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TMS320F240x DSP汇编及C语言多功能控制应用(附光盘)
定价:65.00元
作者:林容益著
出版社: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81077779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8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从介绍TMS320F240x DSP的汇编语言及C语言入手,着重介绍TMS320F240x DSP的基本寄存器配置及编程特点,并针对TMS320F240x DSP的常规控制应用,利用实验方法,针对不同的片上外设,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实验。内容包括: 机电控制结构及开发系统、机电控制的存储器配置结构、CPU与机电控制结构及状态模块以及控制系统专题制作。
本书适合作为电机与电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也可供研究开发DSP控制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章 机电控制TMS320F/C2407结构及开发系统
1.1 TMS320F2407特性简介
1.2 TMS320F2407架构
1.3 SNDSP2407M主CPU开发系统
1.3.1 SNF2407M存储器配置结构
1.3.2 SNF2407M接口信号配置
1.4 SNDSP2407MIO外设控制开发系统
1.5 SNDSP2407PLD扩充外设控制开发系统
1.6 SNCPLD8/10接口电路
1.6.1 EPF8282ALC844接口电路
1.6.2 EPF10K10TC144及ACX1K100QC208接口电路
1.7 SNDSP2407S 开发系统实体结构
第2章 TMS320F/C2407的存储器配置结构
2.1 TMS320LF/C2407的存储器和映射寄存器及I/O的配置
2.2 TMS320LF/C2407的外部存储器及I/O的读/写时序设置
第3章 2407的CPU结构和寻址模式及指令
3.1 LF2407的CPU体系结构
3.2 CPU的运算处理体系结构
3.2.1 CPU的乘法器运算处理体系结构
3.2.2 CALU的多路转接输入移位倍乘器体系结构
3.2.3 中央算术逻辑单元CALU的体系结构
3.2.4 辅助寄存器的索引算术操作单元ARAU体系结构
3.3 存储器寻址方式
3.3.1 立即寻址方式
3.3.2 直接寻址方式
3.3.3 间接寻址方式
3.4 对应程序存储器PM及I/O存储器IM的读/写指令
3.4.1 程序存储器的读/写
3.4.2 I/O存储器的读/写
3.5 对应程序存储器PM及数据存储器DM的交互读/写指令
3.6 程序存储器PM、数据存储器DM、I/O存储器读/写及ALU运算指令
第4章 TMS320F/C2407的程序分支及控制
4.1 程序地址产生器
4.2 指令的流水线操作
4.3 分支指令的分支、子程序调用及返回主程序操作
4.4 重复单一指令的执行操作
4.5 中断操作
4.6 外设中断寄存器
4.7 系统复位
4.8 非法寻址操作检测
4.9 外部中断控制寄存器
4.9.1 外部中断1控制寄存器
4.9.2 外部中断2控制寄存器
4.10 中断优先级及其向量表
4.11 系统结构控制及状态寄存器
4.12 看门狗定时器10
4.12.1 看门狗定时器模块的特性
4.12.2 看门狗定时器WDTR
4.12.3 看门狗复位锁控寄存器WDKEY
4.12.4 看门狗定时器的控制寄存器WDCR
第5章 LF2407的CC/CCS操作及基本I/O测试实验
5.1 CC简介
5.2 CC的安装设置
5.3 LF2407系列的CCS/CC程序编辑和编译操作
5.4 一般I/O的输入/输出应用
5.5 基本外设连接测试及实验
第6章 事件处理模块
6.1 事件处理模块概要
6.2 通用定时器GPT
6.3 通用定时器的比较器操作
6.3.1 TxPWM的输出控制操作
6.3.2 TxPWM的输出控制逻辑电路
6.4 完全比较器单元
6.5 PWM与比较器单元的结合电路
6.5.1 事件处理的PWM产生能力
6.5.2 可编辑的死区单元
6.6 比较器单元的PWM波形产生及PWM电路
6.6.1 事件管理的PWM输出产生
6.6.2 PWM输出产生的寄存器设置
6.6.3 非对称PWM波形的产生
6.6.4 对称PWM波形的产生
……
第7章 模拟/数字转换ADC模块
第8章 串行通信接口SCI模块
第9章 串行同步通信接口SPI模块
0章 控制局域网络接口CAN模块
1章 240x控制系统专题制作实验示例A
2章 240x控制系统专题制作实验示例B
3章 SPVC三相电力控制专题应用示例
