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中国

石油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钟飞腾,林峰 著
图书标签:
  • 石油
  • 中国经济
  • 能源
  • 行业分析
  • 地缘政治
  • 能源安全
  • 中国发展
  • 石油工业
  • 经济发展
  • 政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ISBN:9787801933560
商品编码:2974705967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6-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石油中国

定价:32.00元

作者:钟飞腾,林峰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5-01

ISBN:97878019335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石油是社会进步和工业发展的血液。同时,对世界上多数国家而言,石油还是维系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缺少了石油,飞机、坦克、舰艇就可能成为废铁,现代国防和国家安全便难以维系。
本书的出版表明中国能源学术研究共同体在日益扩大。本书作者对石油与人类文明的关系、石油战略的过去与现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回顾,提出了一些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他们就中国未来能源安全的讨论,丰富了我们的视角。当今中国需要更多的能源安全对策讨论。
没有石油,中国将会怎样? 石油——工业帝国之血液,滋养着现代工业文明,却同时也引起现代文明的危机。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个工业大国围绕着如何获得石油、保障石油的运输安全,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争夺、博弈乃至战争。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我们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毫不夸张地说,石油左右龙之命运。成兮?败兮?福兮?祸兮?取决于我们如何解决当前的石油困境。 《石油中国》正是因此而生。

目录



部分 龙之命运
 章 中国石油的边境线
  1. 被卷入工业世界的中国
  2. 能源独立的终结
  3. 谁来供应中国
  4. 全球化时代中国的能源与海洋
  5. 中国的海外能源利益
  6. 国际经济摩擦周期
  7. 能源时代的体系之争
  8. 国家竞争的优势
  9. 石油交易新原则
  10. 中国重塑世界能源格局
  11. 中国能源海国图志
 第二章 石油价格与国内市场: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
  1. 五大现货与三大期货:国际石油价格机制
  2. 中国市场“高油价”背后的黑手:成品油定价体制
  3. 打造石油的中国价格:燃料油期货开启的梦想
  4. 世界工厂的动力:油价波动危及百姓牛活
  5. 高油价如何影响中国经济未来的表现
  6. WTO的边界与石油供应  
  7. 中国石油价格与世界市场的思考
  8. 石油业“退烧良方”:战争还是替代
 第三章 中国的能源外交大战略
  1. 朝鲜半岛的纷争:中国的能源供应是否受到威胁
  2. 俄罗斯:是朋友还是敌人
  3. 东南亚与南亚:中国何时进入印度洋
  4. 里海:通往西域的新丝绸之路
  5. 中东平衡:伊朗能否成为新的立足点
  6. 非洲:撒哈拉的希望
  7. 拉丁美洲:第三条道路
 第四章 中国与日本合作的能源契机
  1. 回望1919
  2. 亚洲的能源地缘政治学
  3. 亚洲的日本
  4. 东北亚的石油供应之争:中日双赢还是拼个你死我活
  5. 中日区域合作并非一厢情愿
  6. 反日情绪与对日新思维:中国重新认识日本,日本重新认识中国
第二部分 游龙入海
 第五章 石油跨国公司的新时代
  1. 相互依存是真的吗
  2. 舞好石油经济的双刃剑
  3. 公司撬动地球
  4. 尤科斯的中国战略
  5. 中国三巨头
  6. 中国石油企业被谁“出卖”
  7. 海外扩张:重复还是创新
  8. 经济外交的排头兵:中国石油巨头强化海外战略
  9. 中国石油跨国公司遭遇民族主义
  10. 中心边缘的重构
 第六章 地区组织:并非纸上谈兵
  1. 转型中的石油输出国组织
  2. 八国集团
  3. 上海合作组织
  4. 亚太经合组织
  5. 东亚能源合作组织
 第七章 海峡与海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 “石油海峡”
  2. 油轮延伸到哪里
  3. 环境决定论:一个必须正视的局面
  4. 中缅石油管道还是克拉地峡
  5. 南海,不仅仅是海洋
  6. 东海之争
  7. 新边疆的咽喉
第三部分 大国坐标
 第八章 石油的世界观念
  1. 思想的生产力
  2. 思想库与石油战略形成
  3. 罗马俱乐部:西方还是东方
  4. 国际能源机构:霸权后的合作
  5. 将军与众神:石油的政治生命
  6. 中国的石油人才:沙场秋点兵
 第九章 崛起中的大国
  1. 和而不同:中国是机会
  2. 大国国民心态:和世界合作
  3. 发展的安全哲学:利益所在即安全所在
  4. 探求属于龙的“坐标”
  5. 石油是中国崛起的发动机吗
  6. 敢问路在何方

作者介绍


钟飞腾,浙江富阳人。1979年出生。1998年考入北京工商大学学习工业设计,毕业后曾在《世界知识》做过编辑,后考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习国际政治经济学(IPE)。为《世界博览》、《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写过文章,现考取北京大学2005届中日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即将赴日

