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 叶圣陶先生的作品给人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篇篇寓意深远,本书选入他的多篇散文,读者可从中一窥叶圣陶先生散文创作的风格及真髓。
2. 叶圣陶先生的散文内容丰富,题材各异,语言幽默,风格恬淡,充分显示了他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非常值得一读。
3. 叶圣陶的散文在中国现代散文中独具特色,这本散文集典型而精致、可读性强、细细品味、其乐无穷。
4.阿英称赞:叶圣陶的每一篇小品,真不啻是一首非常成功的,优美的,人生之诗。
媒体评论
你要从他(叶圣陶)的作品中寻找惊人的事,不一定有;然而即在初无惊人处,有他那种净化升华人的品性的力量。
——茅盾
他(叶圣陶)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他写文字时,往往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开始及中间,停笔踌躇时绝少。
——朱自清
目录
辑 没有秋虫的地方
生活/003
诗的泉源/007
口的蜜/012
在西安看的戏/015
骨牌声/023
藕与莼菜/027
没有秋虫的地方/030
卖白果/032
昆曲/035
牵牛花/039
看月/041
秋/043
暮/052
以画为喻/055
牛/059
客语/062
说书/068
桡夫子/072
三种船/075
天井里的种植/085
深夜的食品/090
骑马/094
几种赠品/099
掮枪的生活/103
过节/107
第二辑 一个少年的笔记
驾长/111
略谈雁冰兄的文学工作/114
夏丏尊先生逝世/118
“生活教育”——怀念陶行知先生/122
朱佩弦先生/124
纪念杨贤江先生/130
回忆瞿秋白先生/133
记徐玉诺/135
胡愈之先生的长处/141
邻舍吴老先生/144
好友宾若君/148
邻居/156
两法师/167
一个少年的笔记/175
书桌/180
我们的骄傲/187
第三辑 坐羊皮筏到雁滩
记游洞庭西山/195
过三峡/200
从西安到兰州/206
游临潼/214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223
登赐儿山/228
我坐了木船/231
游了三个湖/234
坐羊皮筏到雁滩/239
林区二日记/245
游中山陵记/252
第四辑 诚实的自己的话
侮辱人们的人/255
中国人站起来了/258
我和儿童文学/260
莫遗忘/265
“天气好啊!”/268
从焚书到读书/270
过去随谈/272
生命和小皮箱/280
诚实的自己的话/282
寒晓的琴歌/287
丛墓似的人间/290
我们与绅士/294
谈成都的树木/298
“瓶子观点”/301
苍蝇/304
暴露/310
立志自学/313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生活
乡镇上有一种“来扇馆”,就是茶馆,客人来了,才把炉子里的火扇旺,炖开了水冲茶,所以得了这个名称。每天上午九十点钟的时候,“来扇馆”却名不副实了,急急忙忙扇炉子还嫌来不及应付,哪里有客来才扇那么清闲?原来这个时候,镇上称为某爷某爷的先生们睡得酣足了,醒了,从床上爬起来,一手扣着衣扣,一手托着水烟袋,就光降到“来扇馆”里。泥土地上点缀着浓黄的痰,露筋的桌子上满缀着油腻和糕饼的细屑;苍蝇时飞时止,忽集忽散,像荒野里的乌鸦;狭条板凳有的断了腿,有的裂了缝;两扇木板窗外射进一些光亮来。某爷某爷坐满了一屋子,他们觉得舒适极了,一口沸烫的茶使他们神清气爽,几管浓辣的水烟使他们精神百倍。于是一切声音开始散布开来:有的讲昨天的赌局,打出了一张什么牌,就赢了两底;有的讲自己的食谱,西瓜鸡汤下面,茶腿丁煮粥,还讲怎么做鸡肉虾仁水饺;有的讲本镇新闻,哪家女儿同某某有私情,哪家老头儿娶了个十五岁的侍妾;有的讲些异闻奇事,说鬼怪之事不可不信,不可全信。有几位不开口的,他们在那里默听,微笑,吐痰,吸烟,支颐,遐想,指头轻敲桌子,默唱三眼一板的雅曲。迷蒙的烟气弥漫一室,一切形一切声都像在云里雾里。午饭时候到了,他们慢慢地踱回家去。吃罢了饭依旧聚集在“来扇馆”里,直到晚上为止,一切和午前一样。岂止和午前一样,和昨天和前月和去年和去年的去年全都一样。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城市里有一种茶社,比起“来扇馆”就像大辂之于椎轮了。有五色玻璃的窗,有仿西式的红砖砌的墙柱,有红木的桌子,有藤制的几和椅子,有白铜的水烟袋,有洁白而且洒上花露水的热的公用手巾,有江西产的茶壶茶杯。到这里来的先生们当然是非常大方,非常安闲,洪亮的语音表示上流人的声调,顾盼无禁的姿态表示绅士式的举止。他们的谈话和“来扇馆”里大不相同了。他们称他人不称“某老”就称“某翁”;报上的记载是他们谈话的资料,或表示多识,说明某事的因由,或好为推断,预测某事的转变;一个人偶然谈起了某一件事,这就是无穷的言语之藤的萌芽,由甲而及乙,由乙而及丙,一直蔓延到癸,癸和甲是决不可能牵连在一席谈里的,然而竟牵连在一起了;看破世情的话常常可以在这里听到,他们说什么都没有意思都是假,某人干某事是“有所为而为”,某事的内幕是怎样怎样的;而赞誉某妓女称扬某厨司也占了谈话的一部分。他们或是三三两两同来,或是一个人独来;电灯亮了,坐客倦了,依旧三三两两同去,或是一个人独去。这都不足为奇。