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齐民要术》史话: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齐民要术 | 作者 | 缪启愉 、缪桂龙 |
| 定价 | 45.00元 | 出版社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 ISBN | 9787501359783 | 出版日期 | 2017-03-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早*完整的古代农学名著,也是世界农学*早*有价值的名著之一。长期以来深受外所推崇,在今天也还焕发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光辉。此书大约写成于公元6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之间,作者贾思勰,生活在南北朝的后魏。他是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县)人,到过山西、河北、河南等省,足迹遍及黄河中下游地区,书中所反映的也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 贾思勰十分重视农业,所到之处,随时随地细心考察农业生产,通过调查采访、比较研究和亲身验证,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农业知识。在前代和当代的农业生产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实验和提高,写成了这部世界农学名著。书的内容丰富多彩,规模宏伟,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个方面,成为总结我国农业精耕细作和多种经营优良传统的代表作,也是继往开来的划时代的创新巨著。 但是,《齐民要术》这书,由于古今名物异称,古今和地方方言不一,技术性词语古今分歧,加上流传至今年代久远,在辗转传抄、翻刻、排印的过程中,衍生了不少错字、脱文、窜改等情况,因此世称“难读”。缪启愉教授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先校释《齐民要术》、再译注《齐民要术》,再导读《齐民要术》,再编写《齐民要术》史话,编写《齐民要术》选读。 这次《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收入《<齐民要术>史话》,作者之一缪桂龙完全尊重其父缪启愉先生对《齐民要术》的研究,参照其父的《<齐民要术>校释》《<齐民要术>译注》《<齐民要术>导读》完成《<齐民要术>史话》的编写。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
| 序言 | |
从个人阅读感受来说,这本书成功地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探究欲”的种子。它不是读完就束之高阁的那种书,而是会持续激发你去思考和探索的动力。许多观点和描述,都巧妙地引发了我对当下生活、文化现象的联想和反思。比如,书中对某些古老社会治理模式的描述,放在今天来看,依然能提供宝贵的借鉴意义。它让我意识到,许多我们今天看似“新”的问题,其实在历史长河中早有端倪。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阅读体验变得极其丰富和有价值。读完后,我甚至开始主动去查阅更多相关的史料,去验证和扩展书中的论点,这才是真正优秀书籍的魅力所在——它不是终点,而是更广阔世界的起点。
评分这本书的考据功夫之扎实,绝对令人肃然起敬。我对比了几本相关领域的著作,深感作者在资料收集和交叉验证方面所下的苦功。每一个论点,背后都有着坚实的文献支持,即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也经过了细致的辨析和考证。这使得整本书的论述极具说服力,让人读起来倍感信服,完全不用担心“道听途说”或“以讹传讹”的问题。对于任何一个珍视知识严谨性的读者来说,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和对史实的尊重,是衡量一本好书的核心标准之一。它体现出了一种匠人精神,将历史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值得反复品味和推敲,每一次重读,或许都能从中发现新的佐证。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类偏向文化史的书籍有些敬畏,担心自己专业知识不足会理解起来很吃力。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层次分明,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引导一个非专业读者逐步深入。它不像那种堆砌资料的工具书,而是充满了引导性的思考和深入的剖析。特别是对一些关键概念的解释,总是能做到深入浅出,既保证了专业性,又照顾到了普通读者的接受能力。我尤其喜欢它在处理复杂历史问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辩证思维,它没有给出简单的“是”或“否”的结论,而是鼓励读者去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背后的成因和影响。这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学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一种更成熟、更全面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典雅的气质扑面而来,仿佛能透过封面触摸到历史的厚重。拿到手里,分量感十足,就知道里面绝对是干货满满。我特别欣赏封面上的题字和插图,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审美,看得出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内页的纸张质感也很好,文字排版疏密得当,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研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要知道,对于这种严肃的历史或文化类书籍来说,好的阅读体验是能大大提升阅读兴趣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我一直都在寻找那种能兼顾学术深度和阅读舒适度的书籍,这本从外在到内在的呈现方式,都让我感到惊喜和满意,绝对是书架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与经典的对话。
评分我这次选择阅读这本书,主要是冲着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去的。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知识点,更像是在搭建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让我们得以窥见先人生活的智慧和时代的脉络。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叙事手法上极为高明,他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将宏大的历史背景巧妙地融入到生动的故事叙述中,让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引人入胜。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使得历史不再是冰冷的年代和事件,而是鲜活的、充满烟火气的人间百态。每当我读到一个新的章节,都仿佛被带入到那个特定的历史场景中,去感受当时人们的喜怒哀乐和对生活的热忱,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其他同类书籍难以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