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学校体育热点问题研究报告
定价:98.00元
作者:李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12226135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贯彻“中央7号文件”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热点问题研究报告》作者团队由学校体育研究领域的专家、教授和青年学者组成,大都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其科研能力强、学历层次高、富有创新精神。
《贯彻“中央7号文件”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热点问题研究报告》具有较强的参考性和指导性,相关内容可供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参考。
内容提要
体育课程改革既要考虑到我国体育课程的历史与现状,又要考虑到我国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既要考虑到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形势对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又要考虑体育课程本身的特点及其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基础,本书对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或原因进行了逐一的说明。
目录
篇 关于近几年落实“中央7号文件”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2
(一)召开各类座谈会2
(二)实地考察2
(三)发放调查问卷2
(四)个别访谈2
(五)收集文件资料2
二、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基本情况3
(一)全国各级主管部门贯彻落实7号文件颁发有关政策法规的基本情况3
1.颁发落实中央7号文件政策法规总体概况3
2.以地方正式行政法规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政策法规5
3.以《实施意见》形式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政策法规6
4.以工作通知形式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政策法规9
5.以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形式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政策法规10
6.以其他形式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管理文件10
(二)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10
1.学校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现状10
2.学校“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12
3.校内外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现状15
(三)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现状17
1.学生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现状17
2.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20
3.青少年体育户外营地建设22
(四)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现状23
1.部分省市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与监督检查23
2.学校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情况24
3.当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25
(五)学校卫生、保健、营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的落实现状28
1.学校对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指导和保障的落实情况较差28
2.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降低青少年近视率的情况现状28
3.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方面不太理想29
4.确保学生休息睡眠时间的情况不太乐观29
(六)加强学校卫生体育设施建设与安全管理情况30
1.相关政策保障30
2.加强学校卫生、体育设施建设的实施现状31
3.加强体育安全管理,购买校方责任险落实情况较好31
(七)学校、社区、家庭共同构建青少年体育网络的新形式32
1.相关政策引导与宣传32
2.各地形成的特色经验33
(八)在不同层面全面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典型案例37
1.省级案例——江苏省37
2.市级案例39
3.学校案例——南通中学41
三、“中央7号文件”颁布以来取得的成效42
(一)促进了青少年体育政策法规建设42
1.国家性的法规42
2.地方性法规43
(二)国家层面初步形成了多部门参与的学校体育联席会议制度和学校体育督导制度43
(三)各地从实际出发,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艺术2 1项目”等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43
(四)体育中考制度不断完善,体育高考制度正在探索之中43
(五)学校体育的条件有所改善44
四、“中央7号文件”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4
(一)基层调查反映落实“中央7号文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44
(二)各级主管部门在贯彻落实中央7号的政策法规层面,存在着立法层次低、种类少、政出多门、可行性较差等问题44
1.青少年体育法规存在立法层次较低等问题45
2.原有相关法律内容陈旧,亟待修订45
3.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配套相关政策文件少、操作性较差45
(三)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比较薄弱45
1.青少年体育社团(及体育兴趣小组)的建设较为缺失45
2.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由于定位不准、运营不理想45
(四)体育工作在相当多的学校被挤压和边缘化46
(五)部分省市、地区的“体”“教”两家合作的工作机制不畅,在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上存在“各干各”的现象46
(六)城乡之间、各地区之间学校体育发展不均衡46
(七)青少年学生体质状况未得到根本性好转47
五、调研结论与改进对策47
(一)调研结论47
(二)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主要对策48
1.出台相应政策法规,为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48
2.实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国家战略49
3.积极探索“体教结合”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49
4.加强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构建多方参与的青少年体育网络50
5.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及信息公示制度50
