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散文 不完才是人生 经典散文精华 季羡林作品随笔文集经典文学书籍 名家作品散文集杂文集百味人

季羡林散文 不完才是人生 经典散文精华 季羡林作品随笔文集经典文学书籍 名家作品散文集杂文集百味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季羡林
  • 散文
  • 随笔
  • 文学
  • 经典
  • 人生
  • 杂文
  • 名家
  • 文化
  • 中国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梓濠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
ISBN:9787830002121
商品编码:29763477500
丛书名: 季羡林散文(不完满才是人生)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具体描述

季羡林散文:不完满才是人生

编辑推荐

1. 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本书选入他的多篇散文,读者可从中一窥季羡林先生散文创作的风格及真髓。

2. 学贯中西的季羡林先生也是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淳朴、隽永、平易、深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他的人生哲学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不完满才是人生。

3.语文新课标推荐篇目全新收录,囊括《人生》《不完满才是人生》《人生漫谈》等经典篇目。

4.装帧清新别致,双色印刷,配有多幅精美图片,是典藏的之选。

目 录

辑 人生漫谈

 

   人生  /  003

   再谈人生  /  006

   三论人生  /  008

   人生漫谈  /  011

   人生之美  /  016

   禅趣人生  /  019

   人生小品  /  024

   不完满才是人生  /  029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  033

   生命的价值  /  036

   如何利用时间  /  041

   缘分与命运  /  043

   漫谈伦理道德  /  046

第二辑 耄耋之言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  059

   一个老留学生的话  /  067

   老年十忌  /  073

   走运与倒霉  /  091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  093

   难得糊涂  /  097

   老少之间  /  100

   做人与处世  /  103

   三思而行  /  106

   知足知不足  /  108

   有为有不为  /  111

   老马识途  /  115

   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  /  117

   爱情  /  120

   论压力  /  126

第三辑 反躬自省

 

   我写我  /  131

   我的座右铭  /  134

   我的怀旧观  /  136

   我的美人观  /  140

   十年回顾  /  146

   赋得的悔  /  154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  162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  /  195

   反躬自省  /  201

   八十述怀  /  211

   九十述怀  /  216

   九三述怀  /  228

   九十五岁初度  /  234

第四辑 寄情于物

 

   枸杞树  /  241

   马缨花  /  247

   夹竹桃  /  252

   洛阳牡丹  /  257

   登庐山  /  260

   火车上观日出  /  265

   游小三峡  /  268

   观秦兵马俑  /  274

   观天池  /  280

   延边行  /  286

   北戴河杂感  /  301

   火焰山下  /  304

   登蓬莱阁  /  310

   还乡记  /  315

 

媒体评论

做学问应该像北京大学的季羡林那样。

——胡适

 

恩师享寿98岁,在其漫长而辉煌的一生中……只有散文创作是和老人家相伴*久的,时间超过了80年……作为季门弟子,我深深地感谢出版方独具心思的编选工作。我由衷地相信,这样一套书,一定会受到读者朋友的欢迎和喜爱。

——学者、季羡林关门弟子 钱文忠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20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文学的*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

——钟敬文(中国民俗学之父、散文家 )

  在线读 难得糊涂
清代郑板桥提出来的亦书写出来的“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在中国,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一直到,二百多年过去了,但在人们的文章里,讲话里,以及嘴中常用的口语中,这四个字还经常出现,人们都耳熟能详。
我也是“难得糊涂”党的成员。
不过,在近几个月中,在经过了一场大病之后,我的脑筋有点开了窍。我逐渐发现,糊涂有真假之分,要区别对待,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什么叫真糊涂,而什么又叫假糊涂呢?
用不着作理论上的论证,只举几个小事例就足以说明了。例子就从郑板桥举起。
郑板桥生在清代乾隆年间,所谓康乾盛世的下一半。所谓盛世历代都有,实际上是一块其大无垠的遮羞布。在这块布下面,一切都照常进行。只是外寇来得少,人民作乱者寡,大部分人能勉强吃饱了肚子,“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了。高统治者的宫廷斗争,仍然是血腥淋漓,外面小民是不会知道的。历代的统治者都喜欢没有头脑没有思想的人;有这两个条件的只是士这个阶层。所以士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的眼中钉。可离开他们又不行。于是胡萝卜与大棒并举。少部分争取到皇帝帮闲或帮忙的人,大致已成定局。等而下之,一大批士都只有一条向上爬的路——科举制度。成功与否,完全看自己的运气。翻一翻《儒林外史》,就能洞悉一切。但同时皇帝也多以莫须有的罪名大兴文字狱,杀鸡给猴看。统治者就这样以软硬兼施的手法,统治天下。看来大家都比较满意。但是我认为,这是真糊涂,如影随形,就在自己身上,并不“难得”。
我的结论是:真糊涂不难得,真糊涂是愉快的,是幸福的。
此事古已有之,历代如此。楚辞所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所谓“醉”,就是我说的糊涂。
可世界上还偏有郑板桥这样的人,虽然人数极少极少,但毕竟是有的。他们为天地留了点正气。他已经考中了进士。据清代的一本笔记上说,由于他的书法不是台阁体,没能点上翰林,只能外放当一名知县,“七品官耳”。他在山东潍县做了一任县太爷,又偏有良心,同情小民疾苦,有在潍县衙斋里所作的诗为证。结果是上官逼,同僚挤,他忍受不了,只好丢掉乌纱帽,到扬州当八怪去了。他一生诗书画中都有一种愤懑不平之气,有如司马迁的《史记》。他倒霉就倒在世人皆醉而他独醒,也就是世人皆真糊涂而他独必须装糊涂,假糊涂。
我的结论是:假糊涂才真难得,假糊涂是痛苦,是灾难。
 

