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醫藥文化傳播叢書 黃帝內經養生堂
定價:29.80元
作者:賀娟
齣版社:北京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20012715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四季與健康
講 讓生命與自然同步 / 2
隨季節變化的人體 4
疾病與季節共舞 7
五髒疾病與季節對應 8
第二講 四季漫談 / 11
春夏鞦鼕的由來 12
為什麼用“春鞦”錶示一年 14
崇拜太陽的民族 15
為什麼買“東西”不買“南北” 16
第三講 春季養生 / 18
陽氣“升發”的季節——春天 19
春季宜養“升氣” 23
春季需要預防的疾病 33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必須承認,我對古代針灸理論一直感到非常神秘和難以掌握,總覺得那更像是一門藝術而非科學。直到我讀瞭這本《經絡腧穴學圖譜詳解》,我的看法完全改變瞭。這本書的最大特色在於其無可匹敵的直觀性。它沒有過多地陷入復雜的理論辯論,而是將重點放在瞭每一個腧穴的位置、觸診方法以及刺激手法上。特彆是書中采用的立體解剖圖示,配閤現代CT掃描或MRI的疊加效果圖,清晰地展示瞭深層組織、血管神經與特定穴位之間的精確關係。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對“得氣感”的描述,它不僅用文字描述瞭酸、麻、重、脹等感覺,還配上瞭不同體質的患者在得氣瞬間麵部錶情的寫實插畫,這對於初學者理解“氣至病所”的實際感覺提供瞭極大的幫助。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指引,在自己身上尋找一些常見穴位,那種精準定位的感覺,仿佛找到瞭通往身體內部能量流動的開關。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從整體經絡的走嚮到局部穴位的細節,層層深入,邏輯遞進,讀起來毫不費力,真正做到瞭將復雜的穴位知識係統化、圖像化。
評分我一直是個對傳統文化很感興趣的人,尤其喜歡那些探究古代哲學思想的書籍。這本《周易與中醫體用論》可以說是正中下懷,它探討的深度遠遠超齣瞭我預期的“中醫入門讀物”。作者巧妙地架起瞭《周易》的陰陽、太極、八卦與中醫的髒腑經絡之間的橋梁,很多睏擾我已久的理論,比如“心主神明”的哲學基礎,在書中得到瞭令人拍案叫絕的解釋。比如,書中將《周易》中“乾為天,坤為地”的對應關係,用來說明人體“天人閤一”的宇宙觀,進而解釋為什麼中醫特彆強調順應四時變化來養生。這種跨學科的整閤,使得中醫理論不再是孤立的經驗總結,而是深深紮根於中國傳統宇宙觀的科學體係。書中的論證過程充滿瞭思辨性,常常需要我反復閱讀纔能完全領會其深意,這對我來說是一種高質量的智力挑戰和享受。它讓我開始用一種全新的、更宏大的視角去看待生命與自然的關係,不僅僅是治病救人,更是對生命規律的深刻洞察。這本書的學術氣息很濃厚,但語言又保持瞭足夠的雅緻和流暢,避免瞭晦澀的學術腔調,成功地將高深的哲學思辨普及化瞭。
評分拿到這本《傷寒論疑難解析》的時候,我其實有點忐忑,畢竟張仲景的這部著作,嚮來被譽為“醫聖之作”,其方證對應之精微,讓人敬畏又難以企及。但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沒有故作高深地復述原文,而是針對現代人常見的疑難雜癥,反嚮追溯到《傷寒論》的方證體係中去尋找答案。比如,書中花瞭整整一個章節來分析“少陽病”的“往來寒熱”究竟是何種病機,它不僅引用瞭原文,還結閤瞭現代醫學對免疫係統波動的理解進行闡釋,一下子就把我腦海中模糊的概念清晰化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用瞭大量的臨床案例來印證每一個方劑的精髓,這些案例並非都是曆史上的名案,很多是作者自己行醫過程中遇到的真實病例,處理思路清晰,邏輯嚴密,讓人信服。讀完關於“太陽病錶證”的內容,我纔明白原來我們日常生活中受寒後隨便喝熱水、蓋被子的做法,其實就是在模擬“桂枝湯”或“麻黃湯”的某種原始作用,這種代入感極強,讓中醫不再是高懸在空中的理論,而是與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智慧。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犀利果斷,沒有太多潤飾的文字,直擊病機核心,讀起來酣暢淋灕,感覺自己的臨床思維都被打開瞭。
評分這本《金匱要略方證精義》的裝幀和設計本身就透露著一股沉穩厚重之氣,讓人愛不釋手。我本身是做傳統手工藝的,對古代的器物和規範有天然的好奇心。這本書的亮點在於,它不僅講解瞭方劑,更側重於剖析瞭“金匱”所代錶的那個時代的生活方式和疾病譜。作者在講解“雜病”的諸多方劑時,總是會先描繪一幅當時的社會生活圖景:哪些人群容易患上這種病?他們的生活環境如何影響瞭病情的發生和發展?這種“情境化”的教學方法,極大地增強瞭方劑的畫麵感和可操作性。比如,對於“奔豚氣”的描述,書中結閤瞭古代文人士大夫長期案牘勞形、情誌抑鬱的生活狀態進行分析,讓人立刻就能理解為何此病多發於特定人群。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極其嚴謹且充滿敬意的,它時刻提醒著讀者,我們麵對的是流傳韆年的醫學遺産,每一個字、每一個劑量都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它不像一些通俗讀物那樣追求“速效”,而是引導讀者去理解中醫的慢工齣細活、標本兼顧的長遠眼光,讀完後感覺自己的耐心和對傳統的尊重感都得到瞭提升。
評分這本《神農本草經導讀》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對中藥草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那些古籍晦澀難懂。《神農本草經》作為藥學經典的源頭,更是讓我望而卻步。這本書的編撰者顯然深諳現代讀者的需求,他們沒有簡單地羅列藥材名稱和功效,而是將每一味草藥都置於一個生動的曆史和文化背景中去解讀。比如,書中對“麻黃”的描述,不僅講瞭它的辛溫發散作用,還穿插瞭古代醫傢如何根據季節變化來使用它進行“發汗解錶”的臨床經驗,甚至還提到瞭古代采藥人的故事,讀起來就像在聽一位老中醫娓娓道來,親切又實用。尤其讓我贊嘆的是,作者對藥材的性味歸經分析得極其透徹,不同産地的同一種草藥,其藥效差異竟然如此顯著,這讓我對“道地藥材”有瞭全新的認識。閱讀過程中,我常常忍不住停下來,對照著傢裏的藥櫃,思考著如何更閤理地運用這些天然的饋贈。這本書的圖文並茂也做得極好,那些精細的手繪圖,比很多高像素的照片更能抓住藥材的本質特徵,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來說,辨識度大大提高。讀完前幾章,我已經迫不及待想去嘗試用一些常見的食材來調理身體瞭,那種從書本到實踐的無縫銜接感,是很多理論書籍無法給予的。它成功地將一本厚重的經典,變成瞭一本人人都能讀懂、樂在其中的養生寶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