6.改革中考加试体育制度,加强高考加试体育制度的探索和研究50
第二篇 中考及高考加试体育问题研究
一、前言52
(一)选题依据52
1.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下降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52
2.党中央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问题极为重视52
3.中考、高考加试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有效手段之一52
4.体育课程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在高考加试体育的可行性52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53
(三)文献综述53
1.考试制度的相关问题53
2.体育加试的相关研究54
3.高中体育会考研究55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56
(一)研究对象56
(二)研究方法56
1.文献资料法56
2.问卷调查法56
3.专家访谈法60
4.逻辑分析法60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60
(一)体育加试问题的研究60
1.体育加试的依据60
2.体育加试的发展历程69
3.体育加试的意义71
(二)中考加试体育问题的研究74
1.中考加试体育的现状74
2.不同人群对中考加试体育的认识情况76
3.中考加试体育存在的问题79
4.中考加试体育制度的完善81
(三)高考加试体育问题的研究85
1.不同人群对高考加试体育的态度85
2.高考加试体育方案的研究98
四、结论与建议105
(一)结论105
(二)建议105
第三篇 阳光体育运动研究
一、前言109
(一)研究背景109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110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110
1.研究对象110
2.研究方法110
二、 阳光体育的产生与发展110
(一)阳光体育的产生110
1.我国学校体育存在的弊端110
2.阳光体育产生的政策背景111
(二)阳光体育的内涵与特征111
1.阳光体育的含义111
2.阳光体育的特征112
(三)阳光体育的实施途径112
1.组织和宣传112
2.组织形式113
(四)阳光体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15
1.体育师资115
2.场馆器材设施115
3.组织形式116
4.组织宣传116
5.安全保障116
(五)现有研究中的局限116
三、 阳光体育实施现状117
(一)调查样本情况117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117
2.学校基本情况117
(二)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情况119
1.现实情况119
2.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120
四、区域个案:河南省农村中学阳光体育现状121
(一)研究设计121
1.个案选择依据121
2.研究方法121
(二)河南省农村中学阳光体育实施现状123
1.河南省农村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123
2.河南省农村中学生体育兴趣及动机分析124
3.河南省农村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途径126
(三)河南省农村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130
1.河南省农村中学领导、教师、家长对“阳光体育运动”认识不足130
2.河南省农村中学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经费投入不足130
3.河南省农村中学师资力量师资质量薄弱131
4.河南省农村中学体育运动场地、器材严重不足131
5.河南省农村中学体育项目设置单一132
6.河南省农村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缺乏有效的评价与监督机制133
五、北京十二中初中一部个案研究133
(一)研究设计133
1.个案选择依据133
2.研究模式:行动研究133
(二)北京十二中初中一部“阳光体育活动”设计134
1. 2011~2012年度第2学期北京十二中初中一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工作计划134
2.阳光体育典型性活动136
(三)学生对该校阳光体育活动的评价139
1.案例一:初一(6)班,秦瑞瑄139
2.案例二: 初二(3)班,苏静敏139
(四)对北京市十二中初中一部个案的分析140
1.特点140
2.局限性140
六、 阳光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构想141
(一)完善阳光体育的理论体系141
1.阳光体育的内涵141
2.阳光体育的特性142
(二)构建阳光体育的价值体系142
1.教育价值142
2.文化价值143
3.健身价值143
(三)完善阳光体育工程的条件体系143
1.组织条件143
2.资源条件143
3.制度条件144
4.环境条件144
(四)明确阳光体育工程的实施体系144
1.实施主体144
2.实施途径145
第四篇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资格标准研究
一、前言148
(一)选题依据148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对教师的职业准入提出更高要求148
2.实施教师职业准入制度的核心是确定教师职业资格标准148
3.以往有关教师的法律法规对教师的职业资格要求过于笼统,不能科学评估教师
是否具备教育教学能力148
4.当前我国对教师职业资格标准的研究比较匮乏149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49
1.选题的目的149
2.选题的意义149
(三)文献综述150
1.关于教师职业资格标准概念的界定150
2.国外教师职业资格标准的相关研究151
3.我国有关教师职业资格标准的相关研究153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54
(一)研究对象154
(二)研究方法154
1.文献资料法154
2.访谈法155
3.问卷调查法155
4.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156
5.数理统计法157
三、结果与讨论157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资格标准概述157
1.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资格标准内涵157
2.国外教师职业资格标准特点及对我国建立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资格标准启示158
(二)构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资格标准指标体系依据及原则162
1.构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资格标准指标体系的依据162
2.构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资格标准指标体系的原则164
(三)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资格标准指标体系构建165
1.指标构建程序165
2.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资格标准指标筛选168
(四)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资格标准终指标体系确定177
(五)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资格标准指标意义说明180
1.思想道德180
2.知识180
3.专业运动技能181
4.工作能力181
5.体质182
6.中学体育教师学历182
7.小学体育教师学历182
