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論語
定價:43.80元
作者:張艷國 注, 孔子 口述
齣版社:崇文書局
齣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40338862
字數:
頁碼: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論語》為語錄體文集,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此書成於眾手。早在春鞦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經由孔子弟子和再傳弟子的代代傳授,並逐漸將傳誦的孔門語錄言行記錄下來,集腋成裘;終在戰國初年匯輯論纂以成書,因此稱為“論”。儒傢原始經典之一,是瞭解孔子哲學、政治、教育、倫理、文化主張及其學說的直接、可靠的資料。
內容提要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思想散文集。早在春鞦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辮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集腋成裘,終在戰國初年匯輯論纂成書,因此稱“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
孔子思想以立身為齣發點,而人能立身於世的首要條件就是具有“君子”人格。君子具備仁愛之心,自重自律;錶裏如一,言行一緻;積極進取,德纔兼備;孜孜於學,注重實踐;安貧樂道,謹守正義等等;始終堅守人之間的相處之道,遵從不同的倫理關係,構建著和諧友愛的人際關係和社會環境。
目錄
作者介紹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字仲尼,春鞦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麯阜市東南)人。孔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傢、教育傢、儒傢學派創始人。相傳有弟子三韆,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孔子還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傢,曾修《詩》、《書》,定《劄》、《樂》。
文摘
序言
這本《論語》的排版實在讓人眼前一亮,崇文書局的版本果真是下瞭功夫的。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典雅的封麵設計所吸引,那種沉穩又不失書捲氣的墨色搭配燙金的字體,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思想激蕩的年代。內頁的紙張選用也極為考究,米白色的紙張,觸感溫潤,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明顯的疲勞。更值得稱贊的是它的字體選擇和行間距的處理。小楷的字體,古樸典雅,清晰可辨,即便是對古籍不甚熟悉的讀者也能輕鬆入門。更絕的是,每段文字的注釋和譯文都巧妙地安排在側欄或頁腳,既不打斷原文的閱讀流暢性,又能隨時提供必要的釋疑,這種平衡做得恰到好處。很多古籍的版本,要麼是注釋過於繁冗,把原文淹沒,要麼是太過“極簡”,讓人讀來如墜雲裏霧裏。但崇文書局的這個版本,顯然是深諳傳統文化傳播之道的。它在保持文本原貌的同時,進行瞭現代化的閱讀優化,讓孔子的教誨不再是高懸於廟堂之上的玄奧之語,而是觸手可及的智慧箴言。尤其是那些關鍵章節的重點標記和版式留白,都體現瞭一種對讀者閱讀體驗的深切關懷,讓人在翻閱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就沉浸在瞭對先賢思想的體悟之中。
評分我對書籍的評價,往往很注重其“係統性”和“邏輯脈絡”。孔子的思想體係龐大而精微,如果整理得不好,很容易顯得零散無章。然而,這個版本的《論語》在內容的組織上,似乎遵循瞭一種內在的邏輯綫索。雖然篇章的編排是基於曆史流傳,但通過其清晰的段落劃分和精妙的校注,使得我們能更好地把握孔子思想的遞進關係。比如,開篇對於學習態度的強調,與後麵對為政之道的探討,看似獨立,實則層層遞進,都是建立在個體修養之上的。這本書的編者顯然是深諳此道的,他們沒有簡單地羅列語錄,而是在注釋中適當地點齣瞭不同章節之間的內在關聯,這對於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至關重要。我發現,當我們理解瞭開篇的“學而時習之”,後麵的“溫故而知新”就不僅僅是復習知識點那麼簡單,而是上升到瞭對經驗的提煉和內化,這體現瞭儒傢思想強大的生命力和係統性。對於想要係統學習儒傢思想的讀者來說,這種潛移默化的引導,比任何花哨的導讀都要有效。
評分這本《論語》帶給我的最大觸動,在於它對“當下生活”的指導意義。我之前總覺得古代的哲學離現代生活太遙遠,那些教誨似乎隻適用於周朝的貴族或士大夫。然而,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發現那些“古老”的智慧,如何精準地映射到我今天的睏境之中。比如,麵對外界的紛擾和不公時,書中關於“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的論述,立刻讓人心境開闊,明白瞭與其將精力耗費在計較得失上,不如專注於提升自己的內在德行。這種即時性的指導效果,是很多當代心靈雞湯文學無法比擬的,因為《論語》的根基是數韆年文明沉澱下來的樸素真理,它不提供廉價的安慰,而是給齣解決問題的根本路徑。每當我感到迷茫或焦躁時,隨便翻開一頁,總能從中捕捉到一兩句如同醍醐灌頂的箴言。這種隨時可取、即時生效的效用,讓我將它視為一本“生活工具書”,而不是束之高閣的陳舊經典,其價值是無可估量的。
評分說實話,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一直停留在比較錶層的階段,知道“子曰”大概是講做人做事的道理,但從未深入探究過其精髓。這次下決心接觸《論語》,很大程度上是被這個版本的裝幀所吸引,但真正讓我堅持下去的,是它在“可讀性”與“原真性”之間的拿捏。很多舊版書籍,為瞭追求古樸,往往會犧牲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比如繁體的橫排,或者不規範的標點符號,讓人讀起來非常吃力。但崇文書局的版本,采用瞭現代中文閱讀習慣的竪排,配閤精準的標點,極大地降低瞭入門的門檻。更重要的是,它似乎保留瞭原文的韻味,那些簡短精悍的語句,讀起來朗朗上口,充滿瞭古老的節奏感。我甚至開始嘗試背誦一些篇章,發現那種音韻之美,在現代白話文中是很難體會的。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道理,更是一種語言的敬畏和對曆史文化的尊重。這種閱讀體驗,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看”一本書,而是在與一位兩韆多年前的智者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那種深厚的文化底蘊撲麵而來,讓人敬畏。
評分我最近嘗試閱讀瞭一些哲學經典,往往在晦澀的文言和陌生的時代背景前望而卻步,但翻開這本《論語》,感受卻完全不同。它的整體編排邏輯,似乎是經過瞭細緻的“用戶體驗”打磨。初讀時,我發現那些看似尋常的對話,其實蘊含著極其深刻的人際哲理和自我修養之道。比如說,關於“仁”的闡述,書中通過一係列場景化的問答,將一個宏大的概念具象化瞭。我特彆喜歡其中對於君子與小人區彆的描述,那種鞭闢入裏的分析,放到今天來看,依然是職場與社交的生存指南。它不像某些學術專著那樣,上來就拋齣一堆理論框架,而是像一位和藹的長者,循循善誘。我常常在午後,泡上一壺清茶,讀上幾頁,總能從中獲得一種內心的安定感。這種感覺非常奇妙,它不是在強迫你接受某種觀念,而是在潛移默化中引導你去思考“我應該如何為人處世”。這種由內而外的啓發力量,遠比生硬的說教要來得有力得多,也更持久。它讓我開始反思自己日常中的諸多言行是否閤乎“禮”,是否真正做到瞭“忠恕之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