4章 CCS及F240x的Flash程序数据ISP烧写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相当到位,不像有些技术书籍那样让人读完第一章就想放弃。它似乎遵循了一种“先搭框架,后填细节”的结构,从DSP的基本架构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入汇编语言的特性,然后自然而然地过渡到C语言的高级应用。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释某些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比喻和类比,这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跨越“汇编-C”鸿沟的心理门槛。这种教学风格暗示了作者本身是一位非常注重传道授业的工程师。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似乎并未完全沉溺于理论的推导,而是将大量的篇幅倾注在了“调试与验证”的环节。在实际的嵌入式开发中,仿真器调试和硬件实测中的疑难杂症是家常便饭,如果书中能够分享一些针对F240x常见“坑点”的排雷经验,例如看门狗的合理配置、内存映射冲突的规避策略等,那这本书的实用价值简直要翻倍。
评分总而言之,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令人振奋的,它似乎成功地填补了市场上关于F240x系列深度应用资料的一个空白。它超越了单纯的硬件手册,也高于一般的程序设计入门读物。如果说它有什么地方让我感到“意犹未尽”,那可能是在新兴的工业通信协议(如EtherCAT或更现代的CAN FD)在F240x上的移植和优化案例上可以再多涉猎一些。但瑕不掩瑜,这本书构建了一个极其坚实的知识体系框架,从微架构理解到多任务调度,再到实时控制的实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它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参考书,而是更像一本需要经常翻阅、在具体项目开发中随时对照的“案头宝典”。这本书为所有希望精通德州仪器特定DSP系列,并致力于开发高性能嵌入式控制系统的工程师,提供了一条清晰且充满智慧的道路指引。
评分初次捧读这本关于TMS320F240x DSP的书籍,我的内心是既期待又有些许忐忑的。市面上关于DSP的书籍汗牛充栋,但真正能深入浅出、结合实际应用的精品却凤毛麟角。我希望找到一本不仅能讲解底层汇编的精髓,更能将C语言编程的便利性与DSP的高效性完美结合的实战指南。特别是针对F240x这一特定系列,其独特的架构和外设特性,往往是教科书上难以详尽覆盖的难点。我尤其关注它在“多功能控制应用”这一块的论述是否够深入,毕竟理论的丰满最终要落实到实际工程的落地。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手把手地教我如何驾驭这些强大的计算核心,而不是简单地堆砌晦涩的寄存器定义和指令集手册的转述。如果它能提供足够多的、结构清晰的工程案例,哪怕是简化版的,那无疑会为我的学习路径节省大量摸索的时间。这本书的封面和定价给我一种专业、厚重的初步印象,接下来就看内页的真材实料了。
评分作为一名追求极致性能的开发者,我对代码的效率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深刻理解这种“性能至上”的理念。我仔细翻阅了其中关于循环展开和分支预测优化的章节,它展示的汇编代码片段,明显带有老派DSP工程师的“硬核”风格,每一个字节的存取、每一个时钟周期的计算似乎都经过了反复的打磨。但令人欣慰的是,这种硬核并没有以牺牲可读性为代价。作者似乎很擅长在汇编的底层优化和C语言的高级抽象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展示了如何通过特定的C语言结构,在不直接写汇编的情况下,也能引导编译器生成高效的目标代码。这种对编译器“黑箱”内部工作原理的洞察力,是很多普通教程所不具备的深度。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内功心法”的秘籍,教会你如何调动硬件的潜力,而非仅仅停留在API调用的表面。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直观感受是,它仿佛是直接从某个高标准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室里搬出来的参考资料,专业度毋庸置疑。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中断服务程序(ISR)编写规范的论述,因为在实时控制系统中,ISR的效率和健壮性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成败。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处理汇编代码与C代码之间无缝衔接的技巧,特别是涉及到关键性能路径上的代码优化时,如何用汇编的“手术刀”精确地切入,以达到C语言无法企及的纳秒级响应。此外,对于F240x系列特有的ePWM模块、A/D转换模块的深度解析,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很多资料只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而我更需要知道“为什么”以及“怎样用得好”。如果书中对这些模块的内部时序图和控制流程图有详尽的剖析,并配以具体的控制算法(比如磁场定向控制或高效的电机驱动方案)的源码实例,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将不可估量。它不应该只是一本编程手册,更应该是一本“实战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