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兰:兰文化篆刻与摄影
定价:300.00元
作者:朱冠春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50822450
字数:
页码:183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兰:兰文化篆刻与摄影》是一本以兰花文化为题材的篆刻与摄影集,共分六部分:开篇,介绍中国兰花的历史文化和寓意的精神品格;花名篇,介绍中国兰花的分部概况、命名方法和一些趣味故事;成语典故篇,选取古今与兰有关的故事成语;另有与兰有关的词汇篇、诗篇、词篇。共收入朱冠春老先生十几年来篆刻的与兰有关的印章350余方,拍摄的各类兰花照片200余幅,可赏可读,集兰花与诗词画印于一书。由于作者长期从事电视教育和影视拍摄工作,对兰花的观察体贴入微,《中国兰:兰文化篆刻与摄影》既有客观地记录,又有艺术性创作,图文并茂。
目录
开篇
花名篇
成语典故篇
词汇篇
诗篇
词篇
作者介绍
朱冠春,男,一九三九年一月生,山西省壽陽縣人,高級講師、高級工程師。大學物理系畢業,曾擔任中專、普通中學物理教師,一九七四年籌建太原電視學校,一九七八年負責籌建太原教育電視臺,經五年努力,建成中國一座由教育系統管理和使用的專業電視臺,一九八三年正式開播,為全國教育電視臺發展起了示範作用。擔任過太原電視中專副校長,太原教育電視臺副臺長,太原教育電視臺總工程師等職。
拍攝過大量影視教材,编導過《長壽行》《走進社區》《中華巧女》《根》《山西麵食》《手指操》《篆刻》《攝影》等敷百集電視文化專題。愛好攝影,喜歡篆刻。
文摘
序言
读到《中国兰:兰文化篆刻与摄影 朱冠春》这个书名,我立刻联想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平日里就喜欢研究一些老物件,尤其是一些带有精美纹饰的印章,那些方寸之间却能容纳乾坤的篆刻艺术,总是让我惊叹不已。而兰花,在我看来,正是篆刻题材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它的形态舒展,线条流畅,最适合用刀法来表现其挺拔的风骨和飘逸的神韵。想象一下,通过篆刻师的巧手,将兰草的叶片、花瓣、花蕊雕刻得栩栩如生,再配以恰当的诗句或印文,那将是怎样一件令人心醉的艺术品?书中提到“兰文化篆刻”,这让我充满了好奇。是收录了历代名家的兰花题材篆刻作品吗?还是作者自己创作的兰花印章?如果是后者,那么我想深入了解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是如何将自己对兰花的理解融入刀下的?他的艺术风格是偏向古朴苍劲,还是追求细腻秀雅?我个人比较喜欢那种线条浑厚有力,又不失灵动的风格。此外,书中还将“摄影”与“兰文化”和“篆刻”并列,这又是一个有趣的结合。我常常在想,摄影师是如何用镜头去捕捉兰花的魅力的?是侧重于特写花朵的细节,展现其精致的纹理和色彩,还是通过构图和光影,来营造一种意境,表现兰花清雅脱俗的气质?这两种艺术形式,一个是用实体材质在二维平面上进行创作,一个是用光影和瞬间来记录,它们之间又会产生怎样的对话?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看到作者是如何通过摄影,为传统的兰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评分《中国兰:兰文化篆刻与摄影 朱冠春》——这个书名,让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种画面:在宣纸的留白中,几笔淡墨勾勒出兰草的清雅,旁边印着一方古朴的印章,印文与兰草的意境相互呼应。这种传统与现代艺术形式的巧妙融合,正是吸引我的地方。我想象着,这本书是否会是一本集大成的著作,将兰花作为主题,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手法——篆刻和摄影——来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兰文化”这个词,让我联想到的是兰花在中国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它象征着高洁、淡雅、坚韧,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化身。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兰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或许会涉及与兰花相关的诗词、典故,以及古人如何通过艺术来表达对兰花的欣赏与崇敬。而“篆刻”部分,我猜想书中会展示一些精美的兰花题材的印章作品,每一方印章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对兰花神韵的独特解读。我比较好奇的是,作者在创作这些篆刻作品时,是如何将兰花的形态、气质与印章的布局、刀法相结合的?而“摄影”部分,则可能是一种现代视角下的兰花呈现。我期待看到一些富有创意和艺术感的兰花摄影作品,它们或许捕捉了兰花在不同光影下的姿态,或许通过构图和色彩,营造出独特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兰花超越时空的生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艺术与文化的桥梁。
