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重返黄金时代——八十年代大家访谈录
定价:58.00元
售价:37.7元,便宜20.3元,折扣65
作者:马原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5349676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谁铸就了30年前文学的黄金时代?★百位作家、翻译家、编辑及出版家眼里的八十年代文坛★ 90年代先锋作家马原镜头里的文坛大家说★ 一部值得珍藏的当代文化口述史
内容提要
20世纪八十年代是文学的黄金时代。九十年代初,本书作者马原带着只有一个摄像师的摄制组,跋涉两万多公里,对话百位作家、翻译家、编辑出版家,如巴金、冰心、夏衍、史铁生、梁晓声、王蒙、王朔、刘心武、蒋子龙、格非、王安忆、苏童等。这一堪称“文学长征”的非官方拍摄,成为关于八十年代文学的仅有的一次大规模拍摄。本书即这次拍摄的文字版。
对话大致围绕怎样开始写作(翻译/编辑)生涯、怎样看待当前的文学和文坛以及文人下海和性开放、眼下的愿望、喜欢的作家或者书这几个主题,但话题广泛,形式灵活,谈话者的回答也因个人的性格及阅历,或大段阐述或寥寥数语,或严谨凝练或幽默活泼。它既提供了那个时代文坛的各种真实声音,其中不乏对文学、文学史、社会及人生的严肃思考和剖析,也记录了30年前那些声名远播或初露头角的大家的思想情怀。
目录
目录
与陈村
与孙甘露、张献、陈村
与郑克鲁
与格非、李劫、吴亮
与王安忆
与戴厚英、张英
与陆星儿、王小鹰、蒋丽萍
与阮海彪
与叶辛
与张献
与吴劳
与王振孙、张英
与沙叶新
与鹿金
与梁晓声
与李杭育、李庆西
与杨晓敏
与夏仲翼
与王道乾
与汤永宽
与朱苏进
与苏童、叶兆言、李潮
与高晓声、梅汝恺
与韩东
与李晓
与陆文夫
与周介人、程德培
与宗福先、陈村
与李子云
与巴金、李小林
与汪曾祺、张炜
与格非、余华、程永新
与谌容
与冰心
与王蒙
与夏衍
与王朔
与李文俊、高莽、吕同六
与赵毅衡
与丛维熙
与赵玫
与蒋子龙
与冯骥才
与崔道怡
与朱伟
与史铁生
与施咸荣、董衡巽、李文俊
与徐怀中、莫言
与张抗抗
与刘心武
与阿克曼
与刘恒
与陈建功、史铁生
与铁凝
与袁可嘉、吕同六、柳鸣九、叶廷芳、董衡巽
与刘震云
与郑万隆
与季红真
与乔良、叶楠
后记
与章仲锷
与汪国真
与宗璞
与陈凯歌
与张英、安波舜
与洪峰
与王成刚
与池莉
与方方
与刘硕良
与徐敬亚、王小妮
与韩少功、蒋子丹、潘军
与迟子建
与马秋芬、白小易
与陈言、林建法、辛晓征
与马丽华
与扎西达娃
作者介绍
马原,1953年生于辽宁锦州,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后赴西藏担任记者、编辑,开始发表作品,2000—2008年任教于同济大学,现定居云南。主要作品包括:短篇小说《拉萨河女神》、《拉萨生活的三种时间》、《喜马拉雅古歌》、《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等,中篇小说《冈底斯的诱惑》、《虚构》、 《游神》等,长篇小说《上下都很平坦》、《牛鬼蛇神》等。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
文摘
序言
《重返黄金时代——八十年代大家访谈录》这本由马原先生编撰的书,对我来说,绝对是一场期待已久的“思想盛宴”。八十年代,那个承前启后的年代,留下了太多值得我们去回味和学习的宝贵财富。而“大家”的访谈,更是将这段历史的深度和广度一下子拓展开来。我渴望在这本书中,能够听到那些亲历者用最真实、最生动的语言,讲述他们眼中的八十年代。我希望能看到,那些在各自领域叱咤风云的人物,在面对时代变革时,他们的思考方式,他们的决策过程,以及他们所怀揣的理想和信念。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是一次与智者对话的机会。我希望通过这些访谈,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个年代的精神内核,感受那些“大家”们身上所闪耀的智慧和勇气,并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
评分拿到《重返黄金时代——八十年代大家访谈录》这本书,我立刻就被它的厚重感所吸引。八十年代,在中国的发展史上,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一个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的时期。而“大家”的视角,更是让这段历史变得触手可及。我个人对那个时代的文化和思想变迁尤其感兴趣,总觉得那是一个思想解放、百花齐放的年代。马原先生的访谈,我想一定能捕捉到那个时代最鲜活的脉搏。我期望在这本书里,能够看到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家”,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时代,如何理解当时的社会变化,以及他们个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个时代的记录,更是对那个时代中那些杰出个体生命轨迹的追溯。我希望能从中获得一种启发,理解他们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是如何思考、如何行动,又是如何创造出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辉煌。这本书,在我心中,代表着一种对过去的回溯,也是对未来的一种借鉴。
