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子线路CAD
定价:41.00元
售价:29.9元,便宜11.1元,折扣72
作者:周荣富,曾技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301182857
字数:530000
页码:35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0kg
本书共分为Protel电路板设计、电路分析与仿真、数字电路EDA、实例篇四大篇,贯穿了Protel DXP、PSpice 9、Max Plus 11的应用。其中篇包括章~第6章,以一个较为简单的实例贯穿各个章节,~是可以让初学者能快速入门,二是解决了许多同类书籍原理图设计内容与PCB板设计内容不衔接的问题,使读者学会设计出符合要求的PCB电路板图。第二篇包括第7章~第8章,使读者学会自己设计电路元件仿真模型,运用PSpice程序进行电路仿真分析。第三篇包括第9章~1章,介绍如何运用硬件描述语言进行电路设计和可编程逻辑器部件基本知识,将读者引入到大规模可编程数字逻辑电路设计中。第四篇包括2章~3章,主要列举实例,前11章内容的知识点在这里得到综合应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书可作为本科院校电子类、电气类、自动控制类、信息类、计算机类等专业和相关培训班的电子线路CAD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电路设计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电子爱好者的参考书。
这本《电路设计启蒙》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初涉电子世界的新手量身定制的宝典!我一直对复杂的电路图和那些密密麻麻的元器件望而生畏,感觉像是看天书。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平易近人,它没有上来就抛出一堆晦涩难懂的理论公式,而是从最基础的电阻、电容、电感这些“电子积木”讲起,用生活化的比喻把它们的功能掰开揉碎了讲。比如,作者把电阻比作水管的粗细,电容比作一个小水池,电感则像一个惯性很大的水轮机,让你一下子就明白了它们在电路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比如如何用最简单的元件搭建一个闪烁的LED灯,或者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音频放大器。这些实践环节的设计非常巧妙,每一步都有清晰的图解和操作提示,让人感觉每完成一个小项目,自己的电子技能就提升了一大截。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培养的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对电路工作原理那种直觉性的理解。那种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是任何理论书籍都无法比拟的。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想从零开始建立电子学基础的爱好者和学生,它会是你最可靠的领路人。
评分《现代CMOS集成电路设计原理》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位长期在PCB设计层面打滚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一次高强度的理论充电。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独特,它聚焦于晶体管级别的工艺限制和参数对整体性能的影响,这在很多应用层面的书籍中是看不到的。书中对MOS管的短沟道效应、阈值电压的温度漂移这些细节的讨论,详尽到令人咋舌。作者在分析运放设计时,没有满足于教科书上的两级放大器模型,而是深入探讨了折叠共源共栅结构在高开环增益和共模抑制比上的突破,并详细推导了噪声系数的计算公式。特别是关于匹配和失配问题那一章,作者通过统计学的方法解释了为什么在版图中必须精心布局,以最小化晶圆上的工艺变化带来的性能衰减。阅读这本书就像是给你的电路设计能力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补钙”,让你从依赖经验图纸的阶段,跃升到可以从物理定律层面去理解和优化电路性能的高度。它确实需要极大的专注力,但一旦掌握了其中的核心思想,你对任何高精度、低功耗的模拟IC设计都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敬畏之心和掌控力。
评分我最近读完的《信号与系统:从傅里叶到小波》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认知体验,它完全打破了我过去对信号处理学科的刻板印象。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它构建了一个极其宏大且连贯的分析框架。它没有将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割裂开来,而是巧妙地用一个统一的“频域”概念将它们串联起来。作者在讲解卷积运算时,没有直接堆砌积分公式,而是用了一个“翻转相乘再求和”的动态过程图解,让抽象的数学操作变得像是两个波形之间的物理作用。更让我震撼的是关于小波变换的那部分内容,书中清晰地阐述了为什么只用傅里叶变换无法捕捉信号的瞬时特性,从而引出了多分辨率分析的概念。通过几个精彩的图像处理案例,比如边缘检测和噪声去除,我才真正理解了小波变换在现代通信和医学影像中的实际价值。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清晰、逻辑严密,但又不失人文关怀,它会引导你思考“我们为什么要使用这种变换”,而不仅仅是“如何使用它”。对于希望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域深耕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理论深度。
评分说实话,拿到《嵌入式系统架构与编程实践》这本书时,我差点就想把它扔到一边——封面设计得过于“企业蓝”了,感觉像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然而,一旦翻开,我就被它务实的风格所吸引。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完美地平衡了硬件底层逻辑和软件交互层面。它不是那种只谈论C语言代码的纯软件书,也不是只关注芯片手册的纯硬件书。作者从一个真实的微控制器(比如某个主流的ARM Cortex-M系列)入手,详细剖析了总线结构、中断控制器、时钟树的配置逻辑。在软件部分,它没有停留在操作系统的理论介绍,而是手把手教你如何编写高效的裸机驱动程序,如何处理竞态条件,以及如何利用DMA(直接内存访问)来解放CPU的生产力。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实时操作系统(RTOS)选型和任务调度的那一章,作者不仅对比了FreeRTOS和μC/OS-III的优劣,还通过一个实际的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上位机通信的例子,展示了任务优先级反转的实际发生与规避策略。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教了多少API,而在于它培养了一种“系统思维”,让你能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去设计和调试复杂的嵌入式应用。
评分《模拟电子学精要解析》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人印象深刻,它绝对不是那种走马观花式的入门读物,而是真正深入到了电子设备“心脏”的内部运作机制。作者对晶体管这种核心元件的讲解,简直达到了教科书级别以上的细腻程度。书中用了大量的数学模型和精密的图形分析,比如对BJT和MOSFET在不同偏置条件下的工作区划分,以及跨导、输入阻抗等关键参数的推导过程,都交代得极其严谨。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负反馈理论的那一章,它没有停留在“提高稳定性、降低失真”的表面描述,而是通过波特图和根轨迹图,直观地展示了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对系统稳定性的决定性影响。对于想要从事专业声学、射频电路或者电源设计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理论框架是无可替代的基石。当然,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门槛不低,需要一定的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基础才能跟上节奏,但如果你愿意投入时间去啃下这些硬骨头,你会发现,市场上那些所谓的“高级”电路应用,在你面前都变得可以预测和设计了。这更像是一部需要反复研读和标记的工具书,而不是一次性的快餐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