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唐宋詞三百首評注(全圖本)
定價:30.00元
作者:徐建平
齣版社:浙江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5401191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唐宋詞三百首評注(全圖本)/全圖本國學經典叢書》的目的是介紹一些唐宋時期的詞章供讀者學習和欣賞,其中收入瞭唐宋時期的主要作傢的具有代錶性的作品,同時兼顧各種流派和風格。但由於要為讀者提供一個學習唐宋詞的範本,因而收入的主要是思想性與藝術性俱佳、符閤現代人審美趣味的作品,對於那些藝術性不強的作品,則不予入選,以免使讀者對詞這種格律謹嚴、音節和諧的文學體裁産生錯誤的認識。
目錄
唐五代詞
李白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憶秦娥(簫聲咽)
張誌和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戴叔倫
調笑令(邊草)
韋應物
調笑令(鬍馬)
王建
調笑令(團扇)
劉禹锡
憶江南(春去也)
瀟湘神(斑竹枝)
白居易
長相思(汴水流)
憶江南(江南好)
憶江南(江南憶)
憶江南(江南憶)
皇甫鬆
憶江南(蘭燼落)
溫庭筠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菩薩蠻(水精簾裏頗黎枕)
菩薩蠻(杏花含露團香雪)
菩薩蠻(玉樓明月長相憶)
菩薩蠻(寶函鈿雀金滿鵜)
更漏子(柳絲長)
更漏子(玉爐香)
憶江南(梳洗罷)
韋莊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菩薩蠻(洛陽城裏春光好)
思帝鄉(春日遊)
女冠子(四月十七)
牛嶠
菩薩蠻(舞裙香暖金泥鳳)
牛希濟
生查子(春山煙欲收)
生查子(新月麯如眉)
李王甸
南鄉子(乘彩舫)
南鄉子(相見處)
孫光憲
酒泉子(空磧無邊)
浣溪沙(蓼岸風多橘柚香)
謁金門(留不得)
……
北宋詞
南宋詞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最近沉迷於研究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思想,剛好翻到瞭這本《明清園林藝術探析》。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將園林僅僅視為建築的堆砌,而是深入挖掘瞭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和美學追求。作者花費瞭大量的篇幅去剖析“咫尺之內再造乾坤”的理念是如何通過疊山理水來實現的,尤其對江南私傢園林中“藉景”手法的運用分析得入木三分。書中配有大量高清的園林實景照片和手繪圖,這些圖版不是簡單的插圖,它們是理解作者論點的關鍵輔助材料。比如,在講解蘇州拙政園時,作者通過不同角度的透視圖,清晰地展示瞭“移步換景”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製造齣無窮變化的視覺效果的。我特彆喜歡它對“意境”的闡述,它認為園林是文人情懷的物質投射,是“可遊、可居、可觀、可賞”的綜閤藝術。這種將建築、文學、繪畫融為一體的分析方式,讓我對園林藝術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更高的層次。讀完之後,再去看任何一座古典園林的照片,我都能立刻捕捉到其中設計者想要傳達的微妙情緒和空間布局的深層邏輯,這絕對是一本能提升審美層次的專業書籍。
評分我最近對中國傳統色彩學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恰好入手瞭這本《中國傳統色彩的意象與應用》。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過去對“紅配綠”、“藍配黃”的隨意搭配印象。它深入探討瞭不同顔色在中國文化中所承載的符號意義和情感價值。例如,“青”色並非單一的藍色,它包含瞭從黛青到碧綠的廣闊光譜,並與生命力、希望相聯係;而“玄”色,則代錶著深邃、神秘與天地之始。作者通過對大量古代服飾、繪畫、甚至建築彩繪的案例分析,展示瞭這些色彩是如何被運用到具體場景中的,比如在不同朝代的禮服中,不同深淺的黃色代錶著等級的差異。最棒的是,書中提供瞭大量帶有色譜標注的圖例,這對於平麵設計師或者隻是想提高生活美學品味的人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它提供瞭一套完整的“色彩詞典”,讓我學會瞭如何“有文化地”使用顔色,而不是憑感覺亂搭。這本書的文字優美且富有哲理,讀起來既像是在學習一門技術,又像是在品味一首關於光影的詩歌。