内容简介 ·

本书精选了季羡林先生*经典的谈人生的散文。这些散文,淳朴、隽永、平易、深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无论是咏物、忆旧,还是叙事、写景,均表现出作者观察事物、认识世事的独特眼光和深刻思想,抒发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给人以深刻启迪。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国际东方学大师,中国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精通12国语言,北京大学终身教授。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季羡林全集》等。


《季羡林散文:不完才是人生》内容简介 《季羡林散文:不完才是人生》是一部汇集了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晚年散文精华的经典之作。本书精选了季老人生最后十年的随笔、杂文、回忆录片段,生动展现了一位学者的豁达胸襟、深邃智慧与人生哲理。全书围绕“不完才是人生”这一核心思想,以其独特的笔触,描绘了季老在学术、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点滴感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洞察与真挚热爱。 一、生命不息,求索不止:学者的治学之道与人生态度 季羡林先生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尤其在东方语言学、印度学、佛教文化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本书中的许多篇章,都深刻反映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知识的永恒追求。《不完才是人生》并非仅仅是学术论著的摘录,而是将学者的治学精神巧妙地融入对人生百态的描绘之中。 在《我的童年》等回忆性散文中,季老追溯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儿时读书的珍视,以及早期形成的对知识的渴望。即使在晚年,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他对语言文字的细致考究,对不同文化的深入理解,都体现在他那些充满学识的文字中。然而,他并非将学术禁锢在象牙塔中,而是以一种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学问的乐趣与人生哲理相结合。 本书中的文章,常常在谈论某个历史典故、某个文化现象时,自然而然地引申出对人生道理的思考。例如,他对古代贤哲思想的解读,往往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从中提炼出对现代人有益的人生启示。他强调“学海无涯”,但更强调“学海泛舟”的乐趣,以及在不断学习中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这种“不完”的态度,既是对学术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敬畏。他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地探索、学习和成长,即便年岁渐长,也应保持一颗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人间烟火,情深意长:家国情怀与生活细节的温度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最动人之处在于其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学者,更是一位有血有肉、充满人情味的长者。《不完才是人生》充分展现了这一点。 书中,他深情回忆了与家人、朋友相处的点滴时光。那些关于亲人的温暖叙述,如对母亲的思念,对子女的关怀,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他对故乡的眷恋,对祖国日新月异发展的欣慰,也字字句句流露出深沉的爱国情怀。尤其在他晚年,面对动荡的世界和复杂的社会变迁,他依然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用平和的语言表达对和平、对美好的向往。 他笔下的生活,充满了人间烟火气。他会描绘自己日常的饮食起居,也会谈论他对养生之道的心得。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在他的笔下却变得生动有趣,充满了生活的智慧。他对一只鸟、一朵花的观察,都能化为对生命微妙之处的感悟。这种对生活的热爱,使得他的文章充满了温度,也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位智者的平易近人。 他笔下的“不完”,也体现在对情感的理解上。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人生中最宝贵的部分。亲情、友情、爱情,都需要用心去经营,去呵护。而这种经营和呵护,本身也是一个“不完”的过程,需要持续的付出和理解。 三、豁达人生,智慧闪光:晚年哲思与人生境界的升华 《不完才是人生》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季羡林先生晚年所提炼出的人生哲理。经历了风雨,看透了世事,他在晚年展现出一种超脱的智慧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不完”二字,是理解季老晚年思想的关键。他认为,人生没有真正的“完满”,有缺憾、有遗憾、有未竟之事,才是人生的常态。正是这些“不完”,促使我们不断前行,不断学习,不断体验。一个真正“完满”的人生,反而可能走向停滞和衰败。他以一种积极的视角看待人生的不确定性和不完美,认为正是这些因素,赋予了生命更多的可能性和探索的动力。 他对“苦”与“乐”的辩证理解,也十分深刻。他并不回避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但他认为,正是经历了这些,才能更加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和幸福。他提倡用一种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学会“随遇而安”,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本书的杂文部分,尤其体现了他对社会现象的犀利观察和深刻反思。但他并非以批判为主,而是更多地以一种温和的、充满智慧的方式,点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他的批评,往往带着一种长者的关怀,希望社会能够变得更加美好。 季老的人生境界,是经历了漫长岁月沉淀后的智慧结晶。他看淡名利,不追求虚浮的物质享受,而是将精力投放在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对人生真谛的追寻上。他对“淡泊明智”的推崇,对“知足常乐”的践行,都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 四、语言之美,风格之韵:独特文笔的魅力 季羡林先生的语言,是其散文作品的一大特色。他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又蕴含深意;行文流畅自然,读来令人心生愉悦。 他的语言,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文人的雅致。他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道理具象化,使得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他的幽默感,也常常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 阅读《不完才是人生》,仿佛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一位慈祥的长者在与你分享他的人生感悟。他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矫揉造作的痕迹,而是如一股清泉,涤荡着读者的心灵。 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力求体现季老散文的风格,简洁而雅致,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加专注于文字本身,感受其中的智慧与温度。 总结 《季羡林散文:不完才是人生》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人生教科书。它以季羡林先生晚年的智慧和感悟,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真谛。书中关于求知、关于亲情、关于友情、关于人生态度的一切,都指向同一个核心——“不完才是人生”。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对生命永恒的探索与热爱。 阅读此书,读者将能够从季老的文字中汲取力量,学会以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以求知的热情拥抱世界,以深沉的情感珍视身边的一切。在浮躁喧嚣的时代,这本书如同一剂清凉剂,提醒我们回归生命的本质,体会“不完”的乐趣,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也是一份馈赠给所有追求生命意义的人们的珍贵礼物。

