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紹宋集 9787534044694

餘紹宋集 9787534044694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餘紹宋,王翼飛,餘平校 著
圖書標籤:
  • 餘紹宋
  • 清代文學
  • 詩歌
  • 散文
  • 文學史
  • 中國古典文學
  • 學者
  • 文化
  • 思想
  • 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韻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浙江人民美術齣版社
ISBN:9787534044694
商品編碼:29757908563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5-08-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餘紹宋集 作者 餘紹宋,王翼飛、餘平校
定價 80.00元 齣版社 浙江人民美術齣版社
ISBN 9787534044694 齣版日期 2015-08-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精裝
開本 大32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此次整理《餘紹宋集》,共包括《寒柯堂詩》、《寒柯堂文錄》以及《附錄》三部分。其中,《寒柯堂詩》以民國三十五年刊四捲本為底本點讀,並校以《寒柯堂避寇詩草》。《寒柯堂文錄》則在阮輯本基礎上,從《越風》、《勝流》、《金石書畫》、《浙江通誌館館刊》等報刊資料以及作者墨跡手稿輯錄藝文類文字八十餘篇。(其中不包括法律類文章和修纂方誌具體措施類文章,前者如《纍犯處人論》、《論犯人死亡與刑罰之關係》等,後者如《略評舊浙江通誌兼述重修意見》、《浙江文徵例議》等。)為便於讀者翻檢,今將此八十餘篇按題材厘為三捲:捲一為記、序、信劄以及墓誌銘等,捲二為金石書畫題跋,捲三為論學雜著。因所輯依然為選錄,故仍以《文錄》名之。《附錄》收錄瞭集外詩詞、相關評論選輯以及墓誌銘等資料,以便讀者進一步研讀。



   作者簡介

餘紹宋(1882—1949),字越園,號覺庵、覺道人、映碧主人等,四十九歲後更號寒柯,浙江龍遊人。自幼聰穎,年十六中秀纔,後負笈日本東京法政大學。清宣統二年(1910)歸國,以法律科舉人授外務部主事。民國間,曾先後任司法部參事、眾議院代理總長及浙江通誌館館長等職。生平事跡詳見林誌鈞撰《龍遊餘君墓誌銘》、阮毅成撰《記餘紹宋先生》等資料。



   目錄
前言
原序
賀刻序
附友朋來牘
寒柯堂詩捲一
丁醜
避寇 前言
原序
賀刻序
附友朋來牘
寒柯堂詩捲一
丁醜
避寇
龍山紀遊有序
遊三疊巖
遊烏石巖二首有序
遊南鄉雜詩八首
徐心庵自開封避難返衢州舟
過龍遊人城相訪留飲後彆
去飲時心庵輒言亂裹相逢
飲一杯有感其言率成兩絕寄之
羅校長傢倫促赴蜀任中央大
學教授以母老辭作詩代柬
拜祝劫庵先生墓有序
唐震乾寫紅梅餘為補石筍
……
寒柯堂詩捲二
寒柯堂詩捲四
寒柯堂文錄捲一
寒柯堂文錄捲二
寒柯堂文錄捲三
附錄一 寒柯堂集外詩
附錄二 相關評論選輯
附錄三 龍遊餘君墓誌銘
附錄四 記餘紹宋先生收起>>

   編輯推薦

1.餘紹宋先生為近代學者、書畫傢,著有《書畫書錄解題》《畫法要錄》等,在近現代學術史上有重要地位。
2.餘氏廣泛,詩歌酬酢頗多,對於研究民國鑒藏史等有重要參考價值。
3.餘氏詩集《寒柯堂集》主要收錄瞭抗戰時期的作品,是研究抗戰時期知識分子心路曆程和生存狀態的寶貴資料。
4.本次齣版內容收錄豐富,是目前較為係統完備的餘氏詩文作品整理本。


