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尚书---译注
定价:39.00元
作者:攀东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502414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尚书》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汇编,保存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先秦文献资料。它内容博大精深,文字却佶屈聱牙。鉴于此,《尚书译注》对之进行注释、今释。《尚书译注》博采众长,注释时有新意,译文也通顺畅达,是帮助读者读通和理解《尚书》的一本好书。
目录
前言
虞书
尧典
皋陶谟
夏书
禹贡
甘誓
汤誓
商书
盘庚
高宗肜日
西伯戡黎
微子
周书
牧誓
洪范
金縢
大诰
康诰
酒诰
梓材
召诰
洛诰
多士
无逸
君奭
多方
立政
顾命
吕刑
文侯之命
费誓
秦誓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第三段评价 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这类“译注”类的书籍持保留态度,总担心译者会过度解读,将自己的主观臆断强加于古籍之上。但翻阅此书后,我的疑虑烟消云散。作者在关键处的注释,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他不仅解释了字面意思,更溯源了词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这种细致入微的考证功夫,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文本的理解层次。例如,对于某个特定的礼制名词的阐释,译者引用了多方侧证,最终得出一个既权威又不失弹性的结论,这体现了极高的学术良心。阅读体验如同进行一场高水平的学术对话,你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与先贤、与译注者进行思想的交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经典,而不是盲目崇拜。它提供的背景知识补充,也十分到位,让人在阅读核心文本的同时,也能对当时的社会风貌、政治背景有一个立体的认识。
评分第二段评价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纸张的质感上乘,墨色的浓淡处理恰到好处,让人在长时间阅读中倍感舒适,这对于研读厚重的史学经典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更重要的是,译注的精妙之处在于其对文本脉络的梳理。古代典籍往往篇幅宏大,思想跳跃,没有清晰的导读,初学者很容易迷失方向。然而,这部译注版本,通过精巧的结构安排和详尽的引言导读,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稳固的知识框架。它没有用浮夸的语言来迎合潮流,而是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对待原始材料,这一点深得我心。它让我体会到,真正的学术研究,贵在守正出新,而不是故作惊人之语。对于想系统学习先秦思想的同仁来说,这本译注无疑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其参考价值远超一般注释本,它体现了编者对学术规范的极高敬意。
评分第四段评价 这部作品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佳,读起来完全没有一般古籍注释书那种枯燥乏味的沉闷感。它仿佛是一位博学的老者,耐心地、循循善诱地在你耳边讲解那些尘封已久的智慧。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伦理、祭祀等复杂情境的段落,译注者采用了情景再现的方式进行解释,使得抽象的道德规范瞬间变得可感可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核心篇章的“主题提炼”,它帮助读者快速抓住段落的中心思想,避免在繁复的细节中迷失方向。这对于时间宝贵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我曾尝试阅读其他未加注解的古文版本,常常需要查阅数本工具书才能勉强理解,而有了这部译注,效率和深度都得到了质的飞跃。它成功地做到了“去繁就简”而不失“去芜存菁”,实在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评分第五段评价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那一定是“厚重而不失灵动”。它承载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智慧积淀,但文字表达却保持着一种恰到好处的疏朗。对于那些初涉中国古代政治思想领域的研究生或者资深爱好者而言,这本书的阅读价值在于其提供的独特视角——它不是简单地复述历史,而是力求还原历史的“思维方式”。译注者似乎深谙现代读者的认知习惯,他们总能在关键的转折点设置精妙的注释提示,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每一次翻阅,都有新的体会,这并非文字本身的简单重复,而是读者心境的成长带来的解读深化。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古代典故背后的深层含义,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知识边界。这本书,无愧于其所诠释经典的崇高地位,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常读常新的案头珍宝。
评分第一段评价 初捧此书,便被其深邃的意蕴和古朴的文字所吸引。这本关于古代文献的译注作品,着实是为那些渴望探寻中华文明源头、却又苦于文言晦涩的读者准备的绝佳桥梁。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字句翻译,更是一种对时代精神的深度挖掘与阐释。作者在注解部分展现出的扎实学养,使得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古人智慧,如同昨日重现般鲜活起来。我尤其欣赏其在处理关键概念时的严谨态度,既尊重了原文的历史语境,又巧妙地融入了现代的理解视角,让后世读者能够更贴切地感受先贤的思虑。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周代的朝堂之上,聆听治国安邦的教诲,体悟权力与道德的复杂张力。每读完一个章节,都会有新的感悟涌上心头,那种知识被层层剥开、真相逐渐显露的满足感,是其他读物难以给予的。这本书的价值,绝非停留于文献整理,它更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通往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核心的密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