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西湖梦寻---评注
定价:41.00元
作者:(明)张岱,俞琼颖 评注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502394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西湖梦寻》是一部介绍西湖掌故、地理的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成就的山水记和风俗记。它共收入八十余篇文章,包罗了西湖山水、园林、名胜、古迹、风俗、人物等方方面面,精彩纷呈。《西湖梦寻评注》见识之卓绝,情致之隽永,写景之轻逸,叙事之轻灵,笔墨之淡雅,可谓独树一帜,宛如一幅优美的画卷,体现了张岱的散文成就。《西湖梦寻》为明朝张岱为的散文集之一,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由凤嬉堂初刻行世,《四库全书总目》列其于存目。光绪年间收入《西湖集览》《武林掌故丛编》等书中。《西湖梦寻评注》以《武林掌故丛编》本为底本,参校他本及今人整理本。评语力求抉取原文的轻灵雅逸,评出诗意。点评之中,曾得良人游鹏飞字句润正,于此谢之。疏漏之处敬祈读者指正。
目录
前言
自序
西湖总记
明圣二湖
卷一西湖北路
玉莲亭
昭庆寺
哇哇宕
大佛头
保傲塔
玛瑙寺
智果寺
六贤祠
六贤祠
西冷桥
岳王坟
紫云洞
卷二西湖西路
玉泉寺
集庆寺
飞来峰
冷泉亭
灵隐寺
北高峰
韬光庵
岣嵝山房
青莲山房
呼猿洞
三生石
上天竺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看,张岱的文字结构常常带着一种散文化的灵动性,它不像正统史书那样板着面孔,而是充满了个人情感的流淌与跳跃。评注者在分析这些片段时,似乎也采纳了一种更加开阔的视角,既肯定了其文学成就,也没有回避其中可能存在的时代局限性。这种平衡的评价,让人读起来感到非常舒服和信服,它不是一味的赞美,而是带着批判性的欣赏。它教会我如何去阅读经典——不是全盘接受,而是带着自己的思考和时代的烙印去对话。这部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它既能让你沉醉于旧日风情,又能让你在现代的视角下对其进行审视和重构,完成一次双向的文化交流。它不仅仅是“读”张岱,更是“理解”张岱所处的时代及其面对的困境。
评分这部作品给我的触动太深了,它就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遥远而又鲜活的明代文人世界。张岱的笔触,那份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与感伤,简直能穿透时空,直抵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我尤其欣赏其中那种不加修饰的真诚,他记录的不仅仅是风花雪月,更是那个时代士大夫阶层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挣扎。那种“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不是空洞的抒情,而是浸透了个人生命体验的深刻反思。读完后,我仿佛也经历了那西湖边的烟雨迷蒙,感受了那份物是人非的苍凉,让人不禁停下来,审视自己当下的生活,思考什么是真正值得铭记与珍视的。文字的韵味,那种老派而典雅的文风,读起来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像品一杯陈年的佳酿,需要慢慢地咂摸,才能体会出其中复杂的回甘与悠长的余味。这本书不是快餐式的消遣,而是一次对古典美学和历史情境的深度沉浸,让人在浮躁的尘世中找到了一处暂时的宁静之所。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其对“记忆”的探讨,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忆录,更像是一场与逝去时光的私密对话。张岱那种近乎偏执地描摹细节的习惯,让我清晰地感受到他试图用文字来“凝固”时间,留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无论是对宴饮场合的排场描写,还是对季节更替的细腻捕捉,都透露出一种强烈的“留恋”——对青春、对繁华、对那个再也回不去的黄金时代的执着。读到某些篇章时,我能体会到一种深刻的“在场感”,仿佛我也身处其间,嗅到空气中散发的檀香和酒气。这种对生活的高度敏感和艺术化的提炼能力,使得这部作品超越了简单的史料价值,而成了一件纯粹的艺术品。它让我反思,我们现代人是否因为生活节奏太快,而错失了欣赏和珍藏日常瞬间的能力。
评分老实说,初捧此书,我还担心会因为年代久远而感到晦涩难懂,毕竟对明代典故和人物的了解有限。然而,这部评注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巧妙地架起了一座现代读者与古人精神世界之间的桥梁。评注者在关键处的点拨,恰到好处地解释了那些令人费解的词汇和典故,使得张岱的文字不再是高悬的庙堂之音,而是鲜活可感的叙事。这让阅读体验变得流畅而富有启发性,每当我即将被某个词汇绊住时,总能及时得到一个清晰的注脚,引导我继续深入。这不仅仅是知识的普及,更是一种解读的引导,让我能更全面地理解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意图,从而真正进入到他所描绘的那个精致而又脆弱的江南世界。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学术关怀,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门槛,却又让人感到亲切,足见评注者的匠心独明。
评分我必须指出,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版式布局也为整体体验增色不少。它有一种沉稳的书卷气,纸张的质感、字体的选择,都透露出一种对古典美学的尊重,而非粗制滥造的商业化产品。这样的物理形态,本身就在无声地强化着内容所要传达的文化重量。试想,如果内容如此精妙的文字被随意地排版,那无疑是一种浪费。而现在,拿在手中,翻阅起来,那种触感本身就是一种仪式感,让我更愿意放慢速度,给予文字应有的尊重。它仿佛在提醒读者,你正在接触的是一份凝结了心血的文化遗产,值得你投入足够的时间和专注力去细细品味,而不是随便翻阅几页就束之高阁。这种对阅读载体的重视,是真正爱书之人才能体会的细微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