用户评价

评分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总有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感,读来让人心生宁静。他的文字,没有惊涛骇浪般的跌宕起伏,却能在平淡叙述中悄然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我尤其喜欢他笔下那些关于童年、故乡、以及与人交往的点滴回忆。那些场景,即便我已经远离,却能通过他的文字再次鲜活起来,仿佛昨日重现。他描绘的北平的胡同,夏日的蝉鸣,冬日的炉火,都带着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人忍不住想念起那些质朴而温暖的时光。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回忆中总能融入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不生硬,不说教,而是如春风化雨般,在不经意间启迪读者。这种将个人经历与普遍人生感悟相结合的能力,是许多作家难以企及的。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力量和感悟,仿佛与一位睿智的长者促膝长谈,受益匪浅。他的语言朴实无华,却有着强大的穿透力,能直抵人心,让人在阅读中找到共鸣,也找到慰藉。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如同踏入了一个充满智慧与温情的精神花园。季羡林先生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能将宏大的哲学思考,融于日常生活点滴之中,既有高度,又不失温度。我被他那些关于“杂”与“全”的辩证思考深深吸引,他认为“杂”才能成就“全”,这种观点打破了我以往对事物的刻板印象,引发了我对人生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他用自己的经历,生动地阐释了“不完”即是“完”的境界,这种看似矛盾却充满哲理的观点,让我对人生的得失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笔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他与外国友人的交往,他对待人生的态度,都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学者的广博学识和作为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他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如涓涓细流,缓缓渗透,滋润心田。读他的书,不仅仅是阅读,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和升华,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豁达的态度。

评分

这次偶然得遇季羡林先生的这本集子,真是如同拾到了一件稀世珍宝。他的文字,不是那种追求辞藻华丽、故作高深的风格,而是返璞归真,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关于“不完”的思考,这种“不完”并非指遗憾,而是一种豁达的人生观,一种对未知和未完成的接纳和欣赏。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和从容。读他的文章,我仿佛能看到一位饱经风霜却依然心怀赤子之心的老人,在向我们娓娓道来他的人生哲学。他笔下的历史细节,对文化的反思,以及对人性的理解,都显得那么透彻和睿智。有时候,我会停下手中的书,陷入沉思,反思自己的人生,反思自己所处的世界。这种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文字,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他让我明白,人生并非一定要追求完美和圆满,接纳不完美,拥抱不确定,或许才是更成熟、更豁达的生活态度。

评分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阅读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始终是我人生中的一种享受。他的散文,像一股清泉,涤荡着心灵的尘埃,带来一种宁静而致远的感受。我尤其喜爱他那些关于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的篇章。在这些文字中,我看到了一个学者严谨治学的态度,也看到了他对东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他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将枯燥的学术话题,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融入个人经历,使得读者在轻松阅读中,也能领略到知识的魅力。他对于古老文明的热爱,对于文化传承的思考,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让我们意识到,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珍视和传承那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用自己的笔,连接了过去与现在,连接了东方与西方,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广阔而深邃的精神世界。读他的书,不仅仅是阅读文字,更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它收录了季羡林先生的经典散文。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窥见了一个伟大灵魂的内心世界。他的文字,有时幽默风趣,有时深沉内敛,但始终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我被他那些充满生活智慧的段子逗得哈哈大笑,也被他那些对人生困境的坦然描写所感动。他似乎没有什么不能用轻松幽默的笔触去描绘,即便是面对生老病死,也带着一种豁达和超然。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于身处压力和焦虑中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鼓舞。他教会我们,如何在一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乐观。他的文字,就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而有力量,驱散了内心的阴霾,带来了希望和勇气。读他的书,就好像在和一位智者对话,他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最深刻的人生真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