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Protel 99 SE電路闆設計及疑難問題詳解
定價:36.00元
作者:李瑋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12217402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針對目前初學者使用廣泛的Protel99SE軟件,通過完整案例貫穿實際工作流程,簡要地介紹瞭印製電路設計的方法和技巧,重點分析瞭各個設計階段的疑難問題。采用圖文結閤的方式,清晰地分析並解決瞭常見問題。本書的章簡要介紹瞭印製電路設計的流程,給讀者一個總體印象;第2~6章,按照項目設計流程組織內容,滿足初學者按階段完成設計內容的需求;第7章,以一個完整案例為背景,從一個印製電路闆設計工程師的角度進行設計詳解,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參考價值。
本書層次清晰,實例豐富,圖文並茂,可作為在校生學習的教材、工具書,也可以作為社會人員自學的參考書。
目錄
章
計算機輔助設計簡介
1.1計算機輔助設計
1.2Protel99SE軟件介紹
1.2.1Protel99SE設計軟件包含的主要功能模塊
1.2.2Protel99SE的組成
1.2.3常用編輯器之間的關係
1.3印製電路闆(PCB)設計流程
第2章
元器件符號設計階段疑難解析
2.1元器件符號設計方法及技巧
2.1.1原理圖符號編輯器
2.1.2原理圖符號設計
2.2元器件符號設計階段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第3章
原理圖設計階段疑難解析
3.1原理圖設計方法及技巧
3.1.1原理圖編輯器
3.1.2原理圖設計
3.2原理圖設計階段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第4章
元器件封裝設計階段疑難解析
4.1元器件封裝設計方法及技巧
4.1.1元器件封裝編輯器
4.1.2認識PCB封裝庫
4.2用嚮導來創建元件封裝製作
4.2.1設計任務
4.2.2用嚮導製作插件式元器件封裝
4.2.3用嚮導製作SO8元件封裝
4.2.4手工製作按鈕封裝
4.3元器件封裝設計階段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第5章
網絡錶導入階段疑難解析
5.1網絡錶導入方法及技巧
5.1.1元器件封裝選型
5.1.2創建網絡錶
5.1.3導入網絡錶
5.2網絡錶導入階段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第6章
印製電路闆設計階段疑難解析
6.1印製電路闆的規劃
6.2印製電路闆的規則設置
6.2.1設置布局設計規則
6.2.2設置布綫設計規則
6.3印製電路闆的布局
6.3.1機械結構相關器件放置
6.3.2大器件或核心器件放置
6.3.3核心器件周圍元器件的放置
6.4印製電路闆的布綫
6.4.1電源綫預布綫
6.4.2重要信號綫
6.4.3一般信號綫布綫
6.4.4印製電路闆的DRC檢查
6.5印製電路闆的鋪銅
6.6印製電路闆設計階段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第7章
綜閤案例
7.1與客戶溝通
7.2原理圖處理
7.3元器件封裝設計
7.3.1客戶分析
7.3.2關鍵器件封裝設計
7.4導入網絡錶
7.4.1填寫封裝
7.4.2網絡錶導入PCB
7.5PCB規劃
7.6PCB規則設置
7.7PCB布局
7.8PCB布綫
7.9PCB鋪銅
7.10DRC檢查
7.11實例總結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坦率地說,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硬核”,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需要一定的專業背景纔能順暢閱讀。它沒有采用那種親切的、引導式的教學口吻,而是直接切入主題,大量使用瞭精確的工程術語,並且默認讀者已經掌握瞭基本的電路理論。然而,正是這種毫不妥協的專業性,讓資深的工程師能夠迅速定位到自己需要的知識點。我特彆欣賞它在探討設計流程優化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務實”精神。例如,在討論CAM輸齣和光繪文件生成的部分,書中並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深入到瞭不同層次的工藝要求下,如何調整鑽孔數據和阻焊層定義,以避免製程中的常見返工。這種對“從設計到製造”全流程的把握,是很多隻專注於EDA軟件操作的書籍所欠缺的。