文摘


序言



《燃情大地:黑金的脉动与文明的回响》 在这片广袤而古老的东方大地上,蕴藏着一股改变世界的力量。它如同沉睡的巨龙,在地底深处积蓄着亿万年的能量,静候着唤醒的时刻。这股力量,便是我们赖以生存、驱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石油。 《燃情大地:黑金的脉动与文明的回响》并非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也不是一部冰冷的技术手册,它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一曲跌宕起伏的史诗,一次穿越时空的深度对话。本书将带您走进石油的“前世今生”,从地球深处的熔岩,到地表之下亿万年的沉淀,再到人类第一次惊奇的发现,直至它如何彻底重塑了我们的生活,并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了文明的进程。 第一章:地球的深层馈赠——石油的诞生奥秘 我们将从最源头开始,以一种诗意而科学的方式,揭示石油的形成过程。您将了解到,那些深埋在地下的黑色黄金,并非凭空出现,而是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生命周期”。我们将一同探索: 远古生命的遗骸: 亿万年前,广阔的海洋和湖泊中孕育了无数的浮游生物、藻类等微小生命。当它们死亡后,沉入水底,与泥沙一同被掩埋。 高温高压的炼狱: 在地壳深处,随着沉积物的不断增加,这些有机物在缺氧的环境下,经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持续的高温。在这个漫长而艰苦的“炼化”过程中,有机分子逐渐分解、重组,最终形成了液态或气态的烃类化合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石油和天然气。 油气藏的形成: 经过数百万年的地质演变,这些生成的油气在地层中寻找着适合的“居所”。它们会在具有良好渗透性和储集能力的岩层中聚集,形成一个个天然的油气藏。而找到这些藏匿的“黑金”,则需要人类非凡的智慧和不懈的探索。 我们将用生动的语言,结合最新的地质学研究成果,为您描绘出地球内部一场宏伟的化学与物理的交响乐,它在沉默中孕育了改变人类命运的宝藏。 第二章:点燃文明的火种——石油的发现与早期应用 当石油的秘密被逐渐揭开,人类文明便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本书将回溯那些激动人心的发现时刻,以及石油如何从一种神秘的地下物质,变成驱动社会发展的关键能源: 古老的智慧与零星的利用: 早在史前时代,人类就已发现并利用地面渗出的沥青等石油衍生物,用于防水、照明甚至医疗。这些零星的记载,预示着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即将被发掘。 工业革命的引擎: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煤炭虽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局限性也逐渐显现。石油,以其高能量密度和易于运输的特性,成为了备受瞩目的替代品。 “黑色黄金”的崛起: 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斯莱克维尔油井的成功钻探,标志着石油工业的正式诞生。这一事件如同划破黎明的闪电,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随之而来的是炼油技术的进步,煤油的广泛应用,点亮了千家万户,也开启了工业生产的新篇章。 交通运输的革命: 内燃机的发明,更是将石油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汽油和柴油的出现,催生了汽车、火车、轮船,将世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连接起来,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和贸易格局。 我们将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那些奠定石油工业基础的伟大人物和关键发明,展现石油如何成为点燃工业革命、驱动近代文明发展的核心火种。 第三章:现代社会的血脉——石油在各领域的深刻影响 如今,石油早已不再仅仅是一种燃料。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血脉”。本书将深入剖析石油的多元价值: 能源的基石: 即使在可再生能源日益发展的今天,石油和天然气仍然是全球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支撑着发电、供暖、交通运输等几乎所有基础能源需求。 石化工业的奇迹: 石油的价值远不止于燃烧。它是制造塑料、合成纤维、橡胶、化肥、医药、涂料、沥青等无数产品的源头。从我们日常穿着的衣物,到驾驶的汽车,再到使用的手机,几乎都离不开石油衍生物。我们将揭示石化工业如何将石油转化为琳琅满目的工业品,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 农业生产的助推器: 石油衍生的化肥和农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养活了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我们将探讨石油与粮食安全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战略与地缘政治的焦点: 石油资源的分布不均,使得它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地缘政治和国家战略的关键要素。石油的争夺与合作,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变。 我们将通过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展现石油如何在能源、工业、农业、材料科学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支撑现代社会运转的强大引擎。 第四章:挑战与未来——石油时代的思考与展望 然而,如同任何强大的力量一样,石油也带来了深刻的挑战。在赞叹其伟大贡献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回避它带来的环境问题和资源的可持续性问题。本书的最后一章,将聚焦于石油时代的当下与未来: 环境的代价: 石油的开采、运输和燃烧,带来了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化等一系列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将正视这些挑战,并介绍人类为应对这些挑战所做的努力,例如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资源的有限性: 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储量并非无限。如何更加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并积极探索和发展替代能源,是人类面临的紧迫课题。 向绿色未来迈进: 我们将展望一个后石油时代的可能图景。从太阳能、风能、水能到核能、氢能,以及更具创新性的能源技术,人类正在努力寻找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本书将探讨这些新兴能源的潜力和面临的挑战。 石油在未来社会的角色: 即使在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石油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会在某些领域扮演重要角色,例如作为某些高端化工产品的原料。我们将探讨如何在过渡时期,更负责任地利用石油资源。 《燃情大地:黑金的脉动与文明的回响》希望通过对石油的全面、深入的解读,引发读者对能源、技术、环境以及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深度思考。它不仅是一部关于石油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探索精神以及我们如何与自然资源共存共荣的书。 翻开这本书,您将不仅了解到石油的过去,更将理解它的现在,并一同展望它与人类文明共同走向的未来。这是一次关于能量、关于文明、关于我们生存之地的深刻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拿到《石油中国》这本书,并非抱着对石油本身有多么专业的热情,更多的是被它所代表的时代洪流所吸引。我总觉得,在这个星球上,石油的每一次波动,都牵动着全球的神经,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石油的“故事”必定非同寻常。我设想着,这本书或许会以一种宏大的视角,从全球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解读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分析那些复杂的国际博弈,以及中国如何在这个棋局中谋篇布局。又或者,它会将目光聚焦于中国石油产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那些鲜为人知的研发历程,那些突破性技术的诞生,是否也像一场场无声的战役?我很好奇,书中会如何描绘中国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所做的努力,那些背后的决策者们,又是怀揣着怎样的考量和远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跳出日常的琐碎,去理解一个更宏观、更深刻的世界,去感受中国在全球能源版图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去思考未来的能源走向,以及中国将如何引领或适应这一切。

