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産係列叢書——京族哈節
定價:60.00元
售價:25.2元,便宜34.8元,摺扣42
作者:呂俊彪,蘇維芳著
齣版社:北京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53046145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京族哈節又稱“唱哈節”,主要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的京族三島。本書從“哈節:一個京族人盡情歡歌的節日”、“京族哈節的傳說:曆史的隱喻與神話的現實”、“哈節儀式:人神共娛的文化展演”、“哈節的‘哈’與‘歌”’、“哈節的‘祭”’、“哈節傳統的守望者”、“哈節與京族傳統文化的現實錶徵”、“哈節與全球化時代的京族非物質文化遺産”八章七個方麵係統全麵地為大眾讀者介紹瞭京族哈節這一民族傳統節日。從神話傳說到現實生活再到對未來傳承的展望,從組成元素到錶現程序、錶現手法再到對京族生活的延伸,基本涵蓋3'080節所涉及的民風民俗的方方麵麵。此外,書中所收的京族人在哈節中使用的“史歌”、“民歌”,以及“迎神”、“祭神”、“送神”時的唱詞和祝(祭)文等,均為源自民間的手資料,作者對這些資料的搜集和整理無疑會為哈節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與保護提供直接的助力。
目錄
章 哈節 :一個京族人民情歡歌的節 日
節 “哈”:京族社會的歌唱傳統
第二節 汪洋裏的船歌:京族人的哈節
第三節 “徹日狂歡”:哈節 裏的京族人
第四節 “新興”的慶典: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哈節 .
第二章 京族哈節 的傳說:曆史的隱喻與神話的現實
節 “京族三島”的創世神話:鎮海大王的故事
第二節 山與海的溫情:歌仙與京族哈節 的由來
第三節 貧苦漁民的集體記憶:哈節 “日子”的“生成”
第四節 神話的現實:哈節 “來曆”的一些當代“說法”
第三章 哈節 儀式:人神共娛的文化展演
節 魂兮歸來:京族哈節 的迎神儀式
第二節 綿綿香火敬先人:京族哈節 的祭神儀式
第三節 同饗遺風:京族哈節 的“坐濛”
第四節 開太平萬世:京族哈節 的送神與新賀儀式
第五節 傳統的當代錶達:“哈節 開幕式”與民俗文化展演
……
第四章 哈節的哈與歌
第五章 哈節的“祭”
第六章 哈節傳統的守望者
第七章 哈節與京族傳統文化的現實錶證
第八章 哈 節與全球化時代的京族非物質文化遺産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第三段) 《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産係列叢書——京族哈節》這本書,給我的閱讀體驗是“厚重”與“鮮活”並存。厚重,體現在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紮實的史料支撐。作者們對於“哈節”的源流、演變、以及其在京族社會結構中的功能,進行瞭深入的理論探討。其中,關於“哈節”作為一種社會契約和文化認同載體的論述,讓我耳目一新,顛覆瞭我之前對節日僅僅是娛樂活動的淺顯認知。鮮活,則體現在書中對節日現場感營造的成功。通過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視覺元素,作者們將一個抽象的文化符號,變得觸手可及。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京族人民在節日期間的衣食住行、情感交流的描繪,這些細節之處,透露齣濃濃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它讓我明白,非物質文化遺産並非隻是陳列在博物館裏的古董,而是真正根植於人民群眾生活之中的鮮活生命。通過這本書,我不僅瞭解瞭一個節日,更像是與一群可親可敬的京族人民進行瞭一次心靈的對話,感受到瞭他們身上所蘊含的堅韌不拔、樂觀豁達的精神特質。
評分(第二段) 說實話,初拿到這本名為《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産係列叢書——京族哈節》的書籍時,我並沒有抱有太高的期待,想著可能隻是對某個節日的簡單羅列。然而,閱讀過程中的驚喜卻接踵而至。作者們顯然在史料搜集和實地考察上下瞭極大的功夫。他們不僅僅停留在錶麵現象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瞭“哈節”的文化內涵,將其置於更廣闊的社會曆史背景下進行考察。比如,關於“哈節”與海島漁業生産的緊密聯係,以及在不同曆史時期,“哈節”在內容和形式上所發生的微妙變化,都得到瞭詳實的論證。書中對哈節期間的各項活動,從祭拜儀式中的每一項供品、每一個動作,到歌舞錶演的每一個音符、每一個舞步,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記錄,並輔以大量的圖片資料,這對於我這樣一個視覺型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福利。我甚至能夠想象齣,在月光下的海邊,伴隨著悠揚的蘆笙聲,人們載歌載舞的場景。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瞭解“哈節”的窗口,更提供瞭一個思考文化傳承機製的絕佳樣本,讓我看到瞭一個民族如何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努力守護和發揚自己的獨特文化印記。
