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風險預警機製--在躁動和陣痛下風險創業投資
:43.00元
售價:29.2元,便宜13.8元,摺扣67
作者:王洪波,宋國良
齣版社:經濟管理
齣版日期:2002-10-01
ISBN:978780162479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本書是對中國經濟現實和體製條件下運行的風險創業投資機構如何建立風險預警機製,以及投資機構在預警下如何實現風險管理和控製,保障在風險中把握投資與培育的機遇等方麵的一個初步研究。由於受到對中國風險創業投資資料不足,國內對風險預警模型建立和功能實證研究不夠,對中國風險創業投資中的風險預警機製各個層麵的論述隻能停留在結構和錶麵上。風險創業投資機構在建立自身風險預警機製時,對於本書每個章節都可以獨立藉鑒和使用,而對於研究人員,也可以就本書各個章節繼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論述,甚至根據投資機構實際需要進行定嚮和定量的研究。
章 風險創業投資迴顧與睏頓
1.1 中國風險創業投資發展迴顧
1.2 年中國風險創業投資業概況
1.3 中國風險投資業發展現狀分析
1.4 海外資本對中國風險創業投資介入
1.5 存在的主要問題與睏惑
1.6 投資機構的自我調整
第2章 重新認識風險體係與結構
2.1 風險與投資風險
2.2 中國特色下的投資風險
2.3 風險與投資機構
2.4 投資風險結構概述
2.5 投資風險階段性
2.6 風險代價與機會成本
第3章 風險預警機製基本概要
3.1 國際風險預警概況
3.2 國風險預警概述
3.3 風險預警實施進程
3.4 風險預警管理綜閤應用平颱
3.5 風險預警機製內容
3.6 預警與發展戰略
第4章 風險預警機製構成與監測實施
4.1 資機構風險預警分析
4.2 風險預警機製基本構成
4.3 風險預警功效分析
4.4 監測與信號采集
4.5 險監測實施保障
4.6 險預警報告
第5章 外部風險實施預警可能分析
5.1 外部風險的基本認識
5.2 外部風險承載對象與發生源
5.3 預警和控製外部風險現實性
5.4 外部風險測評設想
5.5 改革為改善係統風險環境提供支持
5.6 外部風險預警實踐
第6章 投資機構內的預警機製建設
6.1 警機製創建的基礎
6.2 風險預警的程序設定
6.3 預警機製建設原則
6.4 風險預警階段要求
6.5 風險等級判斷
6.6 關於風險預警與管理成本
第7章 風險預警運行路綫與思路
7.1 風險演變中的預警
7.2 分析樹方法
7.3 分析樹間多種因素關係
7.4 分析樹中風險關係評價
7.5 決策樹法定量應用
7.6 多進程參數與風險評估運用
7.7 模糊評價在分析樹法中應用
第8章 風險評價與度量
……
第9章 投資機構風險預警管理結構
0章 風險預警嚮管理的過渡
1章 內部治理與風險管理工具
2章 風險控製與預警機製完善
結語
參考文獻
等……
王洪波,1957年生於北京。 自1991年進入投資領域內,一直在投資項目審查,長期風險評估和資本運營方麵從事各種工作和研究,同時也先後參與一些投資和資本創新工作,如國有企業的並購,産業投資基金的創立、外資對地區經濟的參與、股份公司改造後的發行或重組、融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吸引人的,一種深邃而壓抑的藍色調,上麵用粗獷的白色字體勾勒齣書名。我拿到它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它一定探討的是一種非常復雜和動蕩的領域。我尤其好奇“躁動和陣痛”這兩個詞,它們直接點齣瞭風險投資背後那種不確定性和劇烈變化的本質。想到我自己偶爾也會投資一些小項目,雖然規模小得多,但也常常麵臨各種突發狀況,讓人夜不能寐。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係統性的方法來應對這種“躁動”,或者說,它是否會深入剖析這些“陣痛”是如何産生的,我們又該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平衡點?我猜想,它不會隻停留在理論層麵,因為風險投資本身就是一個實踐性極強的領域,所以作者很可能結閤瞭大量的案例分析,甚至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真實經曆。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些啓發,讓我對風險投資的理解更加深刻,甚至能在未來自己的決策中少走一些彎路,多一些預見性。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作者在探討風險預警機製時,並沒有局限於單一的學科領域,而是巧妙地融閤瞭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甚至一些前沿的科學理論。這使得書中提齣的觀點和模型,具有極強的普適性和前瞻性。我尤其對其關於“黑天鵝事件”的預測和應對策略印象深刻,這部分內容非常有價值,因為在當下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黑天鵝”似乎越來越頻繁地齣現。如果這本書真的能夠幫助我提高對這類不可預測事件的敏感度,並提供相應的應對方案,那它無疑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的著作。我非常期待能從中學習到更高級的風險管理智慧,從而在這個充滿挑戰的市場中,更加遊刃有餘。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全新的視角來看待風險。過去,我總覺得風險是需要“規避”的,是越多越好。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在風險投資的世界裏,風險和機會是孿生兄弟,過度規避風險,可能就意味著錯失瞭巨大的迴報。關鍵在於如何“管理”風險,如何在一個可控的範圍內,去擁抱那些可能帶來高收益的風險。書中關於“風險容忍度”的探討,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對於風險的態度。我是否過於保守?或者過於激進?這本書提供瞭一種量化的方法,來幫助投資者審視自己的風險偏好,並據此製定更閤理的投資策略。我開始思考,如何將書中提到的“風險預警信號”與自身的投資組閤進行匹配,從而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最大化潛在的迴報。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風險預警機製可以如此精細化和多維度。作者似乎並沒有簡單地列舉一些常見的風險點,而是構建瞭一個非常完整的框架,從宏觀的經濟周期、行業趨勢,到微觀的企業內部管理、技術迭代,甚至是團隊成員的情緒穩定性,都考慮在內。這讓我聯想到,很多時候我們做投資,往往隻關注瞭錶麵的財務報錶和商業模式,卻忽略瞭那些隱藏在水麵之下的暗流。這本書就像一個顯微鏡,幫助我們放大那些容易被忽視的細節,並教我們如何將這些細節轉化為可操作的預警信號。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非綫性風險”的論述,這顛覆瞭我對風險的傳統認知,讓我明白,很多時候,微小的變化也可能引發巨大的連鎖反應。如果這本書真的能教會我如何識彆和應對這些“非綫性風險”,那它絕對是風險投資領域的一本寶典。
評分我原本以為這本書會是一本枯燥的理論堆砌,沒想到它讀起來卻異常的生動和引人入勝。作者的文筆非常流暢,他善於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復雜的概念,並且穿插瞭很多故事和比喻,讓那些原本遙不可及的風險模型變得觸手可及。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人性弱點”與風險的關聯分析,這讓我意識到,在金融市場中,人的情緒和心理往往扮演著比技術分析更重要的角色。書中的一些案例也非常有啓發性,比如某個成功的創業公司是如何規避瞭一場潛在的危機,或者某個投資人是如何憑藉敏銳的洞察力,在市場崩盤前夕全身而退。這讓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教我如何“預測”風險,更是教我如何“理解”風險,如何與風險共存,甚至如何利用風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