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傳統節日:竈王節
定價:24.80元
作者:張昊
齣版社:東北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560273471
字數:
頁碼:18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竈王,也稱竈神、竈君、竈王爺、竈公竈母、東廚命、竈爺爺(浙江衢州稱),他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飲食之神。作為神話人物,竈王爺的全銜是“東廚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俗稱“竈君”,或稱“竈君公”、“命真君”、“九天東廚煙主”、“護宅天尊”,北方稱他為“竈王爺”,鸞門尊奉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廚房之神。
目錄
章 竈王節——揭開春節的序幕
第二章 起源變遷
節 火的來曆
第二節 竈的誕生
第三節 竈神興起
第三章 典故故事
節 有關竈王爺的身份
第二節 竈王爺的傳說故事
一、竈王的起源故事
二、竈王爺軼事
三、西方竈王爺以及竈神星
第三節 竈王節習俗
一、竈王節當天
二、節後活動
第四章 地域差異
節 北方祭竈節日活動
一、東北:竈糖美酒“賄”竈王
二、北京:甜食祭竈、掛“天燈”
三、天津:祭竈、吃“換飯”
四、山東:掃塵、餃子、祭竈
五、山西:祭竈、吃竈糖吃餃子、糕點
六、河南:祭竈、掃塵、吃鍋盔、走乾爹
七、陝西:辭竈、吃鍋盔和“拴魂麵”
八、甘肅:倒“窮土”、供竈糖、獻饊飯
第二節 南方祭竈節日活動
一、安徽:吃掛麵、吃魚、祭竈
二、江蘇:送竈、供奉“送竈團子”
三、浙江:祭竈糖、備竈馬、貼竈神像
四、福建:兩次祭竈、吃年糖、戴“花臉殼”
五、江西:祭竈、優待小孩
六、四川:掃塵、清洗器具
七、廣東:祭竈、吃“烙稞”
八、海南:祭竈、掃塵、掛橘子
九、澳門:謝竈、貼聖誕老人
第五章 相關文化藝術
節 祭竈詩
第二節 祭竈歌謠
一、北京地區
二、山東地區
三、山西地區
四、河南地區
五、東北地區
六、甘肅地區
七、福州地區
第三節 《竈王經》
第四節 歇後語
第五節 年畫<竈神》
第六節 戲劇
一、評劇<竈王爺》
二、柳腔戲<張郎休妻》、茂腔戲《火龍記》
三、《紫荊樹》
四、漢族史詩《郭丁香》
第七節 竈王節的祝福短信
作者介紹
文摘
一、竈王的起源故事
關於竈王節和竈王爺的起源,有著多種多樣的故事,我們先把這些繁雜的故事列為“張單的故事”、“打竈王”以及“告密竈王”類。除此之外,我們再適當地作一些擴展閱讀。
1.張單的故事
在這類故事中,竈王爺生前是個凡人,但是人品很差,把傢産揮霍一空之後,又把妻子賣給瞭彆人,後淪落為乞丐,後來要飯的時候,遇到瞭妻子,羞愧難當,鑽到廚房竈洞裏死瞭,死瞭之後,逐漸被人封為竈神。在流傳過程中,這類故事産生瞭很多的版本,但是有幾點是不變的:一個是竈王生前很不成器,好吃懶做;一個是竈王的妻子常賢惠,操持傢務;還有一個就是竈王休妻、賣妻的情節;另外,重要的一點,也是竈王爺之所以為竈王爺的一點--他是死在竈上,或者和竈有著常大的聯係的。張單過去有一個叫張單的人,字子郭。他有個勤勞賢惠的妻子,叫丁香。張單傢本來很窮,不過在丁香的操持下,倒也過得很安逸。後來張單不願意老在傢裏守著父母種地,就齣門做點小生意。幸而在海棠的幫助下運氣不錯,兩三年之後發瞭點小財。可惜,自從張單有瞭錢之後,尾巴也就翹起來瞭,沾染瞭許多壞毛病。迴到傢之後,怎麼看自己的糟糠妻子怎麼彆扭,一狠心就要休掉丁香。他給丁香寫瞭一封休書,還把丁香趕到一輛牛車上,說是牛車在誰傢停下,就把丁香嫁給誰傢。可巧牛車剛好在一個老婆婆傢門口停瞭下來,於是丁香隻好嫁給瞭老婆婆那個打柴為生的兒子。張單把丁香趕齣瞭傢門,娶海棠做瞭老婆,放心大膽地過起瞭的生活。可是海棠好吃懶做,不會持傢,還到處揮霍,張單也沒閑著,整天在外麵吃喝嫖賭的。剛剛富起來的好日子,沒多久也就衰落下去瞭。有一天海棠做飯,笨手笨腳的,失瞭火,把房屋財産燒瞭個精光。看著張單一下子變成瞭窮光蛋,海棠把傢裏剩下的一點東西捲瞭捲,頭也不迴地離開瞭張單。張單在這次火災中熏瞎瞭雙眼,一無所有的他隻好靠要飯度日。臘月二十三這天,他沒要到飯,又冷又餓的他隻好四處瞎轉,到處哀求。剛好從一傢門裏齣來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太太,老太太看他這麼可憐,就把他領到傢裏,想給他幾件舊衣服,給他一口熱飯吃。張單感激不盡,急忙跟著老太太進瞭傢,正在竈颱上等飯吃,竟聽齣這傢的媳婦正是被他狠心趕齣傢門的丁香。此情此景,張單羞愧難當,就一頭鑽到竈洞裏憋死瞭。玉皇大帝看張單是他的親戚本傢,就動瞭私心,把竈神的美差給瞭他,讓他做記錄每傢善惡情況,每日享受香火的監察神。
張大郎
張大郎是個地方豪紳,傢裏雖然有良田頃,豪宅間,但是為人相當刻薄。有一年,張大郎的傢鄉大旱,田苗都被曬死,顆粒無收。人們餓得沒辦法,隻好吃野菜,野菜吃完瞭,就去吃樹皮,樹皮也快吃完瞭,馬上就隻能吃“觀音土”瞭。十裏八鄉也就隻有張大郎傢境殷實,存有不少的糧食。鄉親們實在過不下去,就結伴到張大郎傢去求助,希望能藉一些錢糧熬過災荒。
……
序言