   文摘








   序言

《餘紹宋集》是一套收錄明代學者餘紹宋先生生平著述的精裝典籍。餘紹宋(1524-1597),字景賢,號月湖,浙江海寜人,明代嘉靖、萬曆年間著名哲學傢、文學傢、史學傢。他學識淵博,精通儒、釋、道三傢之學,尤以其理學造詣深厚,被譽為“海寜一大傢”。《餘紹宋集》的齣版,旨在係統整理、傳承和弘揚餘紹宋先生的學術思想和文學成就,為後人研究明代思想史、文學史以及地方文化提供寶貴的史料。 學術思想的精髓 餘紹宋先生畢生緻力於理學的研究與闡發,其學術思想在明代理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餘紹宋集》中的哲學著作,集中體現瞭他的核心思想。他繼承和發展瞭宋明理學的基本精神,但又有所創新,形成瞭自己獨特的學說體係。 在本體論方麵,餘紹宋先生強調“理”與“氣”的辯證關係。他認為“理”是宇宙萬物的本源和規律,是永恒不變的;而“氣”則是構成萬物的具體物質,是運動變化的。他並非將“理”與“氣”截然對立,而是主張“理”寓於“氣”之中,並通過“氣”而顯現;同時,“氣”的運動變化也離不開“理”的指導。這種觀點,既保留瞭程硃理學的形而上學高度,又兼顧瞭事物運動變化的現實性,具有深刻的哲學洞察力。他的著作中,常引用《易經》的卦象、爻辭,結閤《大學》、《中庸》等儒傢經典,層層剖析,將抽象的“理”具體化,使其更易於理解和實踐。 在認識論方麵,餘紹宋先生重視“格物緻知”的修養方法。他認為,認識世界、認識真理的途徑在於深入探究事物的道理,窮盡事物的本源。這並非僅僅停留在書本知識上,而是強調實踐和體驗的重要性。他認為,人通過對外界事物的觀察、分析、體悟,纔能逐漸明瞭事物的內在規律,最終達到聖人的境界。他的著作中,常常穿插大量的個人體悟和生活經曆,以此說明“格物緻知”的實際運用。例如,他可能在論述“仁”的道理時,會引用自己與人交往中的一個細節,來闡釋“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如何通過實踐來獲得對“仁”的真切理解。 在心性論方麵,餘紹宋先生深受陸九淵“心即理”思想的影響,但又有所超越。他強調“心”的主體性,認為人心本具良知,人人皆可成聖。但他並非忽視後天修養,而是認為良知的顯現需要通過“誠意”和“正心”來達成。他主張“存天理,滅人欲”,但這並非簡單的壓製欲望,而是強調將人的私欲升華為符閤天道的“公欲”或“道欲”。他認為,人可以通過內省、剋己等方式,不斷淨化心靈,使自己的心與“天理”相契閤。在《餘紹宋集》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定性”、“養氣”、“寡欲”等修煉方法的詳細闡述,這些方法旨在幫助人們剋服內心的雜念,保持心境的平和與澄明。 在政治哲學方麵,餘紹宋先生的思想也頗具特色。他強調“德政”的重要性,認為統治者應該以身作則,以德化民。他反對嚴刑峻法,主張通過教化來引導民眾,構建和諧的社會秩序。他對當時的社會現實有深刻的觀察,在其著作中,常會藉古喻今,批評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並提齣自己的改良建議。例如,他可能在評論某個曆史時期的政治得失時,會聯係到當時的官場風氣,批評那些隻知追逐私利、不顧民生的官員,並倡導一種廉潔奉公、以民為本的政治理念。 文學創作的瑰寶 除瞭在哲學領域的卓越成就,餘紹宋先生在文學創作上也留下瞭寶貴的遺産。《餘紹宋集》中的文學作品,涵蓋詩、文、詞等多種體裁,展現瞭他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在詩歌創作方麵,餘紹宋先生的詩風蒼勁有力,意境深遠。他的詩歌題材廣泛,既有詠史懷古、山水田園之作,也有抒發個人情懷、針砭時弊之篇。他的詩歌語言凝練,意象鮮明,常能以簡潔的筆觸勾勒齣廣闊的畫麵,或抒發深沉的情感。例如,他的詠史詩,往往能從曆史事件中提煉齣深刻的哲理,引發讀者對人生、曆史的思考。他的山水詩,則將自然的景物與內心的情感巧妙融閤,營造齣一種寜靜緻遠、超凡脫俗的意境。他的詩歌中,也常常流露齣他對傢國命運的擔憂和對民生疾苦的關懷,體現瞭一位士大夫的擔當與情懷。 在散文創作方麵,餘紹宋先生的散文風格樸實自然,文筆流暢。他擅長議論,將深刻的哲理寓於娓娓道來的敘述之中。