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艾扬格运动瑜伽:通向健康和疗愈之路 | 作者 | 【印】B.K.S. 艾扬格 |
| 定价 | 198.00元 | 出版社 | 海南出版社 |
| ISBN | 9787544373937 | 出版日期 | 2017-07-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大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艾扬格瑜伽大师在其长逾八十年的工作生涯中,曾教导了数位运动员细节瑜伽,从印度板球队的老人到柳条小门天才萨钦?田杜卡。艾扬格大师以对人体和心灵的深入理解,加上他的丰富经验,以及与运动员、体育科学家等的广泛交往,编写出专用于运动人士的瑜伽技巧。 众所周知,运动很容易受伤,比受伤更糟的是恢复之后的旧伤复发。《艾扬格运动瑜伽》展示了瑜伽如何训练头脑和身体,帮助运动员变得更灵活、强壮和专注。将瑜伽融入日常生活会给运动员带来平衡、力量和难以置信的灵活性,并帮助他们*程度地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 力量不是源于力气而是源于对比例和平衡过程的精微把握。瑜伽帮助我们减少紧张,高效调动能量,释放每个关节的阻力,动作协调合而为一。任何人,不论多大,从8岁到80岁,都可以浏览本书,发现可以加强和丰富健康和幸福的、有价值的东西。 |
| 作者简介 | |
| B.K.S. 艾扬格(B.K.S.Iyengar),现代瑜伽创始人,世界上的瑜伽导师之一,2004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他一生致力于向世界传播瑜伽,撰写了瑜伽著作30多部,并使其在当代风靡全球。他把八十多年的瑜伽教授经验融于这本《艾扬格运动瑜伽》中,让所有读者受益。这部书是继《瑜伽之光》和《艾扬格调息之光》之后的一部为详尽的瑜伽练习手册。 |
| 目录 | |
| 前言v 序言vii 入门001 章 第二章 瑜伽发展运动全能017 第三章 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训练051 第四章 运动员常见问题的缓解081 第五章 比赛期间的瑜伽练习099 第六章 身体常见问题的预防和治疗115 第七章 缓解旅途疲劳的方法127 第八章 如何克服过度训练综合征141 第九章 退役后如何保持健康151 第十章 给女员的特别提示159 第十一章 体式和呼吸控制法169 第十二章 瑜伽装备和辅具295 第十三章 练习瑜伽的运动员303 |
| 编辑推荐 | |
| l艾扬格大师生前*后一部著作 l写给运动人士的瑜伽练习手册 l运动瑜伽有助于缓解紧张、调动体能、释放阻力、提升协调性,使竞技者和运动者达到*身体状态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必须承认,我对许多声称能“疗愈一切”的健康书籍都持有一种审慎的态度,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扎实且令人信服。它没有过度渲染“神奇效果”,而是将重点放在了“精准对位”和“长期坚持”上。书中关于身体结构和力学原理的阐述,虽然专业,却被拆解得非常清晰易懂,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明白为什么某个体式需要那样去调整。比如,书中对于骨盆中立位的讲解,配上清晰的图示,我立刻就能在镜子前找到自己长期以来的错误发力点。这对我这样一个常年受困于特定关节不适的人来说,简直是革命性的。我一直以为疼痛是“衰老”的必然,但这本书告诉我,很多疼痛源于“不正确的运动模式”。它强调的不是你“能做到多难的动作”,而是你“动作的质量如何”,这种细腻入微的关注点,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每一个日常动作,从走路到弯腰,都多了一层“觉知”。这种由内而外的调整,远比单纯的追求柔韧性来得更深刻、更持久。
评分这本关于瑜伽的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心灵导师”。我一直对瑜伽抱有好奇,但总觉得它高深莫测,充满了各种难以理解的术语和复杂的体式。这本书的开篇就以一种非常亲切、几乎是“手把手”的语气,将我从对瑜伽的迷茫中解救出来。作者似乎深谙初学者的心理,没有一上来就抛出那些艰涩的理论,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感受到的不适和紧张入手,比如久坐带来的腰酸背痛、精神上的疲惫感。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耐心地告诉我,瑜伽其实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生活工具,帮助我们找回身体的“平衡点”。特别是它对呼吸法的讲解,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以前总觉得呼吸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书里详细阐述了如何有意识地运用呼吸来调节神经系统,那种平静下来的感觉是药物或其他方式难以比拟的。读完前几章,我立刻尝试着做了几个简单的伸展,那种身体被温柔唤醒的感觉,让我对后续的学习充满了期待,仿佛找到了一个可以长期依赖的“健康加油站”。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体现了一种深思熟虑的美学。它不是那种花哨、用大量彩图堆砌起来的时尚杂志,而是散发着一种沉静、内敛的气质。纸张的质感让人阅读时感到舒适,没有廉价印刷品的刺鼻气味,这对于一本需要长时间沉浸阅读的书来说非常重要。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引用理论时保持了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但文字表达却异常流畅,没有那种僵硬的“翻译腔”。我特别欣赏它在不同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常常会用一些富有哲理的小引语来承接上一个技术点的讲解,使得阅读过程如同一次线性的冥想。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心境的引导。它让人在学习体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一种对自我身体的尊重和耐心。读完一章,我总会放下书本,静坐几分钟,回味刚才学到的内容,这种“内化”的过程,是很多快餐式读物无法提供的体验。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指导手册”,不如说是一份长期的“自我探索指南”。它不要求你一步到位达到完美,而是鼓励你带着好奇心和宽容心去感受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我发现,在跟随书中的建议调整自己的日常习惯后,我不仅身体上的紧绷感减轻了,连带着我的情绪也变得更加稳定,对外界的干扰似乎有了一层天然的缓冲垫。书中对于“如何将瑜伽融入日常生活”的建议非常实用,不是那种“每天必须做一小时”的苛刻要求,而是教你如何在喝水、站立、甚至等待红灯时,都能进行微小的、有益的调整。这种“随时随地练习”的理念,彻底打破了我对瑜伽需要特定时间和空间的刻板印象。这本书已经成为我床头常备的书籍,时不时翻阅一下,总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和视角,它带来的改变是润物细无声的,却是持续而深刻的。
评分从一个长期关注身心健康领域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最打动我的一点是它对“整合性”的强调。它并没有将瑜伽孤立地看作一套伸展运动,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宏大的健康框架内进行讨论。它触及了我们如何应对压力、如何改善睡眠质量,甚至是如何通过调整姿势来提升精神专注力等多个维度。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能量流动”的描述,虽然听起来有些形而上,但作者巧妙地将其与现代生理学知识相结合,用一种可被理解的方式解释了身体的连锁反应。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只是轻轻活动了一下肩膀,整个胸腔都会感到豁然开朗。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桥梁,连接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科学,使得读者在接受传统教诲的同时,也能得到科学逻辑上的支撑。这对于那些既注重实践效果,又需要理性解释的读者群体来说,是极大的福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