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大提琴曲五首大提琴与钢琴附光盘陈铭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9787806924808

全新大提琴曲五首大提琴与钢琴附光盘陈铭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978780692480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铭志 著
图书标签:
  • 大提琴
  • 大提琴曲
  • 钢琴伴奏
  • 乐谱
  • 陈铭志
  •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古典音乐
  • 器乐
  • 音乐教材
  • 附光盘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佳期如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ISBN:9787806924808
商品编码:29859848941
页数:53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大提琴曲五首:大提琴与钢琴(附光盘)  
丛书名:中国现代室内乐作品系列  
作者/主编:陈铭志  
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ISBN号:9787806924808  
出版年份:2011年1月     
 
版次:  第 1版
总页数:  53页
开本:  16
图书定价:  26元
实际重量:  299g
新旧程度:  正版全新












作者简介

陈铭志,作曲家、教授。1951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随即留校任教。之后历任作曲指挥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席、现代音乐学会会长,上海音乐家协会顾问,上海市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第十届市委委员。曾荣获上海市宝钢高雅艺术奖特别荣誉奖、“区永熙”音乐教育奖、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教师、国务院号家津贴获得者。主要音乐作品有:管弦乐《边疆组曲》,室内乐《弦乐四重奏》、《钢琴弦乐三重奏》、《钢琴长笛弦乐四重奏》,钢琴曲《序曲与赋格曲集》、《钢琴复调小曲十一首》、《钢琴小品八首》,大提琴曲《湘江之歌》、《草原赞歌》、《板车》等,声乐套曲《聊斋读后三则》,笙独奏《远草赋》(被列入海峡两岸弪典音乐作品),理论专著有《赋格曲写作》(获1988国家教委全国教材奖),《复调音乐写作基础》(获1992文化部高等艺术学院教材奖)。论文主要有《对我国民间音乐中复调因素的初步探讨》已译成英文流传国外,《对复调思维的思维》(1995年获国家教委颁发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陈铭志复调论文集》(获2002年上音音研所科研成果著作一等奖)等四十余种。2005等获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五届“金钟奖”颁发的“终身荣誉勋章”。2006年获国家教学成果奖。