评分初翻开这本《中国兰:兰文化篆刻与摄影 朱冠春》,便被其封面设计所吸引。淡雅的墨色勾勒出一株含苞待放的兰草,几笔遒劲的篆书点缀其间,古朴而富有韵味。这似乎预示着,本书将是一次对兰花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我一直对中国传统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兰花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高洁、淡雅、君子之风的意象,常常出现在诗词、绘画、书法之中。因此,当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心中便升起一股莫名的期待。我想象着,书中是否会有一部分详细介绍兰花的品种、种植技巧,以及与这些花卉相关的历史传说和典故?又或者,它会侧重于兰花在历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通过解读不同朝代的诗文,来展现兰花意象的演变?我特别好奇“兰文化”这个词语,它究竟包含哪些丰富的层次?是仅仅指与兰花相关的艺术创作,还是更广泛地涉及到生活方式、哲学思想,乃至一种精神追求?这本书的书名结构本身就颇有意思,将“兰文化”与“篆刻”和“摄影”这两种艺术形式并置,让人不禁猜想,作者是如何将这三者融会而为一体的?是否存在着某些精妙的联系,使得篆刻的刀法能够体现兰草的筋骨,而摄影的光影又能捕捉到兰花的灵动?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这些疑问的解答,开启一次对中国兰文化艺术的全新认知之旅。
评分“中国兰:兰文化篆刻与摄影 朱冠春”——这个书名本身就透露出一种沉静而深邃的气息。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视角结合的作品抱有极大的兴趣。兰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不仅仅是一种植物,它升华为一种象征,一种精神的寄托。我想象着,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挖掘“兰文化”的内涵,例如,它如何在中国古代哲学、美学中扮演角色?是否会涉及与兰花相关的历史人物、典故,以及这些文化元素是如何通过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和演绎的?“篆刻”作为一种古老而精湛的雕刻艺术,与兰花的结合,定会产生出独特的韵味。我期待看到书中关于兰花题材的篆刻作品,或许是精雕细琢的兰草图案,亦或是将兰花意象融入印文的巧思。每一刀一刻,都可能蕴含着作者对兰花神韵的理解。而“摄影”作为现代视觉艺术,与兰花的结合,则可能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是捕捉兰花在自然光下的优雅姿态,还是通过创意构图和后期处理,赋予兰花更现代、更具表现力的形象?我希望这本书能展现出,篆刻的厚重与摄影的灵动,是如何共同诠释“兰文化”的丰富层次,为读者带来一场关于中国兰艺术的视觉盛宴,同时也能引发我们对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评分《中国兰:兰文化篆刻与摄影 朱冠春》这个书名,如同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东方美学的世界。我一直觉得,兰花是中国文人最钟爱的植物之一,它不仅仅是花,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那种“不与群芳争艳,独立幽谷自芬芳”的气质,与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品格不谋而合。所以,当看到“兰文化”这个词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这本书是否会探讨兰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意涵?它是否会通过分析历代文人的诗词歌赋,来阐述兰花所代表的隐逸、高洁、坚韧等品质?我个人很喜欢一些描绘兰花意境的古诗,比如“兰生幽谷,不为人知,却自生香”。这种内敛而高雅的美,在现代社会似乎越来越难得。而“篆刻”和“摄影”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加入,则让我想象到了更多可能。我设想,或许书中会有一些精美的兰花题材篆刻作品,每一方印章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都蕴含着作者对兰花的理解和感悟。而摄影部分,我则期待能够看到一些意境深远的兰花摄影作品,它们或许捕捉了清晨露珠在兰叶上的晶莹,或许定格了微风拂过兰花时摇曳的身姿,亦或是通过巧妙的布光,展现了兰花在不同光线下的神韵。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艺术品的展示,更能引导读者去体会兰花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及作者在这些艺术创作中注入的情感与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