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7 年中国小麦质量报告
定价:68.00元
作者:王步军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116353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前言PREFACE《2017年中国小麦质量报告》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组织专家编写,中央财政项目等资金支持。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和农业部农产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承担样品收集、质量检测、实验室鉴评和数据分析。2017年,在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省和自治区(全书正文均用简称)415位种植大户征集样品643份,涵盖小麦种植面积36.22万亩*,占中国小麦种植面积的&n;等
目录
1总体状况1
1.1样品分布1
1.2总体质量3
1.3达标质量4
1.4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典型粉质分析与拉伸分析5
2强筋小麦6
2.1品质综合指标6
2.2样本质量7
3中强筋小麦24
3.1样品综合指标24
3.2样本质量25
4中筋小麦40
4.1样品综合指标40
4.2样本质量41
5附录91
5.1面条制作和面条评分91
5.2关于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用优质强筋小麦91
5.3关于中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92
6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收到这本《2017年中国小麦质量报告 王步军》的时候,我内心是充满好奇的,但也有点小小的忐忑。原因无他,我对“报告”这两个字总会联想到密密麻麻的文字、复杂的图表和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这对于非农业背景的我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过,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中国小麦质量”,这可是关乎民生的大事。我经常思考,我们 everyday 吃的小麦制品,它们的源头到底是什么样的?是怎样的标准在衡量着小麦的“好”与“坏”?报告中会不会涉及到小麦的营养成分分析?比如蛋白质含量、维生素、矿物质等等,这些指标对我们身体健康有多大的影响?而且,我很好奇,“王步军”这个名字是否代表了这本书的作者在小麦研究领域的权威性?他是否会从一个专业的角度,剖析2017年中国小麦在产量、抗病性、储存性、加工适性等方面的表现?我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小麦品种的介绍,了解不同品种在质量上的差异,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如果还能提及一些关于小麦种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并提供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治理建议,那就更具价值了。我期待这不仅仅是一份数据汇总,而是能给我带来一些关于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评分当我看到《2017年中国小麦质量报告 王步军》的标题时,我立刻联想到了我们国家农业部门那些严谨的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我对“质量报告”这个词本身就充满敬畏,因为它往往意味着详尽的调查、科学的评估和客观的结论。我很好奇,在这份报告中,作者王步军是如何定义“小麦质量”的?是仅仅从蛋白质、水分、杂质等基础指标来衡量,还是会涉及到更深层次的生物化学成分,例如氨基酸组成、脂肪酸谱,甚至是小麦的微量元素含量?我猜测,报告应该会针对中国不同小麦产区,比如北方、南方、西北等地,分别进行详细的质量分析,因为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耕作方式都会对小麦的品质产生显著影响。我特别想知道,在2017年,是否存在一些地区性的小麦质量问题,例如某些地区的重金属超标,或者某些品种的抗病性下降?报告是否会提供相应的对比数据,并分析其成因?而且,我一直对小麦的加工性能很感兴趣,比如它的面筋强度、吸水率、色泽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制作面包、面条、饼干的最终口感和品质。我期待报告中能有这方面的内容,能够让我在未来的烹饪过程中,对小麦的选择有更专业的指导。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看起来就非常有学术和研究的深度,“2017年中国小麦质量报告”这几个字,立刻勾起了我对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问题的兴趣。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对小麦的种植、收成以及最终进入我们餐桌的品质,其实了解得并不多。我常常在超市里看到各种品牌的小麦粉,它们看起来包装精美,但内在的品质差异,我却难以分辨。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背后科学和产业运作的窗口。我尤其好奇,在2017年那个特定的年份,中国的小麦生产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变化?是气候的影响?还是技术进步?亦或是国家政策的调整?报告会详细分析这些因素是如何共同作用,最终决定了当年小麦的整体质量吗?我期待书中能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解释一些专业术语,并且提供一些直观的数据图表,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有所收获。如果能够有一些案例分析,比如某个地区的小麦因为特定原因质量突出,或者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那将会更加生动有趣。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枯燥的报告,更能激发我对于中国农业现状的思考,甚至引发我对未来粮食发展的关注。
评分看到《2017年中国小麦质量报告 王步军》这个书名,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种一本正经、条理清晰的学术著作的模样。虽然我并非专业人士,但我对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质量,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2017年,那一年过去了,留下了什么?这份报告是否会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勾勒出当年中国小麦产业的整体面貌?我特别想知道,报告中会不会涉及到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内容,例如当时流行的病虫害种类,以及采取了哪些防治措施,这些措施又带来了怎样的效果?在我看来,这些都是直接影响小麦质量的关键因素。而且,我一直很好奇,除了我们常说的蛋白质含量,小麦的矿物质含量,比如铁、锌、钙等,是否也会在报告中被重点关注?这些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它们在小麦中的含量,无疑也是衡量小麦质量的重要维度。我期待这本书能用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向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介绍小麦的科学种植、质量检测以及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如果报告中能附带一些案例分析,比如某个成功改善小麦质量的典型案例,或者某个地区因为某种原因导致小麦质量下降的深刻反思,那将极大地提升这本书的可读性和启发性。
评分坦白说,我拿到《2017年中国小麦质量报告 王步军》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的驱动,而非纯粹的阅读兴趣。作为一名关注公共议题的公民,我认为了解国家重要的农产品质量状况,是参与社会讨论的基础。2017年,那一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什么,对小麦的生长环境和收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报告是否会深入探讨气候变化,比如降雨量、温度、光照等异常天气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直接冲击?我特别想知道,在2017年,中国在小麦品种改良方面是否有新的突破?有没有培育出更适合特定区域、更能抵抗病虫害、且营养价值更高的品种?报告会详细列举吗?另外,关于小麦的质量,除了基本的物理指标,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化学成分,例如麸质的含量和类型,这对烘焙和面食制作至关重要。书中是否会提供这方面的数据,并分析其对不同加工用途的影响?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报告不仅仅是陈述事实,更能提出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建议,比如如何优化种植结构,如何加强病虫害防治,如何规范施肥用药,以及如何提升仓储物流环节的质量管理,以确保中国小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