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数字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实验
:16.00元
售价:10.9元,便宜5.1元,折扣68
作者:刘瑜,朱秀昌著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8-12-01
ISBN:97875635175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本书是与朱秀昌、刘峰、胡栋编著的《数字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修订版)相配套的实验教材,也可单独使用。所提供的实验是根据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利用Visual C 基本实验平台和MATLAB工具软件,对图像处理和图像通信(编码)的基本算法进行编程和实现。
本实验教材分两部分:部分(共4章)是图像实验基础部分,主要介绍数字图像处理系统、Visual C 数字图像编程基础和MATLAB数字图像编程基础;第2部分是数字图像实验编程设计部分,包含16个实验单元,基本涵盖了图像处理和图像编码的基本内容。本书可作为从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应用和广播电视等专业学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完成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实验的指导参考书。
第五段评价: 关于“图像通信”这部分内容,这本书的处理显得尤为单薄。在数字图像处理的章节结束后,关于图像在网络传输、压缩编码(如JPEG/MPEG的深层原理)以及相关的信道编码和调制解调技术介绍得非常仓促和表面化。它似乎将图像通信仅仅看作是图像处理的附属品,而非一个独立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例如,在讨论图像的信源编码时,缺乏对不同压缩标准背后权衡取舍的深入分析,也没有探讨实际通信系统中带宽限制、延迟和误码率对最终图像质量的影响。这种割裂式的叙述,使得整本书的体系结构不够完整和平衡。一个合格的实验指导书,理应能构建起从图像生成、处理、再到可靠传输的完整链条,但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有所欠缺,留下了相当大的知识空白。
评分第四段评价: 从作者的行文风格来看,这本书的受众定位似乎非常明确,倾向于那些已经具备扎实数学和信号处理基础的研究人员。书中大量使用了高度专业化的术语,而且在引入这些术语时,鲜有提供易于理解的背景解释或比喻。对于初学者,尤其是那些从非计算机或电子信息专业背景转入图像处理领域的读者,这本书的门槛设置得过高了。它要求读者在阅读之前就已经对离散信号处理、随机过程等领域有深入的理解,否则,光是理解书中的术语和推导过程,就会耗费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尝试带着一种希望获得清晰引导的心态去阅读,但最终发现,作者更像是与同行在进行一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而不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缺乏必要的循序渐进和知识铺垫,使得本书的教育价值大打折扣,更像是一本高级参考手册而非入门教材。
评分第三段评价: 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设计,也着实让人捏了一把汗。尽管内容是核心,但阅读体验同样重要。这本书的插图和图示质量普遍不高,许多关键的算法流程图看起来模糊不清,甚至有些图例的标注也显得不够精确。在讲解一些复杂的算法原理时,如果能有高质量的、清晰的示意图辅助理解,会事半功倍。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欠缺,很多地方需要读者反复阅读文字描述才能勉强理解其工作机制。更令人困惑的是,书中的一些示例代码片段(如果能称之为代码片段的话)都是以伪代码的形式出现的,缺乏真实可运行的编程语言实现。这意味着,读者即便理解了背后的原理,也无法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验证和调试。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削弱了“实验”二字应有的实践意义,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纸上谈兵的无力感。
评分第一段评价: 初次翻阅这本号称“数字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实验”的书籍,我内心充满了期待,毕竟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图像处理与通信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似乎更偏向于理论的深度挖掘,而非我所期待的那种动手实践的引导。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阐述一些基础的数学原理,比如傅里叶变换在图像域和频域中的复杂推导,以及一些深奥的统计学模型在图像分析中的应用。坦白说,对于一个希望快速上手实践操作的读者来说,这些理论的铺垫显得有些过于冗长和抽象。书中对具体软件工具的使用讲解得非常有限,甚至连一些常用的编程库函数如何调用也只是轻描淡写地带过。这让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偏重于学术研究的教科书,而不是一本侧重于工程实践的实验指南。如果读者希望通过这本书掌握如何用代码实现一个完整的图像去噪或压缩算法,恐怕会感到力不从心。对于那些希望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的人来说,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评分第二段评价: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给我一种非常“传统”的感觉,仿佛是上个世纪的教材风格。开篇部分对于图像采集和显示的基本概念介绍得非常详尽,但当我真正进入到核心的图像处理部分时,却发现许多关键技术的介绍都显得不够“与时俱进”。例如,在提到图像增强时,重点还在于传统的直方图均衡化和一些线性的滤波方法,对于近年来大行其道的深度学习在图像超分辨率和风格迁移方面的应用,几乎只字未提。这种内容上的滞后性,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打折扣。毕竟,现代的图像处理领域早已被深度学习模型所主导,一个不包含这些前沿内容的实验指导,无疑是脱离了行业前沿的。我本以为能看到很多关于CNN或GAN在图像处理中的实际案例,结果却发现更多的是对经典算法的复述,这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免感到有些枯燥和乏味。对于追求新知和技术迭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更新速度明显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