评分《重返黄金时代——八十年代大家访谈录》这本书,在我看来,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第一手”的思考。我们现在回看八十年代,往往会带着一种“结果论”的视角,看到那些成就,看到那些影响,但往往忽略了在那个当下,这些“大家”们是如何一步一步摸索前进的。马原先生的访谈,我期待它能触及到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那些关键的转折点,那些让他们做出重要决定的瞬间。我希望听到他们讲述自己面对困难时的坚持,面对质疑时的反思,面对机遇时的把握。这不是简单的回忆录,而是关于智慧、关于勇气、关于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气质的集中展现。我尤其好奇,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但思想却异常活跃的年代,他们的思维是如何碰撞的?他们的灵感是如何迸发的?这本书,如果能将这些“幕后故事”生动地呈现出来,那将是对八十年代一次极其宝贵的梳理和解读。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感受,那些伟大的思想是如何在那个特殊的土壤中孕育出来的。
评分这本《重返黄金时代——八十年代大家访谈录》我早就听闻许久,一直放在心愿单里。终于拿到手,翻开第一页,就被那种浓厚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我不是那个年代的人,所以对于八十年代的了解更多是通过影视作品和零星的史料,总觉得那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年代,是变革、是希望、是无数可能性的汇聚。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时空之门,让我得以窥见那些塑造了那个时代、也影响了我们今天的“大家”们的真实声音。马原先生的访谈,我预感会是沉浸式的体验,不是简单的流水账,而是能捕捉到人物的灵魂,他们的思考、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困惑,甚至是他们当时的窘迫和不甘。我尤其期待看到不同领域的大家在书中碰撞出火花,比如文学、艺术、科学、思想等等,他们之间的对话,或者是在各自领域内的深刻剖析,一定能让我对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有一个更立体、更鲜活的认识。总而言之,我怀揣着极大的好奇和期待,准备好在这个“黄金时代”里,与那些闪耀的灵魂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
评分初读《重返黄金时代——八十年代大家访谈录》,我最大的感受是“陌生又熟悉”。说它陌生,是因为八十年代的很多场景、很多思想,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都隔着一层时代的滤镜,需要去费力地打捞和理解。但说它熟悉,又是因为书中那些人物的名字,那些他们在不同领域留下的印记,早已融入了我们日常的文化背景之中。马原先生的视角,我想一定不是简单地陈述历史,而是通过采访,将这些“大家”们拉回到那个具体的语境中,让他们亲口讲述自己的故事,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时代。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那些被我们奉为经典的文学作品是如何诞生的,那些突破性的艺术思潮是如何萌芽的,那些引领时代发展的人物是如何思考和行动的。我想要听听他们对于那个时代的感受,是激情澎湃,还是也曾迷茫?是对未来充满信心,还是也曾有过忧虑?我希望通过这些访谈,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年代的复杂性,以及隐藏在光鲜之下,那些更为真实的个体生命体验。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次对历史的“解冻”,让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再次回到我们眼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