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乡土影像 寻梦丽江:无数人寻梦的地方
定价:49.00元
售价:31.9元,便宜17.1元,折扣65
作者:张俊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03252983
字数:
页码:15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近年来,丽江古城以其深厚的历史、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致、以及各民族夹杂的独特风情,吸引了全球各地前来观光旅行的游客。尤其是随着丽江而衍生的影视、音乐、文化艺术作品在市场上的广泛传播,更是令一大批想要逃离现实、体验悠然生活的年轻人趋之若鹜,将它奉为心中乐土。《中国乡土影像·寻梦丽江:无数人寻梦的地方》不仅详细描述了丽江古城的风貌,而且叙述了丽江古城周边的北部景区、西部景区和东部景区。
内容提要
丽江,你凭什么“资本”每年引来数百万人寻梦,把天南地北的人迷得一个个找不到北?西双版纳有看不完的神奇的热带植物和形形的奇风异俗,大理有逛不尽的古寺名塔和山环水抱的“银苍玉洱”,这些你有吗?当然你能“通神”,可让凡夫俗子在龙潭边呼风唤雨,可以在一日之中看三次日出,你有“玉壁金川”,还有世界罕见的“女儿国”。此外你还有什么更大的“看家”本领呢?《中国乡土影像·寻梦丽江:无数人寻梦的地方》中对此作了探秘,也许笔者的说法能给你更的答案!
目录
卷一 丽江古城
走进高原姑苏——丽江
丽江民居建筑特色
古城的名人旧宅
“鬼才”宣科与纳西古乐
丽江古城的桥
游丽江“紫禁城”木府
游狮子山登万古楼
在丽江泡吧
游丽江黑龙潭
卷二 北部景区
比大研还老的束河古镇
束河的寺庙宫观
束河“八景”今何在
皮匠村的传奇
白沙潜藏着世界艺术珍品
纳西保护神在北岳庙
到玉水寨看东巴文化
玉柱擎天与玉湖倒影
两个自称纳西人的“老外”
万朵山茶的玉峰寺
雄奇的玉龙雪山
仙境中的冰塔林
受青睐的云杉坪
黑白水河奇观
四季如画的牦牛坪
石头城探奇
卷三 西部景区
拉市海的“沧桑巨变”
万里长江湾
金江劈流虎跳峡
仙界老君山
能兑现神话的九十九龙潭
奇观
一天三次日出的仙境
绿色的老君山
卷四 东部景区
因螺旋藻而名扬中外的程海
观音箐有画圣吴道子的手迹吗
泸沽湖——神仙居住的地方
神秘的女儿国
作者介绍
文摘
《中国乡土影像·寻梦丽江:无数人寻梦的地方》:
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名街”,逛完古城,你可以分不清所有的街道,但是不可能记不住四方街。
四方街因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退迩。
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广场,占地约5亩。为什么叫四方街?老和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广场的形状很像方形的知府大印,土司老爷希望“权镇四方”,便取了这名字;另一种说法是这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
四方街为什么赫赫有名呢?根据史料分析,它是因为从古至今人气指数居高不下而声名远播的。当然古代不像今天,丽江作为旅游城市,游客云集而名闻天下。古代我国北方有一条世界闻名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南方有一条南方丝绸之路,它就是现在云南学术界称为“茶马古道”的贸易通道。茶马古道是滇、川、藏的马匹、皮毛、藏药和茶叶、丝绸、珠宝等商品的一条贸易通道,丽江古城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四方街则是这个重镇的贸易中心,这个露天集市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四方街经历了无数次兵火的洗礼,也见证了茶马古道商队的辉煌。也许这块条石上,曾留下徐霞客的马蹄印;也许那个石凳上还留着洛克和顾彼得的“体温”(洛克是客居丽江27年的美籍奥地利科学家;俄国人顾彼得在丽江居住9年,著有讲述丽江的专著《被遗忘的王国》)。
在马帮进出频繁的年代,晨雾中,朦朦胧胧正在伸懒腰的四方街上早起的人们开始买早点;日近中午,卖米、卖布、卖铜、卖杂货山货、卖小吃的商贩组成繁荣的市面,这是精力旺盛的四方街;夕阳西下,生意人回家了;天刚黑,在桥头晒太阳的老人换成了孩童嬉戏;月光下,笛声响起,纳西男男女女从街头巷尾聚向四方街,“打跳”(纳西族喜欢的一种集体歌舞)开始了;凌晨,四方街人去街空,只有流水之声高低起伏。
