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书名 | 读通鉴论 | ||
| 作者 | (清)王夫之 | ||
| 定价 | 75.00元 | ||
| ISBN号 | 9787101088694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 出版日期 | 2013-03-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精装 | 开本:大32开 | 重量:0.4 | |
| 版次:1 | 字数: | 页码: | |
| 插图 | |
| 目录 | |
| 内容提要 | |
《中华学文库:读通鉴论》是明末清初思想王夫之有关古史评论的代表作之一,是王夫之阅读司马光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的笔记。全书30卷,其中秦1卷,西汉4卷,东汉4卷,三1卷,晋4卷,宋、齐、梁、陈、隋各1卷,唐8卷,五代3卷,另附《叙论》4篇为卷末。 |
| 编辑推荐 | |
《中华学文库:读通鉴论》所选均为中学术文化的“*要之书”。举凡哲学、历史、文学、宗教、科学、艺术等各类基本典籍,只要是公认的学经典,皆在此列。 |
| 作者介绍 | |
| 序言 | |
这本《读通鉴论》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它不像那种枯燥的史书解读,更像是一场与古人思想的深度对话。王夫之的笔触犀利而富有洞察力,他没有简单地复述历史事件,而是深入挖掘了历史背后的逻辑和人性的幽微。读起来,仿佛能感受到作者那种对历史现象的深刻反思和批判精神。尤其是他对治乱兴衰的分析,总能切中要害,让人在赞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也不禁为历史的必然规律而感慨。这本书对于理解传统史学思维的精髓,无疑是一部极佳的入门和进阶之作。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对文言文的驾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文字凝练,辞藻华美,但绝不故作姿态,所有的华丽都服务于思想的表达。它需要一定的文言基础才能畅读,但即使是借助工具书辅助,那种被深邃思想浸润的感觉也是无与伦比的。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的是作者对传统文化和历史规律的终极关怀。它不是简单的史论,而是一部凝聚了作者毕生心血的哲学巨著,值得每一个真正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细细品味。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发现这本书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历史叙事的理解。它不再是单纯的“谁做了什么”,而是深入到了“为什么会这样”的哲学层面。王夫之的观点常常出人意料,他敢于挑战一些被奉为圭臬的传统解释,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尤其令人钦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审视历史的独特视角,让读者学会用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那些已经被时间固化的事件和人物评价。读完后,感觉自己的历史观被彻底刷新了一遍。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古典,但其思想内核却是极其现代的。作者对权力结构、社会矛盾的分析,放到今天来看,依然具有惊人的现实意义。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势”与“时”的论述,将抽象的历史动力学概念化,使得那些纷繁复杂的朝代更迭变得有章可循。虽然偶尔会因为对古代典籍的引用感到吃力,但整体的阅读体验是酣畅淋漓的。它不像教科书那样说教,而是以一种近乎辩论的方式,引导你一起探讨历史的终极命题。
评分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慢慢消化完这本书,它的文字密度实在太高了。每一页都充满了哲理的思辨,需要反复咀嚼才能领会其间的深意。这绝不是一本可以快速翻阅的休闲读物,更像是一部需要沉下心来,对照其他史料一同研读的“内功心法”。作者的论述逻辑严密,层层递进,那种磅礴的气势和深厚的学养,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油然而生敬意。每当感到困惑时,停下来思考片刻,再回头看作者的论断,总能豁然开朗。这是一种智力上的挑战,但带来的回报也是巨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