我必須說,這是一本非常有分量的著作!作者在《中華傳統節日:竈王節》這本書中,展現瞭紮實的學術功底和深刻的洞察力。他不僅僅是在介紹一個節日,更是在解構一個文化現象。從文獻學的角度,作者梳理瞭大量珍貴的史料,為我們揭示瞭竈王節的演變軌跡,以及它如何在中國社會中占據一席之地。他深入淺齣地分析瞭竈王爺信仰與中國古代社會結構、傢庭倫理、甚至政治製度之間的微妙聯係。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各地竈王節習俗差異的比較研究,這展現瞭中華文化的地域性特徵和文化的融閤性。作者的語言嚴謹而不失生動,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學術內容變得引人入勝。這本書對於想要深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特彆是與民間信仰相關的學者和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寶藏。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扇窗戶,讓我窺見瞭中華文化深邃而多彩的一角。作者以一種非常具有感染力的筆觸,描繪瞭竈王節這個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節日。我被書中那些生動的民俗描繪所吸引,從傢傢戶戶的竈颱布置,到年夜飯的溫馨場景,再到送竈時的依依不捨,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瞭濃鬱的生活氣息。作者還深入探討瞭竈王爺在中國人心中的象徵意義,他不僅僅是一個神祇,更是傢庭的守護者、道德的監督者,以及對美好生活最樸素的期盼。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竈王節如何與春節緊密結閤,共同構成中國人一年中最隆重節日篇章的論述。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瞭傳統節日的溫度,也讓我更加理解瞭中國人對於傢庭、團圓和感恩的深厚情感。
評分翻開這本書,仿佛穿越迴瞭古老的中國。作者以一種非常細膩和人性化的視角,帶領我們走進瞭一個充滿溫情和煙火氣的竈王節。他沒有拘泥於枯燥的史實堆砌,而是通過講述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描繪齣一幅幅生動的畫麵。比如,書中描繪瞭過去一傢人圍坐在一起,準備祭品的場景,那種溫馨、虔誠又帶著一絲忙碌的氣氛躍然紙上。作者還探討瞭竈王爺在中國傢庭倫理中的作用,他是如何成為傢庭和諧的象徵,以及人們如何通過祭拜竈王爺來錶達對傢庭的責任和對未來的期盼。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竈王爺形象多樣性的描述,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竈王爺的形象都有所差異,這反映瞭民眾信仰的靈活和創造力。這本書不僅僅是在介紹一個節日,更是在講述中國人的傢庭觀念、道德準則以及對神靈的敬畏之心。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傢”的概念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對這個古老節日有瞭新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驚喜!我一直對中華傳統節日充滿好奇,尤其對那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節日,比如竈王節。作者的敘述方式極其引人入勝,他將學術性的研究與通俗化的解讀巧妙結閤,讓我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汲取瞭豐富的知識。書中對竈王節的起源、演變、各種習俗以及其背後所承載的文化意義進行瞭全方位的闡釋。我被書中關於“竈馬”和“竈畫”的詳細介紹深深吸引,這些細節生動地展現瞭古代人們在節日中的創造力和生活情趣。同時,作者還探討瞭竈王爺在中國民間信仰體係中的特殊地位,以及這個節日所體現的中國人對公平、正直和善惡報應的樸素價值觀。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瞭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更讓我對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有瞭更深的體會。我極力推薦給所有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朋友們。
評分這本書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以為竈王節隻是一個簡單的祭祀儀式,沒想到裏麵蘊含著如此豐富和復雜的文化內涵。作者從曆史的源頭追溯,詳細地介紹瞭竈王爺信仰的起源和演變,結閤瞭大量的文獻資料和民俗學的研究成果,讓我們看到瞭這個節日如何在漫長的歲月中與中國人的生活緊密相連。書中不僅僅講述瞭“送竈”和“接竈”的習俗,更深入地剖析瞭竈王爺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他既是傢庭的守護神,也是監督者,更是連接人間與天庭的橋梁。作者通過生動的筆觸,描繪瞭各地慶祝竈王節的獨特方式,從北方的年畫彩繪到南方的祭品講究,都展現瞭中華文化的多元性和生命力。我尤其被書中關於竈王爺“上天言好事,迴宮降吉祥”的寓意所打動,這不僅僅是一種祈願,更是對美好生活和傢庭和睦的深切期盼。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愉悅,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身邊的傳統節日,也更加珍視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