古城的老者还会讲起幼时看到的情景:精明的商人牵着打扮得非常威武的马群经过街市,由于赶马汉子穿的是钉过铁钉的皮靴,马蹄上也钉了铁掌,一不小心就人仰马翻在那奇滑无比的五彩花石路面上,引起周围一片善意的哄笑。跌倒的汉子不恼不怒,笑着起来,将马背上的驮子扶正,与笑得凶的妇女开几个粗鲁的玩笑,拍拍屁股又赶自己的路。
今天的四方街形形的商铺摆满了工艺品、土特产等琳琅满目的商品,游客川流不息,从四方街到大石桥很短的一段路上,分布着十几家小餐馆,这里的砂锅米线和煮米线十分有名。
四方街很可能是世界上的具有自动冲洗街面系统的广场。它建造时被设计得中间稍微凸起,两边凹下,犹如一片巨瓦。广场西面有一条河,河上设有一个水闸,每到傍晚收市,居民们就关上水闸,河的水位立即上升,顺着瓦形的坡度漫过整个广场。广场的四面都有一条宽30厘米、深约45厘米的排污水暗沟,冲洗广场的水流到排污沟里,每条暗沟又与广场四周铺面后院的下水道连接。这样,从地面到地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排污系统,把四方街冲洗得干干净净。
今天的四方街仍承袭着昔日的部分传统,白天很热闹,晚上更热闹。每周有三个晚上,四方街的街中央都会升起熊熊篝火,随着音乐响起,游客从四面八方涌来,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手拉手地围成好几个圈子,随着音乐节奏尽情“打跳”,形成一片欢乐的海洋。我和几个旅伴看了一会,在旁边演练了几下,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闯进去瞎蹦,大约9点钟就结束了。很多人觉得仍未满足,有个纳西人就吹起笛子,于是又有人开始跳。
古城的主要街道有5条,以四方街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它们是新华街、新义街(有人认为四方街属于新义街的一部分)、五一街、七一街、光义街。
……
序言
这本书是一次关于“看见”的旅程。作者张俊用他的镜头,让我们看到了许多我们平时容易忽略的风景,以及风景中那些鲜活的生命。我一直对乡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那里蕴藏着最纯粹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智慧。而《中国乡土影像》恰恰满足了我这份好奇。书中的每一张照片,都像一颗珍珠,串联起了一个个关于生活、关于情感、关于记忆的故事。那些淳朴的面孔,那些古老的建筑,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都在作者的镜头下得到了生动的展现。而“寻梦丽江”的部分,更是让我对这个被无数人向往的城市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风景如画,更是承载了无数人的希望与寄托。那些为了梦想而努力的人们,他们的身影交织在这片土地上,构成了丽江独特的生命力。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美,往往就藏在那些平凡的瞬间里,藏在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里。它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关于“根”的探寻。
评分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便是它所带来的那种扑面而来的真实感。作者张俊显然不是一个浮光掠影的记录者,他的镜头语言充满了力量,直击人心。我尤其欣赏他在捕捉人物神态上的功力,那些细微的表情,眼角的皱纹,手掌的粗糙,都诉说着各自的人生故事。当我看到那些淳朴的农民,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眼神里却闪烁着坚毅的光芒时,我仿佛能听到他们沉默的诉说,感受到他们对土地的依恋和对生活的敬畏。书中的每一个场景,都仿佛经过了精心挑选,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而鲜活的中国乡土画卷。那些被遗忘的角落,那些被忽略的生活细节,都在作者的镜头下焕发了新的生命。而“寻梦丽江”的篇章,更是让我看到了一个与我认知中有所不同的丽江。它不仅仅是商业化的旅游胜地,更承载着许多普通人的梦想和追求。那些为生活奔波的身影,那些在古城中寻找心灵慰藉的灵魂,都让我对这个地方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没有刻意去煽情,也没有故作高深,它只是静静地呈现,却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它让我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审视那些被快节奏生活所掩盖的、最本真的情感和价值。
