,挑“好听”的话说………………(103)
12 闭嘴,小孩子别问那么多………………(105)
13 怎么就知道乱花钱………………(107)
14 别管了,那和你没有什么关系………………(109)
15 不许这么做,这太危险了………………(111)
16 别乱动,否则会把警察叔叔招过来………………(114)
第四章 不骄纵不抱怨,面对困难多给孩子安全感
01 他打你一拳,你就还他一脚………………(118)
02 没关系,没人看见………………(121)
03 放学快回家,外面坏人很多………………(123)
04 你太没用了,什么事情都做不成………………(125)
05 妈妈不对,我替你去道歉………………(127)
06 别坚持了,等以后再说吧………………(130)
07 有吃有穿,身在福中不知福………………(133)
08 就考这么点分,不丢人吗………………(135)
09 别争了,等你长大就明白了………………(137)
10 别动,让妈妈来做………………(139)
11 如果有下次,我就惩罚你………………(141)
12 同一道题,你怎么又做错了………………(143)
13 没事,反正没人看见………………(145)
14 做不好就别做了,反正还有爸爸妈妈呢………………(147)
15 等我表扬你吗………………(149)
16 同一道题,你怎么又做错了………………(151)
第五章 不要伤孩子的心,维护生活中的幸福感
01 你考**名,我就给你买礼物………………(156)
02 考进年级前五,别让妈妈失望………………(158)
03 老实交待,你们是什么关系………………(161)
04 辛辛苦苦把你养大,我图什么………………(164)
05 你等着,看你爸怎么管教你………………(166)
06 假货,值不了几个钱………………(168)
07 不做完功课,不准睡觉………………(170)
08 别来家里玩,家里不欢迎小朋友………………(172)
09 小小年纪,就和我谈隐私………………(174)
10 别乱告状,和朋友“好好相处”………………(176)
11 你太难缠了,真烦人………………(178)
12 嘴巴那么大,眼睛那么小………………(180)
13 看好你的东西,别随便借给别人………………(182)
14 你居然敢来批评我了………………(184)
15 别问这些不要脸的事情………………(187)
16 你让大家说说,你这么做对吗………………(190)
17 这像是你这么大的孩子做的事儿吗………………(192)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完李志敏的《不能对孩子开口说的话》,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作为家长常有的焦虑、困惑,以及那些不曾细想的盲点。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界限感”的论述所打动。我们常常出于爱,过度地介入孩子的世界,包办一切,殊不知这样反而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也模糊了亲子之间应有的尊重和独立空间。书中的例子非常贴切,无论是过度的保护,还是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都让我反思自己过去的言行。那些看似“为你好”的出发点,在孩子眼中可能是一种压力,一种不被信任的信号。我开始思考,真正的“好”究竟是什么?是替他们铺平道路,还是教会他们如何自己前行?李志敏老师用一种温和却有力的笔触,引导我们看到问题的核心,让我们明白,放手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对孩子成长的尊重。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沟通的艺术”这一章节,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教导”,实则是在“说教”,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书里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沟通技巧,比如如何倾听,如何表达同理心,如何避免指责和评判。这些技巧并非空洞的理论,而是经过实践检验,切实可行的方法。它帮助我理解,与孩子沟通,需要的不仅仅是耐心,更需要方法和技巧。那些我曾经头疼不已的亲子沟通难题,似乎有了破解的钥匙。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像是一位智慧长者在耳边低语,点醒迷津,给予力量。它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一种更健康、更和谐的亲子关系。
评分读完李志敏的《不能对孩子开口说的话》,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这本书的许多内容,都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关于“教育的本质”的思考。其中关于“挫折教育”的论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我一直以来都想给孩子创造一个无忧无虑的环境,不希望他们经历太多的困难和挫折,生怕他们因此而受伤。然而,书中的观点却让我看到了这种想法的局限性。李志敏老师认为,适当的挫折,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孩子建立 resilience(韧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并从中学习。我曾经以为,保护孩子免受一切伤害,就是最好的爱。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过度保护,反而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让他们变得脆弱和依赖。我开始反思,我是否在无形中,让孩子错过了许多宝贵的成长经历?书里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如何在孩子面对挫折时,给予恰当的支持和引导,而不是直接替他们解决问题。它强调了倾听、鼓励和陪伴的重要性,让孩子在感受到安全感的同时,也能独立地去面对和克服困难。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有韧性、有担当的人,而不是一个永远需要被保护的孩子。
