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銅文化論壇
定價:32.00元
作者:疏仁華,劉靜
齣版社:安徽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39660073
字數:
頁碼:14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銅文化論壇》是銅陵學院文學與藝術傳媒學院關於銅文化課題研究的論文集,收錄瞭該學院教師撰寫的關於銅文化的藝術研究、銅文化的品牌建設、銅文化的曆史傳承、銅文化的地域研究等方麵的論文十餘篇。
《銅文化論壇》收錄的論文反映瞭該學院教師對銅文化研究的專業水平,體現瞭我省高校在挖掘地方文化資源方麵所做的努力,具有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
目錄
銅文化
“礦脈”與“龍脈”的衝突——兼論明清皖南地區礦石開采中的“風水觀”
中國設計藝術思想新論——麥剋盧漢視角下的中國三代青銅器
人性的解放——解讀漢代青銅器的美學思想
皖江銅文化的景觀藝術錶徵研究
銅藝術設計
“有意味的形式”:公共銅雕藝術的形式語言研究——以中國銅陵國際銅雕藝術展為例
銅文化藝術衍生品設計研究
基於場所精神的城市公共銅雕藝術研究
淺析古代青銅器紋飾的綫性特徵
銅文化傳播
資源枯竭型城市旅遊業發展探究——以銅陵市為例
現代銅工藝品設計與地域文化特性研究
銅陵銅文化品牌建設現狀及推廣策略研究
基於銅陵地域文化的銅藝旅遊商品再設計研究
媒體新生態下的銅陵銅文化傳播策略研究
銅文化傳承與創新
銅陵銅文化産業創意發展的提升路徑與方法選擇
傳統青銅器的當代價值研究
淺談青銅紋飾與現代造型的融閤
銅陵銅文化數字化傳承與創新研究
作者介紹
文摘
《銅文化論壇》:
一、青銅器的起源、發展及衰退
青銅器作為青銅文化的精華,自誕生之日起,其發展就與當時的政治經濟、生産技術、文化信仰及藝術審美等密切相關。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被賦予瞭鮮明的時代特徵與豐富的文化內涵。我國青銅器的發展大緻經曆以下三個階段:
(一)夏商時期:公元前2400年左右,中國早的青銅器在黃河流域齣現,夏商時期得到迅速發展,青銅禮器作為權利的象徵,用以烹煮、盛裝祭祀品以求神佑,樂器用以演奏祭神之樂,形成瞭比較完整的青銅禮器組閤。據《史記·封禪書》所載“鑄九鼎”的傳說:“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上帝鬼神。”這一時期的青銅器成為奴隸製統治的器具與宗教文化的物質載體,具有濃鬱的崇神性。
(二)兩周時期:隨著商亡周興,兩周時期的青銅器繼承瞭夏商青銅文化的繁盛,青銅器顯示齣從尊神到重禮的演變,《禮記·錶記》:載“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21這一時期統治者改變瞭對鬼神的敬仰,將“禮製”置於首位,青銅器作為周王朝鞏固政權、維護宗法禮製的工具被神聖化,成為奴隸社會貴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與商代的青銅器相比,周人的器物造型相對輕巧適用,禮器雖在,但已嚮日用器皿演變。
(三)兩漢時期:公元前221年,秦一統天下,商鞅變法後,秦建立新的社會體製,以農為本,強調法製,文化社會觀念的轉變使得周禮逐漸消亡,青銅器開始走嚮世俗百姓。西漢初期的青銅器較為復雜,但隨著政治文化的高度統一,逐漸形成自己的文化風格;西漢晚期,青銅禮器基本消亡,青銅器已經完全被世俗化,由肅穆莊嚴的禮器逐步過渡到樸素實用的日常用器,實用性增強,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到瞭東漢,不僅青銅禮器完全轉化為實用器,而且器紋與銘文也以實用為主,這一時期是漢代青銅文化發展的高峰期。但是隨著漆器、鐵器工藝的成熟,直至東漢中期以後瓷器的興起,青銅器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被逐步取代,終導緻青銅文化走上衰亡的道路。
兩漢時期的青銅藝術雖然不及商周時期輝煌,但作為一個文化載體,卻是兩漢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國青銅文化研究體係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正如餘偉超所言:“在秦漢時期的四百四十年期間,中國古代的青銅藝術度過瞭後的輝煌。”
一、漢代青銅器的美學思想
在“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三代,青銅器隻能用於特殊的場閤與人群,而隨著“禮樂崩壞”文化意識的淡化,宗法製度被宗族製度所代替,青銅器開始從王公貴胄走嚮世俗百姓,在漢代,這種變化尤為明顯。兩漢的青銅器無論是器形種類、裝飾紋樣還是造型特徵上都反映瞭漢代青銅器已從為神鬼、為禮製服務轉變到為人類服務,這些變化體現齣一種關懷民眾人生的人文情懷,反映瞭人類思維意識的進步,人性的解放。
(一)器形種類——物以緻用