可怪的是明天来的还是这许多人;发出洪亮的语音,做出顾盼无禁的姿态还同昨天一样;称“某老”“某翁”,议论报上的记载,引长谈话之藤,说什么都没有意思都是假,赞美食色之欲,也还是重演昨天的老把戏!岂止是昨天的,也就是前月,去年,去年的去年的老把戏。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上海的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谁能计算他们的数目。车马的喧闹,屋宇的高大,相形之下,显出人们的混沌和微小。我们看蚂蚁纷纷往来,总不能相信他们是有思想的。马路上的行人和蚂蚁有什么分别呢?挺立的巡捕,挤满电车的乘客,忽然驰过的乘汽车者,急急忙忙横穿过马路的老人,徐步看玻璃窗内货品的游客,鲜衣自炫的妇女,谁不是一个蚂蚁?我们看蚂蚁个个一样,马路上的过客又哪里有各自的个性?我们倘若审视一会儿,且将不辨谁是巡捕,谁是乘客,谁是老人,谁是游客,谁是妇女,只见无数同样的没有思想的动物散布在一条大道上罢了。游戏场里的游客,谁不露一点笑容?露笑容的就是游客,正如黑而小的身体像蜂的就是蚂蚁。但是笑声里面,我们辨得出哀叹的气息;喜愉的脸庞,我们可以窥见寒噤的颦蹙。何以没有马路上会一个动物也没有?何以没有游戏场里会找不到一个笑容?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我们丢开优裕阶级欺人阶级来看,有许许多多人从红绒绳编着小发辫的孩子时代直到皮色如酱须发如银的暮年,老是耕着一块地皮,眼见地利确是生生不息的,而自己只不过做了一柄锄头或者一张犁耙!雪样明耀的电灯光从高大的建筑里放射出来,机器的声响均匀而单调,许多撑着倦眼的人就在这里做那机器的帮手。那些是生产的利人的事业呀,但是……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一切事情用时行的话说总希望它“经济”,用普通的话说起来就是“值得”。倘若有一个人用一把几十位的大算盘,将种种阶级的生活结一个总数出来,大家一定要大跳起来狂呼“不值得”。觉悟到“不值得”的时候就好了。
内容推荐
人的一生中总是会怀有情感和感悟,一生中往事依依,满是细腻与温情。本书精心选录了叶圣陶先生的若干篇经典散文,或取材于微妙的生活琐事,语言朴实细腻,小中见大,生活趣事中可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或收录作者记录结识的文人朋友、邻居等人物的文章,读者可从作者的叙述中了解到当年的人文风貌;或收录作者的游记,其对自然美景描写细致,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或收录作者剖析社会世相、谈人生处世的文章,构思新颖,真知灼见自见其中。读罢你会觉得,你的人生不再孤独
作者简介
我得说,刚拿到这本《叶圣陶散文(踏花归去马蹄香) 经典散文精华 叶圣陶作品随笔文集经典文学书籍 名家作品散文集杂文集百味》时,内心是带着一丝好奇和期待的。叶圣陶先生的名字,在我脑海中早已是“教育家”、“文学家”的代名词,而他的散文,更是我接触文学的启蒙之一。这次能系统性地阅读他的散文集,感觉就像是故友重逢,又仿佛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心灵之门。这本书的编排也很用心,每一篇都像是经过精心挑选,涵盖了叶圣陶先生创作生涯中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童年回忆和乡村生活的篇章,那份纯真质朴的情感,那种对自然的热爱,在字里行间流淌,让人回味无穷。他的文字总是那么平易近人,却又蕴含着深邃的意境。读他写落花、写流水,都能从中感受到一种生命的韵律,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淡淡伤感,又包含着对生活的热忱。这本书不只是阅读,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让我在浮躁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宁静的力量,也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发现它们同样美好而有意义。
评分这本书《叶圣陶散文(踏花归去马蹄香) 经典散文精华 叶圣陶作品随笔文集经典文学书籍 名家作品散文集杂文集百味》,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带来了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起初,我以为这会是一本相对严肃、说教式的作品集,但事实并非如此。叶圣陶先生的散文,以其独有的温和与睿智,巧妙地将人生感悟融入对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之中。我尤其被他那些关于教育、关于儿童的篇章所打动,他看待孩子们的视角是那么平等、那么充满尊重,字里行间流露出深切的关爱和对未来的期盼。同时,他对自然景色的描摹也绝非简单的堆砌,而是融入了他对生命、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他笔下的每一棵草、每一片叶,都仿佛有了灵魂,与作者的心灵产生了共鸣。我反复阅读了其中关于季节更替、关于四季风物的段落,总能从中感受到一种生命的轮回之美,一种顺应自然的哲学。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叶圣陶先生的另一面——一个观察敏锐、情感细腻、思想深刻的智者,他的文字,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有力。