评分《不能对孩子开口说的话》这本书,就像一本厚重的教科书,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去细细品读,反复琢磨。书里关于“情绪管理”的部分,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作为家长,我们每天面对的挑战层出不穷,孩子的哭闹、反叛、学业压力,都可能成为我们情绪爆发的导火索。我常常在事后后悔,自己不应该在情绪失控时对孩子说出那些伤人的话。李志敏老师在书中没有回避这些“不堪”的现实,而是以一种极其真诚的态度,剖析了父母情绪失控的原因,以及它对孩子造成的深远影响。他不仅仅是指出问题,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具体的应对策略。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暂停”这个概念,当自己感到愤怒或沮丧时,学会给自己一个短暂的“暂停”,抽离情绪,冷静下来,再与孩子沟通。这听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却需要极大的自律和技巧。书中的例子生动形象,让我能够感同身受,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同时,我也从中学到了如何识别孩子的情绪,并以一种接纳的态度去回应,而不是一味地否定或压制。这让我意识到,我们成年人的情绪同样需要管理,我们不能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转嫁给孩子。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不仅仅是孩子的“监督者”或“指导者”,更是他们情绪的“榜样”和“引导者”。它促使我开始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因为一个情绪稳定的父母,才能给予孩子一个安全、温暖的成长环境。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是关于“规则与自由的平衡”。我一直深信,一个家庭需要有明确的规则,这样孩子才会有方向,才不会失控。但《不能对孩子开口说的话》却让我看到了,过度强调规则,可能会压抑孩子的活力和创造力。李志敏老师在书中,并非否定规则的重要性,而是强调了如何以一种更人性化、更科学的方式来建立和执行规则。他提出,规则的制定应该与孩子共同参与,让他们理解规则背后的意义,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同时,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去探索、去尝试,甚至去犯错。我曾经以为,只要规矩定得够严,孩子就能乖乖听话。但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让我看到了这种方式的弊端——它可能培养出的是顺从,而非责任感;是畏惧,而非自觉。它让我反思,我是否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自主选择和承担责任的机会?书里关于“惩罚的智慧”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如何让惩罚真正起到教育作用,而不是仅仅发泄家长的情绪,这是我一直以来都感到困惑的问题。它提供了许多替代性的方式,比如“后果教育”,让孩子自己去承担行为带来的直接后果,从而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本书让我明白,规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为了限制生活。在清晰的边界内,给予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气和空间,才是真正的教育。
评分《不能对孩子开口说的话》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关于“责任感培养”的深刻启迪。我一直觉得,让孩子承担责任,是让他们分担我的负担。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责任感的真正含义,以及它对于孩子未来成长的深远影响。李志敏老师在书中,阐述了责任感并非天生,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实践来培养。他强调了“言出必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让孩子理解并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我曾经认为,只要孩子听话,就是有责任感的表现。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责任感,是孩子能够主动地去承担,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它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如何通过设置小任务,鼓励孩子参与家务,以及如何让他们在承诺的事情上,做到言出必行。书中关于“自律”的论述,也与责任感的培养息息相关。它让我明白,责任感的背后,是自律能力的支撑。我开始反思,我是否在不经意间,包办了太多,让孩子失去了承担责任的机会?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一个能够独立生活,并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任的人。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对“成长的规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能对孩子开口说的话》不仅仅是一本育儿书,更像是一部关于生命成长的哲学指南。李志敏老师在书中,用一种非常平实的语言,阐述了孩子成长的内在规律,以及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如何顺应这些规律,而不是逆势而为。他强调了“耐心”的重要性,以及理解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我曾经常常因为孩子达不到我的期望而焦虑,不断地催促和比较。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强行加速,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它鼓励我们去观察,去倾听,去感受孩子内心的需求,并给予他们成长的空间和支持。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允许犯错”的论述,它让我明白,错误是成长的催化剂,而不是失败的标志。它提供了一些方法,如何在孩子犯错时,给予恰当的引导,帮助他们从中学习,而不是一味地指责。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是看着他们从一颗幼苗,慢慢长成参天大树,而我们,只需给予阳光、雨露和肥沃的土壤。