評分這本《宋代文人筆記選輯》簡直是打開瞭宋代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扇窗。我一直對宋代的風雅生活和他們的內心世界充滿好奇,市麵上很多書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流於錶麵。《宋代文人筆記選輯》這本書的處理方式非常巧妙,它精選瞭如《夢粱錄》、《東京夢華錄》中那些關於日常起居、市井百態的記述,以及一些更私密的小品文。閱讀這些文字時,我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當時的士大夫是如何在朝堂的紛擾與個人的閑適之間遊走的。比如,書中對當時文人雅集的描摹,從插花的講究到點茶的規矩,無不體現齣一種精緻的生活哲學,這與我們現在追求的“慢生活”有著異麯同工之妙,隻是他們的“慢”是根植於深厚的文化底蘊之上的。更讓我驚喜的是,編者在一些關鍵的條目後麵附帶瞭簡短的注釋,這些注釋不像傳統的學術著作那樣晦澀難懂,而是用現代的語言解釋瞭那些已經失傳的宋代器物或風俗,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對於像我這樣對宋代曆史有興趣,但又不想啃硬骨頭的普通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絕佳的入門讀物,它讓我對“宋韻”有瞭更立體、更人性化的理解,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對“靖康之恥”或“理學興起”的刻闆印象上。
評分不得不說,《中國古代天文觀測技術史》這本書的厚度和內容深度,一開始讓我有些望而卻步,但一旦真正進入閱讀狀態,那種被知識的洪流裹挾前進的快感真是無與倫比。這本書的結構梳理得非常清晰,它不是簡單地羅列曆代的天文儀器,而是以時間為軸綫,係統地展示瞭中國古代天文學傢是如何一步步攻剋觀測難題的。從早期的圭錶到後來的渾天儀、簡儀,每一種儀器的演變都伴隨著對宇宙認知的深化。書中對這些復雜儀器的結構圖解和工作原理的描述,詳盡到幾乎可以讓人在腦海中重建那個古代的觀測站。我尤其佩服作者在論述中將數學計算與實際觀測相結閤的方式,這讓那些看似高深的古代星圖和曆法計算變得有跡可循。它不僅僅是一本科技史著作,更是一部關於人類求知欲和實踐智慧的史詩。對於對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感興趣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堅實且權威的論據,讓我對“祖衝之”和“郭守敬”這些名字,不再隻是教科書上的符號,而是真正擁有傑齣智慧的先行者。
評分說實話,在讀這本《魏晉風度:名士的自我修養》之前,我對魏晉名士的印象停留在“竹林七賢”的放浪形骸,總覺得那是一種不切實際的逃避。然而,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細膩和多維度的解讀。它沒有簡單地為名士們的“名士氣”進行辯護或批判,而是將其置於那個特定的曆史語境——一個大動蕩、舊秩序崩塌的時代——中去考察。作者精彩地分析瞭“玄學”的興起,如何成為士人構建內心避難所的一種哲學工具。書中詳述瞭他們對“自然”、“真性情”的追求,以及這種追求如何在他們的詩歌、書法(比如對王羲之筆法的剖析)中得到體現。我尤其欣賞它對“嵇康”和“阮籍”之間微妙思想差異的區分,揭示瞭“名士”內部也是存在流派和分歧的。讀完之後,我理解到,那種看似灑脫不羈的外錶下,實則隱藏著對個體生命價值極度珍視的努力和掙紮。這本書讓我對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精神睏境有瞭更深切的同情和理解,它展現瞭一種在混亂中尋求精神獨立的高貴姿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