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国语·战国策 | 作者 | (春秋)左丘明,(西汉)刘向 |
| 定价 | 299.00元 | 出版社 | 线装书局 |
| ISBN | 9787512008908 | 出版日期 | 2013-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盒装 |
| 内容简介 | |
《国语》是中国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
| 作者简介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目录 | |
| 国语 |
| 编辑推荐 | |
| 《国语》开创了以国分类的国别史体例,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另外,其缜密、生动、精炼、真切的笔法,对后世进行文学创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 文摘 | |
|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在阅读体验上,我必须提到一点,那就是关于版本校勘和注释的深度。我手里拿着的这个版本,显然在学术考据上是下过真功夫的。它不像某些普及本那样,为了追求流畅性而大量删减或简化了原文中的一些晦涩的古语和典故。相反,它保留了相当的“原汁原味”,然后在脚注处提供了详尽的解释。这种处理方式非常尊重读者,给予了我们去探究原始文本深度的自由。对于那些对古代汉语和特定历史背景知识有一定了解的读者而言,这些注释简直是如虎添翼,它解答了阅读过程中那些细微的疑惑,让我能更准确地把握作者(或编者)想要传达的特定语境下的含义。这种严谨的态度,是判断一本严肃古籍整理本价值的关键所在,也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敬畏之心。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关键性的历史分歧点所做的对比说明,体现了极高的学术视野。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线装书局的出品,果然在传统工艺上下了不少功夫。封面那种略带粗粝感的纸张,触感温润,带着一股子古朴的书卷气。我拿到手的时候,小心翼翼地翻开,那些用传统工艺装订的线绳,工整而又带着一丝手工的随意感,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内页的纸张选得也好,米黄色调,对眼睛非常友好,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排版上,保留了古籍的韵味,字距和行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既能保证阅读的流畅性,又不失典雅大方。特别是那些细小的朱墨批注和校勘标记,虽然我还不确定它们是否是原书的精髓再现,但这种视觉上的丰富性,确实提升了阅读的仪式感。对于一个痴迷于传统文化和精美印刷品的读者来说,光是抱着它坐在书桌前,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使得这本书在如今这个追求快速复制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让人忍不住想把它供奉起来,而不是随手丢在茶几上。它唤醒了我对纸质书那种近乎偏执的爱恋。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类书籍通常是抱着一种“收藏”的心态多于“阅读”的心态,毕竟那些厚重的史料往往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时间去啃食。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感掌握得非常好,它没有陷入纯粹的史实罗列,而是巧妙地融入了大量引人入胜的细节和人物侧写。比如对某位谋士在关键时刻的心理活动描写,虽然是后人根据史料推测或演绎的,却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张力。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自觉地被卷入了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背景之中,开始好奇秦国是如何一步步壮大,那些游说的游士们又是怀着怎样的抱负和无奈。这种代入感,是很多严肃的历史著作难以提供的。它成功地将枯燥的政治斗争,转化成了一部充满戏剧冲突和人物命运起伏的史诗。每读完一个篇章,都像看完了一部精彩的短剧,让人意犹未尽,迫不及待想知道下一位策士会如何力挽狂澜,或是如何功败垂成。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它不仅仅是关于战国时期的历史记录,更像是对人类政治智慧、外交手腕以及个体如何在宏大历史洪流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深度探讨。每一次翻开,都能从中汲取出一些关于“如何看待周遭世界”的新视角。在信息碎片化严重的今天,能够沉下心来,系统地、深入地阅读这样一部充满思辨性的经典著作,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心灵滋养。它迫使我慢下来,去思考那些在今天依然适用的处世哲学和政治智慧。这本书带来的满足感,远超出了阅读一本普通历史读物的范畴,它更像是一次对古代精英阶层思维方式的深度浸润和学习,让人在合上书本之后,依然能感受到那些古老的声音在耳边回响,久久不散。
评分初次翻阅时,我本以为会像许多经典译注那样,晦涩难懂,需要反复对照注释才能勉强理解大意。然而,这本书的选材和编排方式,却出乎意料地平易近人,即便对于没有深厚古典文学功底的读者来说,也算是一扇友好的入门之门。它似乎在努力搭建一座古人与今人之间的桥梁,用一种相对现代的语境去梳理那些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辩士逻辑构建的梳理,那些回合制的交锋,被清晰地分割开来,使得读者能更直观地捕捉到每一方观点的核心矛盾和论证路径。我甚至能想象出当年那些策士们在殿堂之上,舌战群儒时的那种紧张与激情。虽然历史事件本身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但其中关于权谋、劝谏、以及对时局的精辟分析,至今读来仍有振聋发聩的力量。它不仅仅是历史记录,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说话才能说服人”的实战手册,让人在品味古人智慧的同时,也能反思自己在日常交流中表达的不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