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经典普及文库:黄帝内经 (精装)
定价:24.00元
作者:郝易整理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10108219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三个特点。*是经典。人选本文库的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品,是经史子集中的*,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如列“二十四史”之首,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又如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四书五经”等。第二是精品。中华书局成立90多年来,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出版了大批由学者精心校勘整理而成的传统典籍。本套丛书或以中华书局原整理本为底本,或约请学者精加整理,从而保证了其学术可靠性、文字准确性,堪称质量上乘的版本。第三是方便。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本书*的特点是阅读方便。众所周知,古代图书中涉及大量古代的人名、地名、书名,即便是专业研究人员,也不是很容易识别的。因此本书保留了古籍整理图书人名、地名下加专名,书名下加波浪线(一)的做法,使读者一目了然,不会因为不熟悉这些专有名词而误读错读。
目录
素问
序一
序二
卷一
 上古天真论篇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卷二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阴阳别论篇第七
卷三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六节脏象论篇第九
 五脏生成篇第十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卷四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卷五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卷六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卷七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卷八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卷九
 热论篇第三十一
 刺热篇第三十二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
卷二十四
附录
灵柩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的很有格调,那种低调的奢华感,让人爱不释手。硬壳精装的触感和油墨的清香混合在一起,构成了非常愉悦的阅读体验。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对传统美学的致敬,书脊的设计、烫金的字体处理,都透着一股沉稳大气。我把它放在客厅的书架上,即使只是远远看着,也觉得整个空间的气质都提升了。对于我这种对书籍的外在表现有着较高要求的人来说,这种级别的制作绝对是加分项。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或教材,更像是一件具有文化符号意义的艺术品,体现了出版方对经典的尊重。
评分老实说,我之前买过好几本号称“白话解注”的中医古籍,但很多要么是翻译得过于口语化而失了原意,要么就是注释过于简单,根本起不到辅助理解的作用。这本“中华经典普及文库”的版本,明显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它似乎掌握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在保证对原文精确翻译的同时,通过精妙的注解,将古代医家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当时的社会、自然环境背景也一并交代清楚了。这使得我们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这种深度的挖掘和细致的呈现,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每一次重读,似乎都能从中咂摸出新的体会,真正体会到经典的生命力所在。
评分自从开始接触健康养生相关的知识后,我发现很多现代的观点都能在古籍中找到源头。这本《黄帝内经》的普及本,对我理解“整体观”和“天人合一”的理念起到了关键的引导作用。它不像某些网络上的碎片化信息那样零散,而是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结构化的知识框架。每一章的逻辑推导都非常清晰,即便是复杂的生理病理描述,经过整理者的梳理后,也变得条理分明。这种自上而下的学习路径,极大地帮助我构建起自己的中医认知体系,不再是东拼西凑的概念堆砌,而是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去审视日常的健康问题。
评分坦白说,我对传统中医理论本身抱有十二分的敬畏与好奇,但又时常被晦涩的古文劝退。所以,当我看到这本“普及文库”的版本时,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我特别关注它的“郝易整理”部分,希望它能像一座桥梁,将那些深奥的理论用现代人更容易理解的方式阐释出来。初读下来,感觉整理者的功力深厚,既保留了原著的神韵和核心思想,又在注释和白话解释上做了大量的疏导工作。这让原本望而生畏的《内经》变得亲切起来,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天书”,而是可以走近、可以学习的古代智慧结晶。这种适度的“普及”把握得非常好,既不失严谨性,又兼顾了可读性,让人愿意一页一页地往下读下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感真是没话说,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心制作的精品。那种翻阅古籍的仪式感,在现在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号适中,疏朗有致,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太累。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光是看着这精美的外壳和内页设计,就觉得非常值得收藏。作为一套普及文库,能做到如此精良的制作水平,实属不易,很适合放在书架上作为一种精神的寄托,时不时拿出来翻阅一下,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的厚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