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风险预警机制--在躁动和阵痛下风险创业投资
:43.00元
售价:29.2元,便宜13.8元,折扣67
作者:王洪波,宋国良
出版社:经济管理
出版日期:2002-10-01
ISBN:97878016247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本书是对中国经济现实和体制条件下运行的风险创业投资机构如何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以及投资机构在预警下如何实现风险管理和控制,保障在风险中把握投资与培育的机遇等方面的一个初步研究。由于受到对中国风险创业投资资料不足,国内对风险预警模型建立和功能实证研究不够,对中国风险创业投资中的风险预警机制各个层面的论述只能停留在结构和表面上。风险创业投资机构在建立自身风险预警机制时,对于本书每个章节都可以独立借鉴和使用,而对于研究人员,也可以就本书各个章节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论述,甚至根据投资机构实际需要进行定向和定量的研究。
章 风险创业投资回顾与困顿
1.1 中国风险创业投资发展回顾
1.2 年中国风险创业投资业概况
1.3 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现状分析
1.4 海外资本对中国风险创业投资介入
1.5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惑
1.6 投资机构的自我调整
第2章 重新认识风险体系与结构
2.1 风险与投资风险
2.2 中国特色下的投资风险
2.3 风险与投资机构
2.4 投资风险结构概述
2.5 投资风险阶段性
2.6 风险代价与机会成本
第3章 风险预警机制基本概要
3.1 国际风险预警概况
3.2 国风险预警概述
3.3 风险预警实施进程
3.4 风险预警管理综合应用平台
3.5 风险预警机制内容
3.6 预警与发展战略
第4章 风险预警机制构成与监测实施
4.1 资机构风险预警分析
4.2 风险预警机制基本构成
4.3 风险预警功效分析
4.4 监测与信号采集
4.5 险监测实施保障
4.6 险预警报告
第5章 外部风险实施预警可能分析
5.1 外部风险的基本认识
5.2 外部风险承载对象与发生源
5.3 预警和控制外部风险现实性
5.4 外部风险测评设想
5.5 改革为改善系统风险环境提供支持
5.6 外部风险预警实践
第6章 投资机构内的预警机制建设
6.1 警机制创建的基础
6.2 风险预警的程序设定
6.3 预警机制建设原则
6.4 风险预警阶段要求
6.5 风险等级判断
6.6 关于风险预警与管理成本
第7章 风险预警运行路线与思路
7.1 风险演变中的预警
7.2 分析树方法
7.3 分析树间多种因素关系
7.4 分析树中风险关系评价
7.5 决策树法定量应用
7.6 多进程参数与风险评估运用
7.7 模糊评价在分析树法中应用
第8章 风险评价与度量
……
第9章 投资机构风险预警管理结构
0章 风险预警向管理的过渡
1章 内部治理与风险管理工具
2章 风险控制与预警机制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
等……
王洪波,1957年生于北京。 自1991年进入投资领域内,一直在投资项目审查,长期风险评估和资本运营方面从事各种工作和研究,同时也先后参与一些投资和资本创新工作,如国有企业的并购,产业投资基金的创立、外资对地区经济的参与、股份公司改造后的发行或重组、融
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是一本枯燥的理论堆砌,没想到它读起来却异常的生动和引人入胜。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他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概念,并且穿插了很多故事和比喻,让那些原本遥不可及的风险模型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人性弱点”与风险的关联分析,这让我意识到,在金融市场中,人的情绪和心理往往扮演着比技术分析更重要的角色。书中的一些案例也非常有启发性,比如某个成功的创业公司是如何规避了一场潜在的危机,或者某个投资人是如何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在市场崩盘前夕全身而退。这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如何“预测”风险,更是教我如何“理解”风险,如何与风险共存,甚至如何利用风险。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在探讨风险预警机制时,并没有局限于单一的学科领域,而是巧妙地融合了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甚至一些前沿的科学理论。这使得书中提出的观点和模型,具有极强的普适性和前瞻性。我尤其对其关于“黑天鹅事件”的预测和应对策略印象深刻,这部分内容非常有价值,因为在当下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黑天鹅”似乎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如果这本书真的能够帮助我提高对这类不可预测事件的敏感度,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方案,那它无疑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著作。我非常期待能从中学习到更高级的风险管理智慧,从而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市场中,更加游刃有余。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来看待风险。过去,我总觉得风险是需要“规避”的,是越多越好。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在风险投资的世界里,风险和机会是孪生兄弟,过度规避风险,可能就意味着错失了巨大的回报。关键在于如何“管理”风险,如何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去拥抱那些可能带来高收益的风险。书中关于“风险容忍度”的探讨,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对于风险的态度。我是否过于保守?或者过于激进?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量化的方法,来帮助投资者审视自己的风险偏好,并据此制定更合理的投资策略。我开始思考,如何将书中提到的“风险预警信号”与自身的投资组合进行匹配,从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最大化潜在的回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一种深邃而压抑的蓝色调,上面用粗犷的白色字体勾勒出书名。我拿到它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它一定探讨的是一种非常复杂和动荡的领域。我尤其好奇“躁动和阵痛”这两个词,它们直接点出了风险投资背后那种不确定性和剧烈变化的本质。想到我自己偶尔也会投资一些小项目,虽然规模小得多,但也常常面临各种突发状况,让人夜不能寐。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系统性的方法来应对这种“躁动”,或者说,它是否会深入剖析这些“阵痛”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又该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平衡点?我猜想,它不会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因为风险投资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领域,所以作者很可能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分析,甚至是创业者和投资人的真实经历。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对风险投资的理解更加深刻,甚至能在未来自己的决策中少走一些弯路,多一些预见性。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如此精细化和多维度。作者似乎并没有简单地列举一些常见的风险点,而是构建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框架,从宏观的经济周期、行业趋势,到微观的企业内部管理、技术迭代,甚至是团队成员的情绪稳定性,都考虑在内。这让我联想到,很多时候我们做投资,往往只关注了表面的财务报表和商业模式,却忽略了那些隐藏在水面之下的暗流。这本书就像一个显微镜,帮助我们放大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并教我们如何将这些细节转化为可操作的预警信号。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非线性风险”的论述,这颠覆了我对风险的传统认知,让我明白,很多时候,微小的变化也可能引发巨大的连锁反应。如果这本书真的能教会我如何识别和应对这些“非线性风险”,那它绝对是风险投资领域的一本宝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