他的奏疏、序跋、書信等,既有論辯的條理,又有情感的真摯,體現瞭其深厚的思想底蘊和高超的駕馭語言的能力。他的文章,常能將個人經曆、社會觀察與哲學思考融為一體,使其作品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文學的感染力。例如,他在撰寫祭文或碑銘時,不僅是簡單地追憶逝者,而是會藉此闡述人生哲理,錶達對生命意義的理解。 史學貢獻的價值 餘紹宋先生還是一位傑齣的史學傢。《餘紹宋集》中收錄的史學著作,對於研究明代曆史,特彆是地方史和人物傳記,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他治史嚴謹,考證詳實,善於從史料中發掘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曆史事件的深層原因。 他的史學研究,並非局限於宏大敘事,而是對許多鮮為人知的人物和事件進行瞭深入的挖掘和梳理。例如,他可能撰寫瞭一部關於海寜當地名士的傳記,詳細記述瞭這些人物的生平事跡、學術成就和對地方的貢獻。這些研究,對於豐富和完善地方史誌,填補曆史研究的空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餘紹宋先生在史學研究中,也融入瞭他的哲學思想。他認為,曆史的發展並非偶然,而是遵循著一定的規律。他的史學評論,常常帶有對曆史規律的探尋和對人生哲理的闡釋,使其史學著作既有學術價值,又富含人生智慧。 《餘紹宋集》的意義 《餘紹宋集》的齣版,對於學術界而言,是一次重要的文獻整理成果。它不僅將餘紹宋先生零散的著述匯集一堂,為學者們提供瞭係統研究的便利,更為明代思想史、文學史、史學史以及浙江地方文化的研究,開闢瞭新的視野,提供瞭堅實的基礎。 這部巨著的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 文獻價值:作為一套集大成的著作,它收錄瞭餘紹宋先生迄今為止發現的所有重要著述,極大地豐富瞭學界對這位明代大儒的瞭解。對於史學研究者來說,這無疑是難得的原始文獻。 2. 思想價值:餘紹宋先生的思想,尤其是其在理學上的獨到見解,是明代思想史上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餘紹宋集》,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瞭解明代理學的發展脈絡,以及餘紹宋先生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貢獻。 3. 文學價值:餘紹宋先生的詩文,體現瞭明代文學的時代風貌和個人特色。他的作品,可以作為研究明代文學,特彆是明代中期文學的重要參考。 4. 曆史價值:他的史學著作,為研究明代曆史,尤其是明代的人物、事件、製度,提供瞭寶貴的資料。尤其是他對地方曆史的關注,對於構建完整的地方曆史圖譜具有重要意義。 5. 文化傳承價值:通過《餘紹宋集》的齣版,餘紹宋先生的學術精神和文化思想得以更廣泛地傳播,有助於喚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和傳承。 總而言之,《餘紹宋集》是一部集學術、文學、史學價值於一體的珍貴典籍。它的齣現,對於推動相關領域的研究,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研究宋代文化風尚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就是一座寶庫。我關注的重點在於作者如何在其作品中體現“理學”思想對文人精神世界的影響。在幾篇探討修身養性的文章裏,可以明顯感受到那種追求“格物緻知”、剋己復禮的內在驅動力。然而,高明之處在於,作者並未將這些理論生硬地灌輸給讀者,而是巧妙地將其融入到對日常景物的描摹、對人際交往的理解之中。比如,他寫到一次郊遊的見聞,錶麵上是寫景,實際上卻是在闡述“天人閤一”的境界——萬物皆有其序,人應順應自然。這種潛移默化的教化力量,遠比直接說教來得有效和持久。這本書的注釋清晰詳盡,對於一些典故的考證也十分到位,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非專業人士也能較好地領略到其思想的深度與廣度。

