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注释 9787515514482

尚书:注释 978751551448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贾太宏 注 著
图书标签:
  • 尚书
  • 经典
  • 注释
  • 古籍
  • 历史
  • 文化
  • 儒家
  • 先秦
  • 文献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ISBN:9787515514482
商品编码:29841145983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尚书:注释 作者 贾太宏 注
定价 38.00元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ISBN 9787515514482 出版日期 2017-01-01
字数 页码 273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尚书》的尚常见有三种解释方法:一种说法认为“上”是“上古”的意思,《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另一种说法认为“上”是“尊崇”的意思,《尚书》就是“人们所尊崇的书”;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尚”是代表“君上(即君王)”的意思,因为这部书的内容大多是臣下对“君上”言论的记载,所以叫做《尚书》。


   作者简介

   目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经典永续:千年智慧的传承与启迪》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思想的火种,穿越时空的阻隔,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尚书》便是其中璀璨的一颗。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源泉,蕴含着治国安邦的宏略、修身养性的哲理,以及对人性最深刻的洞察。本书,并非对《尚书》字句的简单罗列,而是邀请您一同踏上一段探索之旅,去发掘这部千古奇书背后所蕴藏的深邃思想,理解其历久弥新的价值,并从中汲取滋养,启迪当下。 一、何为《尚书》:史料与思想的交汇 《尚书》,意为“上古的文献”,顾名思义,它是一部记录中国上古时期(夏、商、周)历史事件、政治制度、法律文献、重要演说和君臣对话的汇编。其内容之丰富,涉及范围之广,堪称一部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伦理的百科全书。然而,《尚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史料的记载,它更是一部思想的宝库。 在《尚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早期政治思想的萌芽与发展。《尧典》中对“协和万邦”、“万国咸宁”的理想追求,展现了对天下大同的朴素愿景;《禹贡》中对九州的划分和贡赋的规定,体现了早期国家治理的实践智慧;《召诰》中对“敬天保民”的反复强调,揭示了统治者权力来源的合法性基础在于德政;《多方》中对殷商亡国的深刻反思,告诫后世君王“惟民好货,惟民好占,惟民好色,惟民好音,惟民好犬马,玩好之具”,深刻揭示了物质享乐对统治的腐蚀性。这些论述,不仅为后世的政治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也塑造了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核心价值观。 《尚书》更是一部关于“德”的思想巨著。“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既是统治者获得民心、维系政权的根本,也是个人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盘庚》中,盘庚三次迁都,并非为了苟且偷安,而是为了“以德配天”,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康诰》中,周公对康叔的教诲,字字句句都充满了对“德”的阐述,强调“德不孤,必有邻”,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赢得他人的拥戴,巩固统治。这种对“德”的重视,贯穿了整部《尚书》,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 二、穿越千年,触摸历史的温度 阅读《尚书》,我们仿佛能穿越千年,亲眼目睹那些伟大的历史瞬间。从禅让的淳朴,到夏朝的建立,再到商汤灭夏,周武革命,每一个重大事件,都被《尚书》以其特有的庄重与严谨记录下来。 《尚书》中的许多篇章,充满了强烈的戏剧张力。例如,《牧誓》中,周武王在即将与商军决战前,发表的誓师辞,慷慨激昂,振奋人心,深刻描绘了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以及周朝伐纣的正义性。一句“尔所 not 敢 畏 侮 乃 祖 乃 宗,惟 罪 滔 天”,将商朝灭亡的责任清晰地指向了商纣王本人。而《大诰》中,周公旦代年幼的成王发布诰令,安抚天下,稳定局势,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和责任担当。 《尚书》中的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尧、舜、禹三位上古圣王,被塑造成了勤政爱民、以身作则的典范;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则被描绘成顺应天命、力挽狂澜的英雄;而商纣王,则成为了后世警惕的昏君典型。这些人物形象,不仅是历史的符号,更是承载着特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载体,对后世的道德评价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智慧的启迪:穿越时空的治国之道 《尚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深刻的治国智慧。它并非空谈理论,而是基于长期的历史实践,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以德配天”是《尚书》中反复出现的核心思想。统治者必须以道德来治理国家,才能获得天命和民心。这超越了单纯的权力政治,强调了执政者的道德责任。这种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代王朝的政治理念,历代统治者无不标榜“仁政”,以争取民心。 “敬天保民”是《尚书》的另一重要命题。天命并非永恒不变,而是要依靠“保民”来实现。只有真正关心人民的福祉,才能获得天命的眷顾。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它提醒着任何掌权者,其权力的合法性最终来自于人民的认可与支持。 《尚书》也揭示了权力监督的重要性。《周书》中的一些篇章,如《君陈》等,都包含了对臣下进谏的鼓励,以及对君主听取意见的强调。这种对权力制约的朴素认识,虽然在形式上不及现代的制度化监督,但其精神内核,与现代法治精神有着某种程度的契合。 此外,《尚书》中对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论述,更是直接道出了国家稳定与人民福祉之间的密切关系。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解决人民的疾苦,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种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最为珍贵的遗产之一。 四、跨越文化,连接古今的共鸣 《尚书》的价值,并非局限于中国,其思想的光芒,能够跨越文化,引起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共鸣。 在当今世界,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挑战,我们依然可以从《尚书》中找到启示。