書中對設計規則檢查(DRC)的解讀也相當精闢,它不僅告訴你哪些規則必須設置,更闡述瞭設置這些規則背後的製造公差和成本考量,讀完後你就會明白,很多時候“最好的設計”不是功能最強悍的,而是“最能被可靠製造且成本可控”的設計。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它對“細節”的偏執上。對於那些追求極緻可靠性和高密度設計的工程師來說,它提供的參考價值是無可替代的。我記得在談到熱設計(Thermal Management)時,書中詳細分析瞭如何通過設置銅皮的尺寸、熱過孔陣列的密度以及不同材料的K值來影響關鍵芯片的散熱效率。這些分析不僅僅是停留在概念層麵,而是提供瞭大量的經驗公式和案例對比,允許讀者在沒有進行復雜熱仿真之前,就能對散熱布局有一個初步且相當準確的判斷。此外,它對PCB材料的介電常數、損耗角正切等參數隨頻率變化的特性討論也非常深入,這對於設計射頻(RF)電路或高頻數字電路至關重要。很多新工具的書籍往往會簡化或略去這些物理層麵的復雜性,但這本書卻堅持將它們呈現齣來,這體現瞭作者對電子工程本質的深刻理解。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軟件操作,不如說是一次對電子設計領域基本原理的再教育,讓人對自己正在做的工作有瞭更深一層的敬畏之心。
評分這本書的篇幅之厚重,簡直能當作鎮紙使用瞭,內容密度高到讓人每次閱讀都得備著一杯濃咖啡。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對“疑難問題”的處理方式,簡直就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排雷。我曾經在處理一個多層闆的電源層和地層劃分時遇到瞭奇怪的耦閤噪聲問題,翻遍瞭手頭的在綫論壇和最新的技術白皮書都找不到直擊病竈的解答。最後,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翻開瞭這本書中關於“地彈”和“電源噪聲抑製”的章節。書中沒有直接告訴我“該怎麼做”,而是通過幾個非常貼近實際生産中遇到的案例,一步步解構瞭噪聲産生的物理路徑,並巧妙地將不同設計規範在特定場景下的優缺點進行瞭對比分析。這種“庖丁解牛”式的分析,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隻是在修補錶麵的癥狀,而這本書幫我找到瞭問題的根源——是設計初期對特定器件的電源退耦策略齣瞭偏差。這種解決問題的思路,比直接給齣標準答案要高明得多,它培養的是一種獨立分析和解決未知問題的工程思維,這種能力在日新月異的電子行業中,纔是最核心的競爭力。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實在讓人眼前一亮,那種老派的、紮實的理工科書籍的質感撲麵而來。雖然我主要關注的是現代PCB設計軟件的操作和最新工藝的趨勢,但我拿這本書的時候,還是忍不住被它那種對基礎原理的深度挖掘所吸引。比如,它對早期設計哲學和設計規範的闡述,雖然有些部分在今天看來可能顯得有些過時,但那種嚴謹的邏輯推導和對“為什麼這樣設計”的深入剖析,卻是任何快速教程都無法給予的寶貴財富。我特彆欣賞其中對於信號完整性(SI)和電源完整性(PI)概念的引入方式,雖然沒有用當前流行的術語進行大肆渲染,但其背後蘊含的電磁場理論基礎講得非常透徹,讓人能從更底層的物理層麵去理解高速設計中的那些“玄學”。我記得書中有一章詳細講解瞭阻抗匹配的圖錶繪製方法,即便是現在用先進的仿真軟件,我也會習慣性地對照書裏的方法去進行快速的初步估算,那是一種經驗的沉澱,而不是單純的工具操作。這種對理論的堅守,使得這本書超越瞭單純的軟件操作手冊的範疇,更像是一部經典的工程學著作,值得在案頭常備,時不時翻閱,以矯正自己在使用新工具時可能産生的“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傾嚮。書中的插圖雖然略顯粗糙,但每一個圖示都精準地指嚮瞭核心概念,沒有一絲多餘的渲染,完全服務於知識的傳遞,這一點非常值得稱贊。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充滿瞭古典的邏輯美感,從最基礎的元件封裝標準講起,逐步過渡到復雜的闆級結構設計,最後纔觸及到軟件的高級功能。我個人在使用現代EDA工具時,有時會過度依賴軟件的默認設置,從而忽略瞭對這些底層標準的理解。這本書恰恰填補瞭這一空白。我記得有一部分專門討論瞭過孔(Via)的設計,裏麵詳細對比瞭不同過孔類型(如盲孔、埋孔)的製造難度、成本影響以及在高頻信號傳輸中的性能差異。這些信息對於需要進行嚴格成本控製和性能優化的項目至關重要。即便時至今日,我們仍在不斷探索新的封裝技術,但這本書對傳統和過渡性技術的梳理,為理解新技術的演進提供瞭堅實的參照係。它讓我明白瞭,每一次“創新”往往都是對現有工藝的優化和妥協,而不是憑空齣現的魔法。這種對“曆史脈絡”的清晰梳理,讓我在麵對新的設計挑戰時,能夠更自信地做齣基於曆史經驗的審慎判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