评分

《石油中国》这本书,在我手中沉甸甸的,仿佛握着的是一段浓缩的历史。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是源于对历史细节的好奇。我想象着,书中会不会讲述那个特定年代,当西方石油巨头在中国土地上“呼风唤雨”的时候,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夺回属于自己的石油话语权?那些早期的勘探队,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如何克服自然的险阻,如何在技术上寻求突破,最终发现那些埋藏在地下的宝藏?我尤其想知道,那些在国家最困难时期,为石油事业奉献青春甚至生命的普通人,他们的名字是否会被镌刻在历史的篇章里?那些关于石油勘探、开采、炼化过程中发生的鲜活故事,那些充满智慧与勇气的决策,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创新,是否都能在书中得到展现?我渴望通过这本书,去了解中国石油工业的“前世今生”,去感受那份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去认识那些在时代浪潮中默默耕耘,为国家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幕后英雄。

评分

当我看到《石油中国》这本书名时,一种强烈的画面感便涌上心头。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一片片广袤的土地,是钻井平台在高耸入云,是油罐车络绎不绝,是炼油厂里火光冲天。我设想着,这本书或许会以一种非常写实、非常生动的笔触,去描绘中国石油产业的方方面面。它可能不会拘泥于枯燥的数字和理论,而是会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一个个生动的生活场景,来展现石油行业从业者的风采。我会期待看到,那些在寒冷的冬季,身着厚重工装的石油工人们,是如何在刺骨的寒风中坚守岗位;在炎热的夏季,他们又如何忍受着高温的炙烤,一丝不苟地完成工作。书中是否会穿插着一些有趣的轶事,一些感人至深的友情,一些充满挑战的科研攻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近距离地感受石油产业的脉搏,去理解这个看似遥远、却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是如何运作,又是如何塑造着中国的经济面貌和世界格局。

评分

这本书,名为《石油中国》,光是听名字就激起了我内心深处一股莫名的冲动。身为一个对世界格局和能源命脉稍有关注的普通读者,我对“石油”这个词汇总是带着一种敬畏,而“中国”二字则承载着我太多的情感和好奇。我想象着,这本书或许是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如何在贫瘠的土地上,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探索,一点一点找到属于自己的“黑金”的故事?抑或是,它描绘了改革开放浪潮中,石油行业如何在中国经济腾飞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猜想,书中一定少不了那些在戈壁滩上、在茫茫油田里,挥洒汗水、甚至献出生命的石油工人们的身影,他们的故事,无疑是最动人的英雄赞歌。我期待着,透过文字,能感受到中国石油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历程,那种克服万难、自力更生的精神力量,定然会给予我巨大的鼓舞。这本书,不仅仅关乎一种资源,更关乎一个国家的崛起,一个民族的奋斗,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寻那隐藏在“石油中国”背后的宏大叙事。

评分

《石油中国》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能源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国家战略和民族意志的史诗。我猜测,书中定然会深入探讨中国在石油战略上的选择与演变。从改革开放初期对西方技术的引进,到后来大力发展自主技术,再到如今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这背后一定蕴含着无数的智慧和博弈。我很好奇,书中会如何分析中国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面临的挑战,比如国际油价的波动,地缘政治的风险,以及环境保护的压力,而中国又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更深邃的视角,去理解中国石油工业的战略布局,以及它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它或许会揭示一些不为人知的决策过程,会解读那些复杂的地缘经济关系,更会展现中国在能源领域日益增长的自主性和影响力。这本书,对我而言,将是一次关于国家发展、战略思维和民族韧性的深度探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