评分翻阅这本书,犹如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充满故事的影像博物馆。张俊先生的摄影作品,拥有一种穿透时空的魔力,他不仅仅记录下眼前所见,更是捕捉到了事物的灵魂。中国乡土的影像,带着泥土的芬芳,带着岁月的痕迹,它们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最真挚的情感。我尤其被那些人物肖像所打动,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都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书中对丽江的描绘,更是独具匠心。它没有止步于对古城风貌的简单呈现,而是深入到那些隐藏在巷陌深处的故事,那些在时光中流转的生命。我感受到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生活在其间的人们的尊重。这本书让我明白,所谓“寻梦”,并非一定要去远方,很多时候,梦想就蕴藏在我们身边,藏在我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的追求之中。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乡土的魅力,也让我对“丽江”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有了更立体、更饱满的理解。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是被它那极具人文关怀的扉页所吸引。封面上的影像,并非那种矫揉造作的摆拍,而是带着一种质朴的生命力,仿佛能透过纸张,触碰到那些真实存在过的岁月和人情。作者张俊的名字,在这样的视觉冲击下,显得尤为沉甸甸,预示着这是一次深入的、带有温度的观察。我一直对那些隐藏在广袤土地下的故事充满好奇,那些被时代洪流裹挟、却依然坚韧生长的人们,他们的生活图景,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像一个个未被开启的宝藏,等待着有心人去挖掘。这本书,从书名来看,便已经传递出一种强烈的地域情感和历史厚度。它不仅仅是对一个地方的简单记录,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与过去对话,与那些鲜活的生命对话。我期待着,在这片“中国乡土”的影像中,能看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那些在城市喧嚣之外,依旧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片段。尤其是“寻梦丽江”这个副标题,更是勾起了我心中对那片神奇土地的无限遐想。丽江,早已成为无数人心中的一个符号,一个关于诗意、关于自由、关于心灵归宿的代名词。我想知道,在这位作者的镜头和笔下,丽江又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是那些游客耳熟能详的风景,还是更深层次的、隐藏在古老石板路和纳西古乐背后的灵魂?这种期待,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书中,去探寻那些被影像定格的、动人的故事。
评分张俊的《中国乡土影像 寻梦丽江》带给我的,是一场关于时间与记忆的深刻对话。这本书不仅仅是一堆照片的集合,更是一本用影像写成的散文诗。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捕捉了中国乡土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与沧桑。我曾一度以为,乡土题材的书籍,无非是描绘一些陈旧的场景,或者夸大某些落后的现象。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用一种充满敬意的视角,去呈现那些在时光中沉淀下来的乡村生活,那些依然坚守着传统的人们。我看到了他们脸上的笑容,听到了他们朴实的话语,感受到了他们对土地深深的眷恋。而“寻梦丽江”的部分,更是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无数人内心深处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丽江,这个被赋予了太多浪漫色彩的城市,在作者的镜头下,展现出它多层次的面貌。有游客追逐的风景,但更多的是那些在古城中默默生活、努力追寻自己梦想的普通人的身影。这种将个体命运与宏大叙事巧妙结合的方式,让整本书充满了人文关怀,也引发了我对“梦”这个字更深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