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人本色
定价:25.00元
作者:(美)何天爵 ,张程,唐琳娜
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80240748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本书为公版本,是十九世纪美国外交官何天爵根据他本人在中国居留16年的所见所闻和深入思考写成的,是关于晚清中国社会的一幅全方位、大视角的生动画卷,其内容涉及中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对中国人特质的揭示,对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本书不是为中国人辩护,不是替中国人表示歉意,不是对中国的批评,也不是为中国人歌功颂德。本书只解释中国和中国人。全书穿插了许多具体事例,每一个事例都是真实发生的,不带任何粉饰和夸张。
何天爵意识到自己作为“镜子”的局限:“我们都用自己建造的标准、用从自己身上总结出的模式去衡量他人。他人是否正确、是否明智。都取决于他们是遵从了还是背离了我们已经树立的规范。”因此他尽可能地克服了这种引起“变形”的局限,他的《中国人本色》才得以成为那个时代中国社会、中国人非常全面、难得的“镜像”。
——雷颐 历史学家
内容提要
晚清中国到底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至今有哪些改变?
在本书中,美国外交官何天爵结合十几年亲身经历,勾勒出了晚清中国社会全景,从司法制度到衣食住行,从光绪、慈禧到京郊的老和尚。何天爵是个幽默的绅士,更是“中国通”,对中国人的算计,中庸乃至中国商人的种种伎俩都做了精辟的分析。
这是一位美国外交官在华十多年的亲历感受,这是一本迄今仍有借鉴意义的晚清社会观察,这是一面能让我们看到过去和现在的镜子,这更是一个能让中国读者发出会心微笑的文本。
目录
作者介绍
何天爵(Chester Holbe,1844-1912),美国传教士,外交官,原名切斯特·何尔康比,何天爵是他的中文名。他1869年来华,在北京负责公理会所办的教会学校,1871年辞去教会职务,先后任美国驻华使馆翻译、头等参赞、署理公使等职。曾参与起草1880年关于华人移居美国的条约
文摘
序言
我必须要说,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东方智慧的古老世界。作者的文字具有一种魔力,能够瞬间将我拉入他所描绘的场景之中,让我感同身受。他对于“勤勉”的描绘,让我看到了中国人骨子里那种不辞辛劳、脚踏实地的努力精神,这种精神并非为了炫耀,而是融入了骨血,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同时,书中对“变通”的论述也让我印象深刻,它并非是原则的丧失,而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我曾多次在阅读时,被作者的某一个比喻或某一句话所打动,忍不住反复咀嚼,从中汲取力量。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每一章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但又彼此呼应,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而深刻的民族肖像。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书,更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入的自我对话,在与这个民族的集体意识进行交流。
评分读完之后,我脑海中浮现出的,并非是某个具体的故事情节,而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氛围感”,一种由无数细碎的观察和深刻的洞察交织而成的独特韵味。它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中国山水画,不拘泥于细节的描绘,却能捕捉到整体的意境和神韵。作者的文字功力着实令人赞叹,那些朴实无华的语言,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我常常在读到某个句子时,会会心一笑,或者陷入沉思,感觉作者似乎读懂了我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也没有刻意拔高的赞扬,而是用一种平实、真诚的笔触,去展现中国人身上那些不易察觉却又根深蒂固的特质。我从中看到了某种韧性,一种面对苦难时的不动声色,一种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种“不动声色”并非消极,而是一种力量的积蓄,一种对生活本身的尊重。它让我反思,在我们追求进步和改变的同时,是否也应该珍视那些祖辈流传下来的宝贵品格。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位“智者”在与我进行一次真诚的“对话”。作者的文字朴实无华,却蕴含着直抵人心的力量。我常常在读到某个段落时,会停下来,陷入长久的沉思,仿佛看到了作者在我内心深处种下了一颗思考的种子。他对“集体主义”的解读,让我不再将其简单地视为一种束缚,而是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凝聚力和互助精神。同时,书中对“个体独立性”的探讨,也消解了我之前的一些顾虑。作者并没有回避中国文化中的一些“矛盾”之处,反而将其巧妙地融合,呈现出一种更为真实、更为立体的民族形象。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关系”的论述,它不再是冷冰冰的规则,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智慧。我感觉自己通过这本书,对“中国人”这个身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仅仅是出生地或国籍的标签,而是承载了更多文化、历史和精神的内涵。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难以用言语完全概括的“冲击感”,它打破了我固有的认知框架,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一个民族的特质。作者的观察视角非常独特,他似乎能捕捉到那些被大多数人忽略的细节,并从中提炼出深刻的洞见。我记得有几个章节,详细探讨了中国人在社交场合中的一些微妙的互动方式,以及这些方式背后所折射出的价值观。这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很多习以为常的举动,都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文化信息。我曾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观点与我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对照,发现竟然有着惊人的契合度。这本书的逻辑性非常强,虽然内容丰富,但条理清晰,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混乱。作者的叙述方式也很有感染力,他能够将一些相对枯燥的理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读者乐在其中。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迷雾中摸索的旅人,这本书则像一盏明灯,为我指引了方向,让我看到了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相。
评分这本书仿佛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一个民族深邃的灵魂,看到了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沉淀下来的,最真实、最本真的东西。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或人物事迹,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说书人,娓娓道来,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活、立体。我尤其被打动的是作者对“情”的细腻描摹,中国人骨子里那种含蓄而浓烈的情感,无论是对土地的依恋,对家人的牵挂,还是对家国的深情,都被描绘得入木三分。书中对“礼”的阐释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融入了日常生活的智慧,是人与人之间微妙而重要的润滑剂。我曾以为自己对中国文化已有所了解,但这本书却像一位智者,用一种我从未想过的方式,再次点醒了我。我曾在阅读过程中无数次停下来,细细咀嚼文字,品味其中蕴含的深意,仿佛自己也融入了那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民族之中,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体味着他们的坚韧与豁达。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共鸣,一种跨越时空的连接,让我对“中国人”这个身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