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菊与刀:日本人的柔美与暴力
定价:25.00元
作者: 鲁恩·本尼迪克特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2-01
ISBN:9787508702605
字数:
页码:3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千百年来,和我们中国比邻而居、时而友好可爱、时而可憎的是这样一群性情的奇特的人。
本书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日本、矛盾的日本、美丑善恶并存的日本、一言难尽的日本……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负已定,美军逼近日本本土。美国向人类学家征询对策:如何对待这个危险的敌人……
本书由此诞生。
本书为你拔开历史疑雾
揭开二战军事成败背后真实的较量
为什么日本要侵略中国?
为什么美国投下了原子弹?
为什么美国又要帮助日本复兴
日本会不会向亚洲再举屠刀?
这是一本讲述日本人性格和日本文化的代表作。二战后期,日本败局已定,美国对是否进攻日本本土、是否投放原子弹和占领日本后是否保留天皇,无法做出决断。因此委托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的研究提供对日本政策的依据。由于承载着这样一个可能改变一个国家上亿人命运和整个世界格局的重大历史使命,此书的诞生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价值。
“菊”是日本皇室族徵“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征,该书被命名为“菊与刀”,正好象征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不二而又心存叛逆;勇敢而又怯懦。虽然日本在历史上曾多层次“克隆”中国文化,但实际却贬抑中国人道德价值观的核心;虽然大量引直西方观念,骨子里却是与西方的“罪感文化”完全不同的“耻感文化”。虽然日本学者不同意书中的观点,但1951年此书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至1963年重印36次。
目录
章 目的——了解日本
第二章 战争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得其所 各安其分
第四章 明治维新
第五章 历史和世界的负恩者
第六章 回报万分之一的恩情
第七章 “情义难接受”
第八章 洗刷罪名
第九章 人情世故
第十章 道德的困境
第十一章 自我修养
第十二章 子女教育
第十三章 投降后的日本人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极具诗意又充满张力的书名。“菊”代表着精致、优雅、对生命的珍视,以及细腻的情感表达,这是日本民族对外展现出的一面,是那种让人心生敬意的文化艺术造诣,是那些在樱花树下低吟浅唱的悲伤。而“刀”,则代表着力量、决断、甚至是残忍,是日本历史上屡次展现出的那种不屈不挠的斗志,以及在战争中展现出的那种不计代价的行动力。这两者如何能够和谐共存,甚至说是共生共荣,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谜团。我一直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与外界互动感到好奇,而日本民族的这种“双重性”更是让我着迷。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这种看似悖论式的民族性格?它是否能解释,为什么一个在艺术和哲学上追求极高境界的民族,在某些时刻又会表现出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冷酷和极端?我期望在这本书中,找到那些隐藏在日本民族深层意识中的答案,去理解那种在柔美之下隐藏的锋芒,以及在暴力背后不为人知的复杂情感。
评分“菊与刀”,这四个字在我脑海中激荡起无数画面。我想到了那些精致而富有禅意的日式庭院,水滴落在石径上的轻响,以及那些低眉顺眼的艺伎。那种含蓄、内敛、对自然的深深眷恋,以及在艺术创作中对“侘寂”之美的追求,都代表着一种深沉而宁静的柔美。然而,另一面,我无法忽视那些在历史舞台上留下的血腥印记。从锁国的时代走向对外扩张,再到近代战争的硝烟,日本民族展现出的那种果断、甚至可以说是决绝的行动力,以及对“武士道”的狂热推崇,都带着一股凛冽的“刀”的气息。这种精神,既可以是保家卫国的决心,也可以是侵略他国的利刃。这本书的标题,就像一个精准的靶心,直击了我内心深处对这种民族性格的困惑。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剥离表象,深入到日本文化的肌理之中,去探寻这种“柔美”与“暴力”的根源,它们是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交织、演变,并最终塑造出这样一个独特的民族。它是否揭示了,这种看似矛盾的特质,实际上是日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评分我一直对一些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感到好奇,而日本,无疑是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案例之一。在我的印象中,日本人常常展现出一种令人惊叹的纪律性和集体意识,他们对规则的遵从、对细节的执着,以及在科技和工艺上达到的高度,都让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序”的民族。然而,历史的洪流中,我们又看到了日本民族身上那种令人胆寒的侵略性和破坏性,那种为了天皇和国家的“大义”可以不惜一切的狂热,以及在战争中表现出的残酷。这种强烈的反差,让我难以用简单的标签来定义他们。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一种解释,一种能够将这些看似矛盾的特质融会贯通的理论框架。它是否能揭示出,这种“柔美”和“暴力”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甚至说,某种程度上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例如,那种对“武士道”的推崇,既包含着对荣誉、忠诚的极致追求,也暗藏着对死亡的漠视和对敌人的无情。我想了解,这种独特的文化基因,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塑造了今天的日本人,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今天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菊与刀"——光是这两个意象的并列,就充满了张力与矛盾。菊,代表着日本人对外展现出的精致、内敛、对自然的崇敬,那种对美的极致追求,以及在生活细节中流露出的优雅。我想象着武士道精神下,那些身着华服、吟诵俳句的文人雅士,以及庭院中精心修剪的盆景,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花香。然而,紧随其后的“刀”,又勾起了我对那个崇尚武力、以鲜血和征服来彰显民族意志的日本的联想。从历史上的武士阶级到二战时期的狂热,这把刀的锋芒似乎从未真正收敛。这种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象并置,让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两种看似不可调和的特质,融合并解释日本民族的独特性的。它究竟是如何在极致的柔美与冷酷的暴力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甚至将它们视为一体的?我期待在这本书中,看到对日本社会、历史、文化、甚至国民性格深层次的剖析,去理解那种看似矛盾却又如此根深蒂固的二元性。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颇具匠心,既有古朴的东方韵味,又不失现代的简洁美感,更是加深了我想要深入探索其中奥秘的渴望。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如同一个精妙的比喻,让我对内容充满了期待。我脑海中浮现出无数与“菊”相关的意象:盛开的菊花,象征着日本皇室的徽记,代表着高雅、宁静和对生命的某种庄重态度;还有那和服上精致的花纹,日式庭院里一草一木的精心布局,都传递着一种细腻、含蓄的美感。而“刀”,则唤醒了我对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联想,那种对荣誉的极致追求,对死亡的淡然,以及在必要时刻展现出的果断与决绝,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冷酷。这两者,一个如春风拂面,一个如寒铁砺剑,是如何在同一个民族身上找到契合点的?我希望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作者如何深入浅出地解读这种复杂的民族特性,去剖析这种看似矛盾的特质是如何共同塑造了日本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和文化发展。它是否能解答,为何一个民族可以在艺术上追求极致的柔美,又能在历史上展现出令人咋舌的破坏力?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罗列,更是一种对日本民族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一种能够解释这种“柔美”与“暴力”之间微妙而又不可分割联系的理论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