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民间应用帖牍笺注
定价:128.00元
作者:张焕瑞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13328920
字数:85000
页码:424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繁体竖排,上下两册,约一百七十种帖式文牍的样例和注解。对于还在延续传统仪式与礼节的民间婚丧嫁娶和社交应酬活动,本书是较为系统、全面的应用参考;对有兴趣关注民间习俗的年轻读者,本书可以作为了解帖牍文化和传统世俗的入门读物。 常言说“私凭文书官凭印”,从古至今,官家、的行政、执法,及公文、告示等,其信用和凭的是官印、关防;而民间的私人往来、礼仪和经济活动,其信用保证和礼仪往来则凭借各种应用帖牍文书。 本书辑录约一百七十例帖式文牍,分为社交应酬帖式、婚嫁应用帖式、丧葬应用帖式、庆生祝寿帖式、其他文牍帖式五个部分。每例帖式都用专页展示用语和格式的样例,并对疑难字词的读音和义项,以及所涉的典故给出注解——这也正是本书书名“笺注”二字的由来。《更作品请进入新星出版社旗舰店》点击进入
内容提要
全书还附有“常见词语浅释”,对“五服”“六亲”“七巧”“五花八门”等民间常用词语进行了考证和解说。
本书作者张焕瑞先生生于一九四五年,河北省赵县人,曾任赵县文物保管所所长、县文化馆馆长、县文联副主席,长期致力于古赵历史文化及民俗研究。
书中所涉民俗礼仪等内容主要为河北赵县一带所流行,与其他区域可能有所出入,但各类帖牍对应的实用和礼仪功能在各地应该是相通的。
长期以来,在被网络连接的世界之外,似乎还存在着另一个民间,另一个中国。那里的山川还回荡着喧天的锣鼓与唢呐声,那里的红白喜事、祝寿庆生,甚至买卖借贷等活动之中,还延续着祖辈流传下来的各种仪式和帖牍。
希望本书能让你注意到这些虽已承继千年、但依然鲜活的传统,以及虽然平常处于我们视野之外、但其实一直存在的另一个民间。
目录
作者介绍
张焕瑞
生于一九四五年,河北省赵县人,曾任赵县文物保管所所长、县文化馆馆长、县文联副主席,长期致力于古赵历史文化及民俗研究,退休后写作尤勤。二〇〇八年出版《赵州揽胜》一书,另在期刊和研究文集上发表文章数十篇。
文摘
序言
拿到《民间应用帖牍笺注》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待,毕竟“应用帖牍”这类题材,很容易流于形式,变成枯燥的工具书。但张焕瑞先生的这部作品,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他处理的帖文,很多都是围绕着民间的日常生活展开的,比如求职、求人办事、通知、感谢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信件,却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信息。更难得的是,张焕瑞先生的笺注,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说明,更是对当时社会结构的解读。他会分析帖文中体现的等级关系、人情往来、甚至是潜规则。读来就好像是在看一部古代的“生活百科全书”,里面记载着人们是如何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交往、处理问题的。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有一段关于邻里之间借贷的帖子,通过笺注,我才了解到当时民间借贷的复杂性和规范性,以及其中人情和规则的博弈。新星出版社的书籍,一向以质量取胜,这次的《民间应用帖牍笺注》也不例外,纸质精良,印刷清晰,阅读起来有一种沉浸感,让我能更好地投入到文本中去。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社会的肌理。
评分这本《民间应用帖牍笺注》我拿到手真的挺惊喜的,张焕瑞先生的这套书,感觉像是把过去那些散落在民间的宝贝给一点点挖出来,然后又细心地给它们安上了“户口本”,让原本可能有些晦涩难懂的古籍,变得鲜活起来。我最欣赏的是它的“笺注”部分,那可不是简单的字词解释,而是真正深入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民情风俗,甚至能体会到写帖者和收帖者之间那种微妙的情感联系。比如,书中关于婚嫁、丧葬、庆典等场景的帖文,张焕瑞先生不仅解释了其中的用词,更会分析当时人们在这些重要场合的心态和规矩,读起来就像穿越回了那个年代,亲身经历一样。而且,他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看得出是下了真功夫的。我之前对古代的公文、私信类的东西总觉得离我太远,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们背后的人情味,以及在普通人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新星出版社的版本,纸张和装帧都挺不错的,拿在手里很有质感,阅读体验也很好,翻阅起来很舒服,不像有些书那样容易掉页或者有刺鼻的味道。总的来说,这本书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大众的趣味性,非常值得我这种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但又不是专业研究人士的读者去品读。
评分不得不说,张焕瑞先生的《民间应用帖牍笺注》是一本极具洞察力的著作。它让我看到了古代社会最真实、最细腻的一面。我尤其被他对那些看似平凡的帖文所蕴含的“潜规则”的揭示所吸引。很多时候,我们看古代的文献,关注的是大事件,而这本书则把目光聚焦在了普通人的日常交往上,通过这些帖文,我们可以看到人情世故是如何在字里行间流转的。比如,在一些求助性质的帖文中,张焕瑞先生会分析帖文的措辞如何拿捏分寸,既要表达自己的需求,又不至于显得冒犯,这背后蕴含着多么深的社会智慧。他还会注意到一些细节,比如信封的写法则、递送的方式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考究,恰恰反映了当时社会交往的礼仪和规范。新星出版社的版本,在装帧设计上同样出色,纸张的触感温润,印刷也十分清晰,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愉悦的体验。总的来说,这本书不愧为一本深入浅出的佳作,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古代社会的面貌,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这套《民间应用帖牍笺注》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张焕瑞先生不仅是一位学者,更像是一位历史的“考古学家”。他发掘出来的,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活片段。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对于帖文的笺注,不仅仅是字面意思的解释,更重要的是,他会去还原帖文产生的那个具体情境。比如,在处理一些涉及商业交易的帖文时,他会详细解释当时的交易习惯、货币流通,甚至是一些行业术语,这些都是普通读者很难自行查证的。通过他的笺注,我能感受到古代商人之间的诚信问题、讨价还价的艺术,以及这些帖文在商业活动中的实际作用。而且,他还会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帖文,指出其中的差异,这让我对中国历史的地域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新星出版社的版本,我认为做得非常用心。书的整体设计简洁大方,阅读体验非常舒适,无论是字体的大小、行距的设置,都考虑到了读者的使用习惯,让我能够长时间沉浸其中,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们离古代的生活并不遥远,只要用心去读,就能感受到那些曾经真实存在过的情感和智慧。
评分我最近刚翻完《民间应用帖牍笺注》,说实话,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潜移默化的。它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上来就抓人眼球,而是以一种温润的方式,一点点地渗透进你的认知。张焕瑞先生的学问功底是毋庸置疑的,他不仅仅是“解释”那些古老的帖文,更像是“激活”了它们。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帖文的辨析,能够清晰地看到社会变迁对书写方式、用词习惯的影响。例如,他提到某些地区的帖文,其语气和措辞就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这种细微之处的处理,正是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力。而且,他所选取的帖文,很多都来自于民间,这使得这本书具有了极强的“生活气息”。我们现在看古代的史书,往往是帝王将相、宏大叙事,但这本书却让我们看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轨迹,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日常交往,都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帖文流露出来。新星出版社的排版设计也相当到位,字体大小适中,留白合理,阅读过程非常顺畅,不会因为长时间阅读而感到疲劳。这本书让我觉得,历史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这些细小的文字里,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和解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