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传统与中国人
定价:36.00元
作者:刘再复,林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508624068
字数:
页码:46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6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重估价值”是“五四运动”为重要的思想遗产,当年的文化先驱们站在传统的外面,反思、重新评价传统,对传统抱有激烈的批评,“反传统”是其标签,而今视之,孰是?孰非?又孰解?
《传统与中国人 》在深邃而又犀利的批判理性精神的指引下,沿着“五四运动”新思潮的体系深入,系统而全面地梳理传统与中国人的国民性问题,重新审视古典传统中的礼治秩序、主奴根性、道德意识、心态等等,意在从中探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核心的问题:文化的深层的价值观念的转变。全书于繁复的史料中洞幽发微,于看似荒谬中条分缕析,常于看似不经意处有令人拍手叫绝之创见,启人深思与回味。
目录
作者介绍
刘再复,一九四一年生于福建南安,一九六三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后旅居美国,先后在芝加哥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科罗拉多大学任教,现任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荣誉教授。著作有《性格组合论》、《文学的反思》、《论中国文学》、《鲁迅传》、《鲁迅美学思想论稿》、《传统与中国人》、《罪与文学》(与林岗合著)、《放逐诸神》、《国无人》、《读沧海》、《漂流手记》 (十卷)、《红楼四书》(四卷)、《双典批判》等四十几部学术论著和散文集。作品已译为英、韩、日、法、德等多种文字出版。
文摘
章 导论:“五四”文化革命与人的设计
节 时代的逼迫:中华自我认识的开始
我们原来计划共同著写一部《近代中国自我认识史》,但是,进入研究之后,才充分意识到工程的繁复,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我们就选择“五四”时期这个断面,带评论性地展示这个时期文化先驱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兼顾这之前近代思想家们的见解,然后渗入我们的批评。我们先以这部论述性的著作,与读者们作一次思想的交流,至于作“史”的愿望,只好留待以后了。
中华民族自我认识的历史是从战争,特别是第二次战争之后才开始的。在这之前,我国尚没有科学意义上的自我认识史。这就是说,战争之后,我们的民族才开始逐步结束自我陶醉的盲目状态,开始面对自己一一面对自己的落后面和黑暗面,而认真地反省并形成认识自己的自觉历史运动。
一个民族,要认识自己是很不容易的,而要认识自己的弱点和反省自己的黑暗面就更不容易,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庞大的古文明系统的民族,那就加倍的艰难。如果不是一种历史性的巨大“地震”,就很难做到这一点。战争对于我国的确是一种“地震”在这次战争中,我国是正义者,但又是失败者。巨大的失败,从根本上伤害了我们民族的自尊心,并迫使我们的民族不得不考虑失败的原因。但是,思考失败的原因并不就意味着对自己的民族文化进行根本性的反省,更不意味着对自己的民族性弱点会进行全面的理性的~tt,N和认识。那么,为什么战争之后,会导致我们的民族的自省和理性批判呢这里有几个重要的原因:
1.战争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又给中华民族带来一个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参照系。
……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传统与中国人》非常直观,让我立刻联想到,它可能会探讨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生活方式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希望它能不仅仅停留在对历史的追溯,更能触及当下。例如,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观念是否依然在发挥作用?又或者,我们正在经历着一种怎样的文化转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刻的见解,帮助我理解,在多元文化交织的当下,我们作为中国人,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之间的关系。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思考的维度,让我们不至于在文化的洪流中迷失方向。
评分最近读了很多关于历史的书,但总觉得有些偏重于事件的陈述,而忽略了文化背后的人文精神。我拿到《传统与中国人》这本书,就想着它会不会是从一个更温和、更具人情味的角度来解读中国传统。我希望它能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娓娓道来,讲述那些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细节,比如我们的人际交往方式、家庭观念,甚至是一些细微的礼仪习惯。我期待它能用一种更贴近普通人的视角,去展现传统文化是如何塑造我们的民族性格,又是如何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演化和适应的。这种对文化“活态”的关注,比单纯的历史叙述更能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情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那种水墨的晕染和古朴的字体,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似乎遗失了一些非常宝贵的东西。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传统与中国人》这本书时,内心深处仿佛被一种莫名的力量牵引着,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索那些沉睡在历史长河中的智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一个更深邃的文化殿堂,去感受那些穿越时空的东方韵味,去理解那些根植于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我尤其希望它能以一种轻松而不失深刻的方式,让我重新认识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以及我们应该走向何方。这种对文化根源的追寻,对我来说,就像是在迷雾中寻找灯塔,希望能获得指引和力量。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的是源于它所暗示的那种“连接”。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下,我们常常在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对自身的传统文化感到陌生甚至产生隔阂。我希望《传统与中国人》能够成为一座桥梁,帮助我重新连接起那份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它是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读那些古老的哲学思想、道德规范,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的价值?我渴望了解,在现代生活的喧嚣中,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那些优秀的传统美德,让它们不至于被遗忘在角落。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启示,让我明白,传统并非束缚,而是我们前行的基石,是我们在纷繁世界中保持独特性的重要依据。
评分我对《传统与中国人》的期待,是希望它能像一个“文化体检报告”。我时常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是否已经变得碎片化?我们是否还能清晰地认识到,哪些是真正属于中国传统精髓的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梳理清楚,那些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传统,它们的核心是什么?它们在今天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种更系统、更全面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在现代文明的光辉下,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否依然保持着原有的活力和魅力,又或者,在哪些方面需要我们去反思和重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