评分《不能对孩子开口说的话》这本书,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因育儿焦虑而干涸的心田。它让我看到了,许多我曾经认为理所当然的教育方式,其实可能正在适得其反。李志敏老师在书中关于“尊重差异”的论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都渴望孩子能够优秀,但往往忽略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天赋、兴趣和成长节奏。我常常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殊不知这样的比较,只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自卑。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尊重,是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是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一味地放大他们的缺点。它鼓励我们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去发现他们真正的热爱,并给予支持和鼓励。书中的许多对话场景,让我不禁汗颜,我是否曾因为孩子的“不一样”而感到失望?是否曾因为自己的期望未能实现而对孩子有过苛责?它让我意识到,爱不应该成为束缚,而应该是支持和理解。它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如何去发现孩子的优势,如何去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而不是强迫他们去符合某个既定的标准。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尤其是关于“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章节。我一直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让他们学习各种知识,他们就能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然而,《不能对孩子开口说的话》却让我看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误区。李志敏老师强调,真正的独立思考,并非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通过日常的对话和引导,鼓励孩子质疑、探索,形成自己的观点。书中的许多案例都让我警醒,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维模式灌输给孩子,要求他们接受既定的答案,却忽略了引导他们去发现答案的过程。这无不限制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过于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是否在不经意间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书里提出的“提问的艺术”尤为关键,它教会我如何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孩子去深入思考,而不是给出封闭式的答案。这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更是为了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能够独立地面对复杂的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孩子内在的潜能,而不是塑造一个我们期望的“模具”。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实践如何真正地赋能孩子。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是对“沟通的质量”有了全新的认识。《不能对孩子开口说的话》不仅仅提供了沟通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了沟通的“心态”。李志敏老师在书中,将许多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常犯的错误,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我曾经以为,只要我愿意花时间和孩子说话,就是有效的沟通。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我们往往在沟通中,扮演着“审判官”的角色,带着预设的立场,急于评价和纠正,却忽略了真正去倾听和理解。他强调了“同理心”的重要性,教会我们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何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去表达。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积极倾听”的描述,它不仅仅是听到声音,更是用心去感受对方的情绪和需求。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交流”,实则是在“说教”或“批评”,这只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关闭沟通的大门。它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如何避免在沟通中出现指责、打断和否定,而是用鼓励、提问和肯定来建立更有效的连接。这本书让我明白,高质量的沟通,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更是为了建立信任,拉近心灵的距离。
评分《不能对孩子开口说的话》这本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许多未曾察觉的育儿误区。它让我深刻地理解了“界限感”在亲子关系中的重要性。我一直以来都认为,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亲密无间,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然而,李志敏老师在书中却强调,清晰的界限,不仅是尊重的体现,更是健康成长的基石。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过度的亲密,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无法形成自我认知,甚至在成年后难以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我开始反思,我是否在不经意间,侵入了孩子的个人空间?是否在用“爱”的名义,绑架了孩子的独立?书中提出的“不越界”原则,让我明白,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予他们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它鼓励我们,将焦点放在引导孩子如何去处理问题,而不是直接替他们代劳。这不仅仅是关于界限,更是关于“放手”的艺术。它让我认识到,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有责任感的人。这本书就像一个温柔的提醒,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找到一个既亲密又保持尊重的平衡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