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书名 | 太和正音谱笺评/中文学研究典籍丛刊 | ||
| 作者 | (明代)朱权;姚品文 点校、箋评 | ||
| 定价 | 39.00元 | ||
| ISBN号 | 9787101071214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 出版日期 | 201-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大32开 | 重量:0.481 | |
| 版次:1 | 字数: | 页码: | |
| 插图 | |
| 目录 | |
| 内容提要 | |
| 本书是早的北曲曲谱。此书内容大致可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有关北曲的论述及史料,包括曲的体例、流派、制曲技术、北杂剧题材分类、古剧角色源流考辨等方面。另一部分为北曲谱,依据北曲12个宫调的分类,列举各个支曲的句格谱式,详注四声平仄,标明正衬,选录元人或明人的作品为实例,是专为创作北曲制订的标本。 |
| 编辑推荐 | |
| 作者介绍 | |
| 序言 | |
从一个纯粹的文学欣赏角度来看,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也是层次丰富的。笺评部分,与其说是学术注释,不如说是作者与原著之间一场精彩的“辩论赛”。姚品文先生的文字功底深厚,他的评语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学术的清晰逻辑。在某些段落,他的见解甚至比原著本身的论述更加引人深思,激发了我对许多传统概念的重新审视。这种“以文评文”的艺术,使得枯燥的考据工作变得生动有趣,仿佛在品味一壶陈年的老茶,每一口都有新的滋味和回甘。它成功地让沉睡的古籍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评分作为一名研究古典乐理的爱好者,我总是在寻找那些能真正触及核心脉络的文本。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前人的观点,更像是一种深度的对话。通过那些详尽的笺注和精辟的评点,我仿佛能听到作者在千年前发出的智慧回响。尤其是一些技术性的细节,以往阅读其他版本时总感觉晦涩难懂,但在对照了这份笺评之后,豁然开朗。这种“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提供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理解和阐释复杂体系的方法论指导。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又不失典雅的气质,很对我的胃口。打开书页,墨香仿佛穿透纸张扑鼻而来,让人立刻沉浸到阅读的氛围中。细节之处的处理,比如字体选择、版心布局,都体现出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和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点校者和笺评者在整理和阐释古代文献时所付出的心血,他们似乎在用现代的眼光,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份珍贵的历史遗存。这种对形式美的坚持,对于真正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来说,简直是一种享受。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都觉得整个书房的格调都提升了不少。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乎其作为一部特定乐谱研究专著的范畴。它实际上提供了一种审视明代文化思潮的绝佳视角。朱权作为一位身份特殊的士人,他的思想必然承载了那个时代多重文化碰撞的痕迹。姚品文先生的笺评工作,巧妙地将这些历史背景和思想脉络串联了起来,让读者在阅读乐谱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个鲜活的时代风貌。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一些文化现象的旁征博引,那些看似无关的史料被精准地嵌入到评注中,极大地丰富了文本的内涵。这让我意识到,研究任何一部古典作品,都不能脱离其所处的宏大历史背景。
评分我必须强调一下这部作品的学术严谨性。在处理那些流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讹误和歧义时,点校者的审慎态度令人钦佩。他们没有草率地下定论,而是尽可能地呈现出不同的可能性,并在笺评中进行细致的辨析。这种“存疑”和“求真”的精神,是优秀学术整理工作的基石。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即便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研究者们也进行了细致的考证。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使得这本书的可靠性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足以作为后续研究的坚实基础,让人可以放心地引用和依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