造物的本質目的是為瞭利於人的生活,即物要為人用。自先秦以來,我國的造物思想即強調以用為本,墨子說“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必常安,然後求樂。”指齣“用”纔是基本的功能與價值。韓非子指齣“玉卮無當,不如瓦器”,也是將實用放置首位。“漢代的銅器造型非常單純,沒有任何多餘的、與實用功能無關的造型空間變化,或在器物的形體上外加什麼影響造型的附件”漢代青銅器的種類大約有三十餘鍾,主要以食器、樂器、水器、兵器、度量衡器、日用雜器等實用器為主,與夏商周三代的青銅器相比,其本質的特徵是服務於生活,滿足人們實用的需要。
……
序言
這本書封麵設計就吸引瞭我,有一種厚重且富有曆史感的質感,深邃的銅色調搭配著古樸的字體,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悠遠的往事。拿到手中,紙張的觸感也十分不錯,散發著淡淡的書香,讓人忍不住想沉浸其中。我一直對中華文明的源頭和早期發展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凝聚瞭古代先民智慧與技藝的物質載體。我相信這本書一定能帶領我走進那個遙遠的時代,去感受青銅器身上流淌的文化血脈,去理解它在中華文明進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從書名就能感受到一種嚴謹的研究態度和學術的深度,這讓我對內容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視角和知識,讓我對“銅文化”有一個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聯想到瞭一場關於青銅文化的盛會,仿佛能聽到各位學者濟濟一堂,就“銅”這一核心要素,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深入的剖析和辯論。我一直認為,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載體,而青銅器無疑是中國古代物質文明的輝煌代錶。這本書能否為我揭示齣青銅器是如何滲透到古代社會的方方麵麵,從禮儀、軍事、生活到藝術,都留下瞭深刻的烙印。我希望它能帶我穿越時空的隧道,去感受那些曾經輝煌的時代,去理解那些古老器物所承載的獨特文化密碼。它的內容是否能激發我更強烈的求知欲,讓我對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有更深的敬意,值得期待。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首先被它的裝幀所吸引,一種沉靜而有力量的美感撲麵而來。書名“銅文化論壇”讓我立刻聯想到瞭一場思想的盛宴,一個關於“銅”的深度對話。我一直對中國古代文明中的那些偉大的發明和創造感到著迷,而青銅的齣現無疑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我非常想知道,這本書是否能夠詳盡地闡述青銅器在古代社會發展中所扮演的多重角色,它不僅僅是一種工具或藝術品,更可能是一種象徵、一種權力、一種信仰的體現。這本書是否能夠帶領我走進那些塵封的曆史場景,讓我真切地感受到青銅文明的光輝,並從中汲取對當下和未來的啓示,這是我最為期待的。
評分作為一名曆史愛好者,我一直對那些承載著曆史記憶的器物情有獨鍾。這本書的標題“銅文化論壇”立刻勾起瞭我的興趣,我猜測它匯聚瞭一群對銅文化有著深入研究的學者,通過討論和交流,共同探討銅在中華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涉及銅器製作工藝的演變,從最原始的鑄造技術到後來的精湛工藝,這其中蘊含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同時,我也很想瞭解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銅器在造型、紋飾、用途上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背後所反映的社會結構、政治製度、宗教信仰和審美觀念。這本書能否如實地呈現這些內容,我非常好奇。
評分我對中國古代的青銅文明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那些靜靜陳列在博物館裏的青銅器,每一個都訴說著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這本書的名稱“銅文化論壇”給我一種它不僅僅是簡單介紹青銅器,而是更側重於對“銅文化”進行一種深入的學術探討和思想碰撞的感覺。我希望書中能夠包含一些最新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讓我瞭解到這個領域的前沿動態。同時,我也很想知道,作者們是如何理解“銅文化”的內涵的,是僅僅局限於物質層麵,還是延伸到瞭精神、思想、哲學等更深層次的領域。這本書是否能夠引發讀者對中國古代文明的更深層次的思考,是我非常期待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