(六)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指标体系的认可度分析182
1.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于一级指标认可度分析182
2.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于二级指标认可度分析183
3.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于三级指标认可度分析184
4.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于四级指标认可度分析187
四、结论与建议191
(一)结论191
(二)建议191
第五篇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与适应性研究
一、前言194
(一)选题依据194
(二)文献综述194
1.体育教学内容的内涵194
2.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研究196
3.对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197
4.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199
5.其他方面的研究199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200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200
(一)研究对象200
(二)研究方法201
1.文献资料法201
2.问卷调查法201
3.访谈法201
4.观察法201
5.数理统计法201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201
(一)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分析201
1.小学阶段体育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分析201
2.初中阶段体育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分析203
3.普通高中阶段体育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分析204
4.针对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教育学分析206
(二)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因素分析208
1.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特征分析208
2.影响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因素分析209
(三)我国中小学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评价218
1.学生对已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满意度218
2.目前我国中小学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分析221
(四)影响我国中小学学生体育教学内容满意倾向的因素分析224
1.体育教学内容的难度224
2.体育课任务的完成程度224
3.熟练运用所学的动作技术比赛225
4.学生对危险动作的态度226
四、结论与建议226
(一)结论226
(二)建议227
第六篇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
一、前言230
(一)选题依据230
(二)文献综述230
1.合作学习的定义231
2.合作学习的基本步骤232
3.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233
(三)研究任务234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234
(一)研究对象234
(二)研究方法235
1.文献资料法235
2.观察法235
3.问卷调查法236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237
(一)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的分析237
1.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教学目标分析237
2.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238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活动小组划分的分析239
1.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划分的原则和方法239
2.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与小组人数分析242
(三)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任务分工的分析245
1.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小组内任务分工分析245
2.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小组内角色轮换分析247
(四)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分析247
1.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与合作学习选择和安排的分析248
2.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时间的分析248
3.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组织策略与技巧的分析249
4.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体育教师指导与监控的分析252
(五)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报告与成果展示的分析253
(六)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体育教师归纳与评价的分析254
四、结论255
第七篇 7~15岁男女生灵敏性研究
一、前言258
(一)选题依据258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灵敏素质指标”存在的问题258
2.现有灵敏素质测试方法不能客观有效地反映学生的灵敏素质259
3.当前关于中小学生动作发展规律的研究较少259
(二)研究意义260
(三)研究现状260
1.关于灵敏性的理论研究260
2.关于灵敏性发展的研究261
3.关于灵敏性测试与评价的研究262
4.研究现状的问题归纳263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264
(一)研究对象264
(二)研究方法264
1.文献资料法264
2.测试法264
3.录像分析法266
4.数理统计法266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266
(一)研究指标的筛选266
1.一级指标预测力的多元回归分析266
2.二级指标预测力的多元回归分析267
(二)城市7~15岁女生的对比分析268
1.城市7~15岁女生在抓球时间方面的对比分析270
2.城市7~15岁女生在抓球时重心变换方式得分方面的对比分析273
3.城市7~15岁女生在抓球时上肢控制物体能力得分方面的对比分析276
4.城市7~15岁女生在抓球时下肢位移步法特征得分方面的对比分析279
5.城市7~15岁女生在空中/地面抓球次数得分方面的对比分析282
6.城市7~15岁女生在变向次数得分方面的对比分析285
7.城市7~15岁女生在抓球次数得分方面的对比分析288
(三)城市7~15岁男生的对比分析291
1.城市7~15岁男生在抓球时间方面的对比分析293
2.城市7~15岁男生在抓球时重心变换方式方面得分的对比分析297
3.城市7~15岁男生在抓球时上肢控制物体能力得分方面的对比分析300
4.城市7~15岁男生在抓球时下肢位移步法特征得分方面的对比分析303