例如,关于环境保护,《尚书》中的《禹贡》就体现了早期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以及对生态平衡的朴素追求。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老智慧。 关于领导力,《尚书》中对“德”、“信”、“仁”的强调,对于现代领导者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仅需要卓越的才能,更需要高尚的品德,以及对下属和人民的关怀。 关于人际关系,《尚书》中关于君臣、父子、兄弟等关系的论述,以及对诚信、忠诚的强调,也为我们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了参考。 五、不止于书,更是精神的传承 《尚书》并非是一本冰冷的史书,它承载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思考与实践,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理解《尚书》,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历史,更是为了理解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 本书希望通过深入浅出的解读,带领读者走进《尚书》的世界,感受其博大精深的智慧,领略其磅礴壮阔的历史气象,并从中汲取力量,启迪思考,让这部千古奇书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有些价值是永恒的。诚信、责任、仁爱、民本,这些《尚书》中所倡导的品德与理念,依然是我们构建美好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石。通过对《尚书》的阅读与体悟,我们得以连接古人的智慧,反思当下,展望未来,让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在新的时代继续生生不息。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个人的心性修炼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裨益。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沉浸在这部古老经典的字里行间,仿佛获得了一段宝贵的慢时光。那些关于治国安邦、修身齐家的古老箴言,虽然言辞古朴,但其蕴含的处世智慧和道德准则,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不像那些浮光掠影的畅销书,读完即忘,而是像陈年的佳酿,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我发现,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审视自身、反思社会运行规律的独特视角,帮助我跳出日常琐碎的局限,以一种更加宏大和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这种精神层面的滋养,是任何娱乐性读物都无法替代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种精神的洗礼,让人在喧嚣中找到内心的定力和清明。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坚实的“思想基石”。在当下信息碎片化、观点快速更迭的时代背景下,能够拥有一部经过历史沉淀、体系完备的经典解读,实属难得。我感受到,作者团队不仅仅是在“翻译”或“解释”,更是在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他们通过现代的语言和严谨的论证,成功地将那些看似遥远的古代智慧,重新激活并置于当代语境下,使得书中的道理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可以应用于解决现实困境的工具箱。无论是对历史学、政治学还是管理学的研究者,这本书都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原始文本参照系和高水平的解读范本。可以说,它为想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内核的读者,架起了一座稳定而坚固的桥梁,值得反复研读,常读常新。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略有涉猎的普通爱好者,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在“注释”这项工作上做到了极致的平衡与克制。很多学术性的注释版本,常常过度解读或堆砌繁复的考据,反而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注解,明显经过了精心的筛选和提炼,只保留了那些真正有助于理解文本核心要义的解释。它既照顾到了初学者的困惑,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同时也为有一定基础的读者留下了探索和思辨的空间。这种“恰到好处”的分寸感,是极其难把握的。编者似乎深谙“为君子藏器于身”的道理,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读者,而是提供坚实的工具,让读者自己去挖掘文本的宝藏。这使得阅读体验非常自由和尊重个人认知,没有被“填鸭式”的讲解所束缚。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是物超所值,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触感温润而不失坚韧,内页的排版疏密有致,字体清晰锐利,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我特别欣赏出版社在细节处理上的匠心,比如书脊的装订方式,既保证了书籍的平整度,也方便了在书架上取阅和翻阅。装帧设计上,摒弃了时下流行的浮夸风格,转而采用了一种沉静、典雅的古典美学,封面配色低调内敛,与书名本身的文化分量相得益彰。从这本书的实体质感来看,它完全可以作为案头常备的精品,无论是用于学习研究还是作为一份有品位的馈赠,都显得体面而有格调。这种对实体书制作工艺的尊重,让阅读体验从内容本身延伸到了触摸和观看的愉悦感上,是很多当代出版物难以比拟的。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一种仪式感,仿佛在与古代的智慧进行一次庄重的对话。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组织和结构编排,体现了编辑团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章节的划分逻辑清晰,脉络分明,从宏观的时代背景到微观的篇章解析,层层递进,极大地降低了理解这部经典古籍的门槛。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关键概念和历史背景的梳理上,做到了既全面又不失精准,避免了冗长空泛的叙述。每当遇到晦涩难懂的古文时,作者提供的注解和白话解释总是恰到好处地切入要害,犹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引导读者穿越历史的迷雾。此外,辅助性的图表和引文的穿插运用,也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维度,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起来。对于希望系统学习并深入理解古代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的读者来说,这套体系化的梳理无疑提供了极佳的蓝图。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本身就是一本微型的研究方法论示范,展示了如何以现代视角审视和阐释古代文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