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應急管理在銀行業數據中心的策略與實踐
定價:118.00元
作者:楊誌國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115483720
字數:
頁碼:37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小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本書理論與實踐相結閤,能更好地運用到工作實踐中。 n
2.本書是一本實用的應急管理策略與實踐方麵“教科書”式的實踐經驗介紹書籍。 n
3.本書為讀者提供瞭很多具有藉鑒意義的應急預案和主動預防示例。
內容提要
本書從應急管理的基本概念齣發,結閤大型商業銀行數據中心的業務連續性要求特性,通過應急管理的對象、組織架構、管理製度、主動運維與場景應用等方麵的論述,係統地介紹瞭應急管理體係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全書共11章,包括應急管理基礎,銀行業數據中心應急管理概述,應急管理組織架構,應急管理策略、範圍、對象及目標,應急管理場所,應急管理製度,主動性維護,應急場景及預案,應急處置及啓動,應急管理工具建設,應急案例介紹等。本書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為讀者提供瞭很多具有藉鑒意義的應急預案和主動預防示例,能更好地運用到工作實踐中。
目錄
作者介紹
楊誌國作為金融業從業者,在大型商業銀行從業近30年,現任數據中心副總經理,主要負責數據中心的安全管理、生産調度、總控中心。具有非常豐富的數據中心機房等基礎設施建設、設備管理、技術架構、機房搬遷經驗,同時精通業界管理體係標準及*佳實踐,包括ISO20000標準、ISO27001標準和ITIL等,在IT規劃,IT運營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麵亦具有豐富的經驗。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就帶著一種厚重的專業感,讓我聯想到很多嚴謹的流程和一絲不苟的執行標準。我更關心的是文化建設和人員培訓方麵的內容。再完美的係統和流程,最終的執行者還是人。我的團隊成員每天都在處理高壓任務,如何確保他們在極端壓力下依然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嚴格按照既定流程操作,而不是憑感覺行事?書中是否探討瞭如何通過定期的、沉浸式的模擬訓練來培養這種“肌肉記憶”?特彆是對於新進人員的應急崗前培訓,如何讓他們在短時間內理解並內化一套復雜的應急響應手冊?我尤其期待看到關於“事後復盤”的科學方法論。一次成功或失敗的應急響應後,如何進行客觀、非指責性的分析,提取齣有效的經驗教訓,並將其轉化為流程改進的驅動力?這種持續改進的飛輪效應,纔是真正讓數據中心保持韌性的核心。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成熟的、可復製的應急文化培養框架,它就超越瞭單純的技術手冊,而成為瞭管理學的經典案例。
評分作為一名資深的係統架構師,我對技術層麵的深度解析更感興趣。在雲計算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平衡本地數據中心的安全性和雲端災備的靈活性,是一個棘手的平衡點。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是如何處理“混閤雲”環境下的應急策略的。例如,當核心業務係統發生故障時,如何在保證數據一緻性和低延遲的前提下,快速將工作負載漂移到異地數據中心或者雲端資源池?這本書有沒有涉及針對微服務架構和容器化部署的數據中心應急方案?傳統的虛擬機級彆容災方案在處理現代應用時,已經顯得力不從心瞭。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關於自動化容災編排工具的深入應用和最佳實踐,比如如何利用IaC(基礎設施即代碼)的理念來快速重建受損環境。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特定安全威脅,例如高級持續性威脅(APT)滲透到數據中心後,如何進行隔離、清除和數據取證的應急流程,那簡直就是為我們量身定製的寶典。畢竟,災難不隻是天災,人為的、惡意的破壞行為同樣是懸在頭上的達摩剋利斯之劍。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真是及時雨,我剛接手我們公司數據中心的運維工作,麵對海量的金融數據和日益嚴峻的網絡安全挑戰,心裏一直懸著一塊大石頭。市麵上關於數據中心運營的書很多,但大多側重於硬件部署和日常維護,對於像我們銀行業這樣對風險控製和閤規性有著極高要求的特殊環境,真正的“應急”預案和策略就顯得捉襟見肘瞭。這本書的標題,《應急管理在銀行業數據中心的策略與實踐》,立刻抓住瞭我的痛點。我非常期待書中能詳盡地闡述如何構建一個能夠抵禦極端事件、快速恢復業務的彈性架構。特彆是關於數據備份與恢復的流程設計,以及如何將監管要求無縫嵌入到應急響應體係中,這些都是我急需學習的實戰經驗。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真實的行業案例分析,對比不同銀行在麵對類似突發事件時的處理差異和教訓總結,那這本書的價值無疑會飆升。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能提供一套可以直接套用並根據自身情況調整的行動指南。一個閤格的應急管理體係,絕不是事後補救,而是一個滲透到日常運營中的文化和技術集成,這本書如果能在這方麵給齣深入淺齣的指導,那將是我的案頭必備手冊。我個人對其中關於災難恢復演練的頻率和測試方法的闡述抱有極高的期望,畢竟,沒有經過實戰檢驗的預案,都是紙上談兵。
評分我接觸IT管理這行快二十年瞭,大大小小的係統切換和突發故障見過不少,但每次麵對金融級彆的“不可中斷”要求時,壓力都是山一般的沉重。我最關注的其實是人機交互和決策支持層麵。數據中心應急管理,說到底,是管理風險和恐慌。我真想知道,這本書在描述緊急情況下的指揮鏈建立和溝通機製方麵做瞭多細緻的探討。在係統大麵積宕機,信息流受阻的混亂時刻,誰有權啓動最高級彆的應急程序?如何確保信息傳達到位且不引起不必要的市場恐慌?這些非技術性的“軟科學”部分,往往比配置防火牆更難處理。我希望作者能深入剖析那些在實際危機中錶現齣色的領導者是如何在信息真空期做齣“最優次選”的決策。另外,對於跨部門協作,比如IT團隊、業務綫、法務閤規部門之間的協同響應機製,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個清晰的、可量化的協同模型,那就太棒瞭。畢竟,銀行的數據中心是整個業務的神經中樞,任何環節的反應遲鈍,都可能導緻數以億計的損失。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超越傳統ITIL框架的、更具銀行業務場景針對性的管理哲學。
評分從閤規和審計的角度來看,銀行業的數據中心是受到最嚴格監管的場所之一。這本書如果真能體現齣“策略與實踐”的深度,那麼它一定不能迴避如何通過應急管理體係來滿足各種國際和國內的監管要求,例如巴塞爾協議、特定國傢金融監管機構的災備要求等。我期望看到的是,如何設計一套“可審計”的應急流程,確保每一次演練、每一次真正響應,都有詳盡的記錄和無可辯駁的證據鏈,以應對未來可能到來的監管審查。此外,對於數據隱私保護的應急響應,如大規模數據泄露事件發生時,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啓動止損、通知監管、完成法律要求的信息披露,這部分內容至關重要。我關注的是如何將“閤規性”這個靜態的要求,轉化為一個動態的、在危機中依然能夠有效運行的應急模塊。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模闆化的文檔結構或者檢查清單,幫助我們確保在壓力之下,不會遺漏任何一個必要的法律步驟,那就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