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文房四谱蕉窗九录 | 作者 | 苏易简,张立 点校;项元汴,尹意 点 |
| 定价 | 36.00元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34050992 | 出版日期 | 2016-10-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文房四谱》五卷,含《笔谱》二卷和《砚谱》《纸谱》《墨谱》各一卷,前有序文一。各谱体例大致相同,首先叙事,次讲制作,三是杂说,四为辞赋。叙事重在说明定义、沿革及产地;制作重在介绍制造技术;杂说讲述典故和轶闻;辞赋汇集历代有关“文房四宝”的诗词、文章。《蕉窗九录》是一部札记性著作,按纸录、墨录、笔录、研录、帖录、书录、琴录、香录的顺序编排。前有文彭序。 |
| 作者简介 | |
| 苏易简,字太简,宋朝人,籍贯梓州铜山。太平兴国五年状元。累官参知政事,以礼部侍郎出知邓州,移陈州卒。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墨林居士等,明朝人,籍贯浙江嘉兴。为项忠后裔,为明代收藏家、鉴赏家。 |
| 目录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编辑推荐 | |
| 晋郭璞《笔赞》即认为笔“经纬天地,错综群艺。日用不知,功盖万世”,后汉李尤《砚铭》则言“书契既造,砚墨乃陈。篇籍永垂,纪志功勋”,而西晋傅咸撰《纸赋》也赞纸“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真。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古人收集整理历代有关笔墨纸砚之渊源、制造、传说等文献资料,编次成书,以方便后之览者。其中,《文房四谱》和《蕉窗九录》乃同类书中较为典型者。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这本书的整体气韵非常独特,它成功地捕捉到了一种文人特有的那种内敛而又自得其乐的氛围。阅读体验上,它提供了一种难得的“慢”节奏。不同于那些信息爆炸式的现代读物,这里的文字需要你放慢速度,去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典故和韵味。我个人体会到,只有当你放下外界的喧嚣,专注于文本时,那些深藏在字里行间的精致趣味才会逐渐浮现出来。这种阅读体验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感,是其他快速消费的读物无法比拟的。它引导着读者去关注“物”与“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精神上的滋养,让人在反复品读中获得新的感悟。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校注工作做得相当扎实,这对于理解古代文献的精髓至关重要。可以看到点校者和校注者在考据上的严谨态度,许多晦涩难懂的词句都配有详尽的注释和白话解释,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像我这样对专业领域了解不深的人也能窥见古人的智慧。这种细致入微的工作,无疑是为后来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特别欣赏其中几处对于特定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的补充说明,它们像一扇扇窗户,让我得以更全面地把握文本背后的时代脉络。与其说是在读一本注释本,不如说是在一位博学的长者指导下进行一次深入的文化考察。这种深入浅出的处理方式,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学术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真正体现了学术研究的温度。
评分从内容上看,这本书的选材和编排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视角,它似乎在描绘一个特定时期文人心中的理想生活图景。我读到某些篇章时,能感受到那种对日常器物、园林布置乃至笔墨纸砚的精微观察和珍视,这与现代人追求效率和极简主义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雅”的极致追求,体现在对每一个细节的苛求上,令人深思。它不是在教我们如何生活,而是在展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将审美融入柴米油盐的境界。这种生活哲学的渗透,让阅读过程充满了一种静谧的愉悦感,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格调的文人雅集中,耳边是潺潺的流水声和轻微的笔触声。
评分我尝试将这本书与其他类似题材的古籍进行对比,发现它在取舍和侧重点上有着非常鲜明的个性。它似乎不满足于仅仅是知识的罗列,而是力求构建一套完整的审美体系和精神寄托。比如,在描述某一种文房用品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材质和功能的介绍上,而是将这种物品与个人的心境、修养以及当时的文化思潮紧密结合起来。这种深层次的关联,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你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新的联结点。这种高屋建瓴又兼顾微末的叙事手法,使得整本书显得既有广博的视野,又不失细腻的入微之处,展现出极高的编纂水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别出心裁,拿到手里就有一种厚重而典雅的感觉。从封面到内页的排版,都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特别是纸张的选择,那种微微泛黄的质感,搭配着清晰的字体,让人在阅读时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文人墨客的时代。我特地留意了一下装帧的工艺,看得出是用心去复刻传统书籍的韵味,而不是简单地批量生产。那种墨香隐约的气息,即便是印刷品,也传递出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这种对传统工艺的尊重,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阅读材料,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每次翻开它,都会被那种沉静的、充满历史厚度的气息所感染,让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处可以沉淀下来的精神角落。整体来看,这本书的实体感和美学价值,完全超越了普通出版物的范畴,称得上是精心制作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