評分(第一段) 最近讀完一本關於“京族哈節”的圖書,雖然我本身並非民族學研究者,但這本書的講述方式讓我對這一獨特節日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節日習俗的書,更像是帶領讀者走進京族人民生活的一次沉浸式體驗。從節日的起源傳說,到具體的祭祀儀式,再到貫穿始終的歌舞錶演,每一個環節都被細緻地描繪齣來。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對於“哈節”背後蘊含的民族精神的解讀,那種對祖先的敬畏、對自然的感恩、以及對社區凝聚力的強調,都深深地打動瞭我。作者用平實的語言,將那些可能稍顯復雜的民俗過程,轉化為一個個生動鮮活的畫麵,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熱鬧非凡、充滿人文關懷的節日現場。書中還穿插瞭一些京族人民的口述曆史,這些第一手的資料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可信度和感染力,讓我窺見瞭生活在海邊的這個民族,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傳承和發展自己的文化。盡管我對某些專業的術語可能理解得不夠透徹,但整體而言,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跨越學術的門檻,將一種鮮活的民族文化,以一種溫暖而富有吸引力的方式呈現給普通讀者,讓我對中國的文化多樣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第五段) 初讀《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産係列叢書——京族哈節》,我便被其獨特的敘事魅力所吸引。不同於許多枯燥的學術專著,這本書以一種非常親切和引人入勝的方式,嚮我展示瞭京族人民獨特的文化瑰寶——哈節。作者們似乎並不急於拋齣大量的理論觀點,而是循序漸進地引領讀者進入哈節的世界。從節日的起源傳說,到具體的習俗活動,再到與此相關的音樂、舞蹈、服飾等,書中都進行瞭細緻的描繪。我尤其喜歡書中穿插的那些小故事和人物訪談,它們讓那些原本可能遙遠的文化習俗,變得生動而有溫度。我仿佛能聽到海邊吹來的風,聞到節日祭祀的香氣,感受到人們臉上洋溢的笑容。這本書不僅僅是對“哈節”的一次客觀記錄,更是一種對生命、對自然、對族群情感的深情禮贊。它讓我意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産不僅僅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更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載體。通過這本書,我看到瞭一個民族的智慧、堅韌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讓我對中國西南這片土地上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産有瞭更深的敬意和熱愛。
評分(第四段) 這是一本關於“哈節”的深度探索之作。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它不僅僅滿足於對節慶活動的介紹,而是試圖剖析“哈節”背後的文化邏輯和人類學意義。作者們在書中呈現瞭大量的田野調查資料,包括對當地老人的訪談、對儀式現場的觀察記錄,以及對相關曆史文獻的梳理。這些一手資料的運用,使得全書的論述顯得尤為真實和可靠。書中對“哈節”的宗教性、社會性、娛樂性等多重功能進行瞭多角度的分析,讓我對這個節日的認識不再片麵。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哈節”與其他民族節慶在文化交流和相互影響方麵的探討,這為理解中國西南地區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復雜圖景提供瞭新的視角。此外,書中對於“哈節”在當代社會麵臨的挑戰,如文化斷層、商業化衝擊等問題,也提齣瞭深刻的思考,並探討瞭傳承與創新的可能性。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是對一種文化現象的記錄,更是對其存續與發展的深層關切,引發瞭我對於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廣泛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