評分

這本關於古代文學的選集,真是讓人愛不釋手。我特彆欣賞編者在選材上的獨到眼光,那些篇目不僅代錶瞭作者在不同時期的創作高峰,更展現瞭其思想脈絡的演變與深化。比如,開篇幾篇的詩歌,意境開闊,語言凝練,讀來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山水間的悠然自得,那種對自然的熱愛與哲思的流露,讓人在喧囂的塵世中找到瞭一片寜靜的港灣。深入閱讀後,你會發現,作者對於社會現實的觀察何其敏銳,那些看似閑筆的敘事背後,實則蘊含著對時局的深刻洞察和對民生的關懷。裝幀設計也相當考究,紙張的質感溫潤,字體的排布疏朗有緻,即便是反復翻閱,也絲毫不會感到視覺疲勞,這對於深度閱讀古籍的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種極大的尊重與享受。可以說,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文獻匯編,更像是一扇通往作者精神世界的窗口,每一次開啓,都有新的感悟與收獲。

評分

老實說,我並不是一個能迅速沉浸於晦澀文言的讀者,但這本書的選本質量,讓我願意慢下來,逐字逐句地去品味。我發現,不同篇章之間,情緒的張弛有度把握得極好。比如,前麵是慷慨激昂、氣勢如虹的論說之文,讀來讓人熱血沸騰,仿佛能感受到作者身處廟堂之高,心係蒼生之重的抱負;緊接著,篇幅一轉,又進入瞭對友人遠行的依依惜彆,那份真摯的情感,透過墨跡仿佛能穿透時空,讓我這個現代讀者也感同身受地體驗到古人的離愁彆緒。這種敘事節奏的切換,體現瞭作者極高的文學駕馭能力,也讓這部選集讀起來絕不枯燥。我特彆喜歡那些收錄的尺牘(信件),從中窺見文人之間私下的交流,那種未經修飾的坦率,比正式的公文或詩作更顯真實可愛。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立體地呈現瞭一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文學巨匠的形象。

評分

這本書的選目,在學術價值和可讀性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我尤其推崇其中對早期和晚期作品的並置對比。早期的作品,筆鋒多帶有一種初齣茅廬的銳氣和對理想的執著,文字雖有青澀,卻充滿蓬勃的生命力;而晚期的作品,則明顯沉澱瞭歲月的智慧,多瞭一份對世事的洞明和豁達,少瞭些許憤激,多瞭幾分超然。這種跨越時間軸的對比閱讀體驗,使得我們能夠清晰地追蹤作者的成長軌跡和心路曆程。它不僅僅是欣賞一堆優美的文字,更像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去理解一個偉大靈魂如何麵對人生的起落、功名的得失。裝幀的精良,讓我想起過去人們珍藏善本的心態,這本書值得被細心保存和反復研讀,它所承載的文化重量,遠超其物理體積。

評分

我最近沉迷於對宋代文人筆記的研究,手邊恰好翻閱瞭這本詩文集,其中的散文部分尤其吸引我。那些小品文,筆鋒極為細膩,像是用最精巧的刻刀雕琢齣來的藝術品。其中有一篇關於“閑居生活”的記述,文字裏透著一股恬淡的書捲氣,將日常瑣事寫得趣味盎然,全然沒有刻意為之的痕跡,這正是大傢手筆的妙處所在。我常常在想,在那個相對簡樸的年代,文人們是如何保持如此豐沛的內心世界的。這本書似乎給瞭我一些答案:是對生活細節的留心,對個人情誌的坦誠書寫,以及對傳統學問的堅守。相比起那些氣勢磅礴的鴻篇巨製,我更偏愛這種如清泉般潺潺流淌的文字,它不急不躁,卻能潤物無聲地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閱讀的時候,我總會忍不住停下來,細細咂摸那些用詞的妙處,很多詞語放在今日看來,或許已是古雅,但其錶達的情感卻是永恒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