评分坦白讲,我之前对叶圣陶先生的认识主要停留在他的教育理念和一些比较知名的作品上,所以拿到《叶圣陶散文(踏花归去马蹄香) 经典散文精华 叶圣陶作品随笔文集经典文学书籍 名家作品散文集杂文集百味》这本书时,是带着一份探索的心态。读下来之后,我发现他的散文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辽阔。这本书的选篇非常到位,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更有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我特别喜欢那些描写平凡生活片段的篇章,他能够从最普通的事情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义,比如一篇写“稻花香”的文章,短短几百字,却让我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看到了农民的辛勤,甚至从中体会到了中国乡村那种淳朴而美好的生活气息。他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自然流淌,却又充满了力量。读他的文章,就像是在与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对话,他不会生硬地灌输道理,而是通过生动的叙述,让你自己去感悟、去思考。这本书,让我对叶圣陶先生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教育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热爱他的文字。
评分这次收到《叶圣陶散文(踏花归去马蹄香) 经典散文精华 叶圣陶作品随笔文集经典文学书籍 名家作品散文集杂文集百味》,实在是一次意外的惊喜。说实话,我一开始对“散文集”的预期是偏向于一些抒发个人情感的文字,但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大开眼界。叶圣陶先生的散文,远不止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他更擅长用一种平和而深刻的视角,去审视和描绘周遭的世界。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其中一些关于社会观察的篇章,他并没有使用激烈的言辞,而是通过一些细腻的观察和朴实的语言,就能够揭示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引人深思。同时,他对于自然风物的描绘也极具特色,不仅仅是写景,更是写情,写景中融入了他对生命、对自然的理解和尊重。读他写“烟雨”、“写“秋叶”,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澹然中的力量,那种不动声色的智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多维度的叶圣陶先生,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家,更是一位深刻的思想者。他的文字,如同陈年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越发觉得其魅力所在。
评分这本《叶圣陶散文(踏花归去马蹄香) 经典散文精华 叶圣陶作品随笔文集经典文学书籍 名家作品散文集杂文集百味》,拿到手里的时候,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书名中蕴含的诗意吸引了。我一直对叶圣陶先生的作品颇有好感,他那种温润细腻的文风,总能轻易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此。翻开第一页,我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的乡村,目光所及之处,是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悟。他笔下的景物,无论是晨曦中露珠的光泽,还是夕阳下炊烟的袅袅,都充满了生命力,仿佛能让你身临其境,嗅到泥土的芬芳,听到虫鸣鸟叫。更让我着迷的是,叶圣陶先生并非仅仅描绘景物,他更善于在寻常生活中挖掘出不寻常的哲思。一篇篇散文,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窗口,让我窥见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他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读他的文章,就像与一位智者对谈,能从中汲取到智慧的养分,涤荡心灵的尘埃。这本书就像一汪清泉,在喧嚣的尘世中,给予我片刻的宁静与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