5.城市7~15岁男生在空中/地面抓球次数得分方面的对比分析306
6.城市7~15岁男生在变向次数得分方面的对比分析309
7.城市7~15岁男生在抓球次数得分方面的对比分析312
(四)城市7~15岁各年龄段男女学生的对比分析315
1.城市7岁男女生对比分析315
2.城市8岁男女生对比分析316
3.城市9岁男女生对比分析318
4.城市10岁男女生对比分析319
5.城市11岁男女生对比分析320
6.城市12岁男女生对比分析321
7.城市13岁男女生对比分析322
8.城市14岁男女生对比分析323
9.城市15岁男女生对比分析324
10.城市7~15岁男女生整体对比分析326
四、 研究结论327
(一)研究指标的筛选327
(二)城市7~15岁女生的对比分析327
(三)城市7~15岁男生的对比分析328
(四)城市7~15岁各年龄段男女生的对比分析328
作者介绍
李林,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讲本科《学校体育学》、《体育科研方法》以及研究生《体育教学论》、《体育课程论》、《学校体育学专业课》等课程。曾主持和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体育课程编制理论及模式的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我翻开它的封面,一股浓厚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光是书名——《中国学校体育热点问题研究报告》,就足以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猜想,作者一定深入到中国学校体育的各个角落,捕捉那些最鲜活、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升学压力下的体育课时间被挤占?还是学生体质下降的严峻现实?抑或是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瓶颈?我脑海里已经勾勒出无数个可能的研究方向。这本书,绝非泛泛而谈,而是基于扎实的研究基础,将那些被隐藏在日常教学背后的问题一一剖析。它可能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学校体育现状的不足,同时也像一盏明灯,为未来的改革指明方向。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分析案例的,他们是否采访了大量的学生、教师、家长,甚至教育官员?那些具体的调查方法和研究结论,一定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洞察。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引发一场关于中国学校体育的深刻讨论,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个重要的领域。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中国学校体育热点问题研究报告》,一听就很有分量。我感觉它应该不是一本轻松读物,而是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品读的学术性著作。我推测,作者在撰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一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深入的分析。我好奇的是,这本书会聚焦于哪些具体的“热点问题”?是关于“体教融合”的探索,还是关于如何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策略?又或者,它可能会触及到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发展困境,亦或是学校体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方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前瞻性的观点,引领我们思考中国学校体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它可能不像一本畅销书那样引人入胜,但它一定会是一本有深度、有见地、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决策者和实践者提供重要参考的佳作。
评分我最近一直对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状况感到有些忧虑,所以当看到《中国学校体育热点问题研究报告》这本书时,立刻就被吸引了。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将目光投向了学校体育这个容易被忽视的角落。我猜测,作者一定对当前学校体育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挑战有着敏锐的洞察。或许,书中会深入探讨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与干预的有效性,或者分析如何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真正保障和提升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质量。我也期待,这本书能够揭示一些关于学校体育教育理念的深层问题,比如如何从“以体能训练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和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能够引发社会各界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并且能够为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有力的支持和方向。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中国学校体育热点问题研究报告》时,我的第一反应是“终于有人敢于直面这个问题了!”。学校体育,这个看似平凡却又至关重要的领域,这些年来的发展,似乎总是伴随着各种争议和挑战。我一直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热点问题”被作者挖掘出来?是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关于“应试教育挤压体育”的抱怨,还是更深层次的,比如青少年肥胖率居高不下、近视率持续攀升等客观数据背后的原因?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大家熟知的那些现象。或许,作者会从教育政策、学校管理、家庭教育,甚至是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去解读这些问题,给出一些出乎意料但又合乎逻辑的分析。我期待看到一些有建设性的、可操作性的建议,能够真正地推动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而不是停留在口号层面。这本书,就像一位勇于揭示真相的调查记者,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挖出了什么。
评分翻阅《中国学校体育热点问题研究报告》,我脑海中浮现出那些曾经在学校体育课上挥洒汗水的场景,也联想到当下孩子们可能面临的困境。这本书,我觉得它很有可能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为中国学校体育这个“病人”把脉问诊。它不只是简单地列举症状,而是会深入探究病因。我猜测,作者可能重点关注了体育课程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体育教学的质量如何、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是否得到充分激发,以及体育设施的利用和维护状况等等。是不是有些地方的体育课只是走过场,让学生们做一些形式化的运动?是不是很多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投入的资源也有限?这本书,我希望它能给出一些扎实的证据和数据,证明这些“热点问题”的真实性和紧迫性,并且能够提出一些切实可行、能够被学校和教育部门采纳的改进方案。它应该是一本能够启发思考、指导实践的宝贵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