1.湘江之歌 
2.草原赞歌 
3.夜曲 
4.板车 
5.延河在欢唱






《中国现代室内乐作品系列:大提琴曲五首(大提琴与钢琴)》收入了作家所写的5首乐曲。乐曲以民族审美情趣和现代复调思维结合而写成:富有创意的机智和娴熟的技巧:为程度艰深的提琴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练习。具体内容包括:湘江之歌、草原赞歌、延河在欢唱等。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作者/演奏家: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 乐器配置: 大提琴独奏 出版/唱片公司: 众多(例如:DG, Hyperion, Erato 等,不同版本唱片公司及录音师各异) 推荐理由与内容详述: 这套《无伴奏大提琴组曲》(Sei Suite per violoncello solo senza basso, BWV 1007–1012)是巴赫于约1717年至1723年间创作的六部组曲,被誉为大提琴文献中的“圣经”,是所有大提琴演奏家必须精研的基石曲目。它不仅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独奏作品之一,更是对大提琴这一乐器表现力、技术深度和精神内涵的终极探索。 结构与深度解析: 这六部组曲的创作,标志着巴赫对巴洛克时期组曲结构的完美整合与个人风格的巅峰体现。每部组曲都遵循了古典组曲的基本框架,但其内在的音乐逻辑和情感深度远超一般舞曲集合。 第一号 G大调 (BWV 1007): 序曲 (Prélude) 此曲是六首中最广为人知、也最常被单独演奏的部分。它以持续的琶音织体展开,如同喷涌而出的清泉,一气呵成,极具连贯性。演奏者需在保持流畅度的同时,精准控制弓子的速度和压力,以展现出音符间清晰的对话感。接下来的四部舞曲——阿勒曼德(Allemande)、库朗特(Courante)、萨拉班德(Sarabande)和吉格(Gigue)——结构相对简洁,是学习巴洛克舞曲风格的理想入门篇章。特别是萨拉班德,其沉思、庄严的气质,预示着后续作品中更深层次的内省。 第二号 D小调 (BWV 1008): 情感的张力 D小调的引入,立刻为作品带来了更强烈的戏剧性和阴郁色彩。它的序曲比第一号更具明确的乐汇划分和对位思考,而非单纯的琶音流淌。本组曲的萨拉班德尤为著名,它体现了极度的克制与深沉,往往被认为是巴赫情感表达最内敛的时刻之一。本组曲的结尾舞曲——吉格,充满了活力和复杂的对位趣味,对大提琴的快速换把和精准换弦提出了极高要求。 第三号 C大调 (BWV 1009): 技术的飞跃 C大调这首,被认为是技术难度显著提升的标志。其序曲宏大而辉煌,仿佛为器乐而写的协奏曲乐章。本组曲的特色在于引入了“布雷舞曲”(Bourrée),节奏明快,旋律线条清晰。更值得注意的是,本组曲在巴洛克时期常被赋予“通奏低音”的想象性填充,即演奏者需要以单音来暗示和声骨架,展现出惊人的“和声幻觉”。 第四号 E大调 (BWV 1010): 光明与力量 E大调的运用,赋予了这首组曲一种开阔、光明的气质。本组曲的序曲采用了更复杂且快速的音型,对弓法和音准的稳定性是极大的考验。萨拉班德的庄重感在这一调性下得到了升华,而结尾的吉格则充满了舞蹈的律动感和坚定的步伐。 第五号 C小调 (BWV 1011): 宿命的沉思 第五号是所有组曲中最为内省和具有探索性的作品。它特意记为“Scordatura”(异调指法),要求演奏者将最低音的C弦降低至降B,这不仅改变了乐器的共鸣特性,也使得指板上的音程关系变得陌生和挑战性。其序曲充满了巴洛克晚期对位法的复杂性,而萨拉班德则被誉为大提琴独奏作品中最深刻的沉思曲。它要求演奏者在极慢的速度中,挖掘每一个音符的重量和宿命感。 第六号 D大调 (BWV 1012): 辉煌的谢幕 为了应对巴赫本人可能为小提琴或中提琴创作更高音域的“假想乐器”而作,第六号被记写在了高把位上,并且使用了五弦大提琴(或在现代乐器上以极高的把位演奏)。这使得其音域比前五首宽广得多,充满了炫技的色彩和巴洛克晚期的华丽风格。其序曲气势磅礴,是对演奏家技巧的全面展示,而复杂的加沃特舞曲和华丽的布雷舞曲,则为这套不朽的系列画上了一个光辉的句号。 对演奏者的意义: 演奏《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挑战,更是一次与巴赫精神世界的深度对话。优秀的录音版本往往能清晰地展现出巴赫对“线”的构建——如何在仅有单旋律的情况下,暗示出清晰的上下声部和丰富的和声变化。它训练演奏者对音色的控制、对乐句呼吸的把握,以及对巴洛克时期音乐语法的深刻理解。无论是初学者探索大提琴的本色,还是资深演奏家寻求艺术的终极表达,这套作品都是永恒的指南针。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出版社的背景来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本身就代表着国内音乐教育的最高水准之一,这让我对曲目的选择和编排的权威性有了天然的信任。这意味着这些曲子很可能是经过了严格的学术筛选和艺术鉴定的,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演奏价值,想必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也不会太低。对于学习古典乐的人来说,接触到经过专业机构背书的作品集,是一种确保学习方向不偏离正轨的重要保障。我更倾向于相信,这样的出版物在选材上会有意平衡技术训练与音乐审美的需求,不会单纯为了炫技而堆砌难度。我期望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提升我的指法速度,更能拓宽我对大提琴音乐表现力的理解边界,真正做到“技与道”的统一。

评分

光盘部分的体验感也是我衡量一套教材是否完整的关键因素。我设想中的完美光盘,应该是高质量的录音,能够清晰地分辨出钢琴伴奏和主奏大提琴之间的层次感和对话感。如果录音质量不高,或者混音处理得非常糟糕,那么附送光盘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我希望这个录音不仅仅是“伴奏参考”,更是一种“范本示范”。如果能够听到演奏家对这些曲目的独到理解和情感表达,对我自己后续的练习会有极大的启发。比如,在一个慢板乐章中,呼吸感和乐句的连贯性如何处理,是需要听力去模仿和学习的。如果光盘能够达到音乐厅级别的声场效果,那么这套书的价值就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它就从一本“练习册”升级成了一套“沉浸式学习资料包”。

评分

初次接触这类专业性很强的乐谱集,我最关注的就是排版的可读性。说实话,很多出版的乐谱为了追求紧凑,把音符挤得密密麻麻,拉起来简直像在做阅读理解,眼睛非常容易疲劳。但这本册子的处理方式非常人性化,它的谱行间距、五线谱的粗细、休止符和时值标记的大小,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像我这样偶尔会犯“阅读障碍症”的业余爱好者,也能迅速定位到关键的音符和指法提示。我特意对比了几个快速跑动的段落,发现那些复杂的连奏和换把标记都非常清晰,没有出现模棱两可的印刷错误。这对于练习者来说太重要了,细节上的清晰度直接决定了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这绝对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影印本能比拟的,一看就是经过专业校对和排版的成果,让人愿意花时间去钻研里面的每一个细节。

评分

我个人对音乐教育出版物的选择非常挑剔,因为很多教材的“理论先行”往往牺牲了“实用性”。我希望看到的,是能够真正帮助演奏者跨越技术难关的实用工具书。从目录上看,这本曲集似乎提供了非常系统性的技术挑战,涵盖了不同风格和技巧的展示。我特别留意了一下那些标注为“高难度”的段落,它们的指法标记和弓法提示是否足够详尽。好的乐谱不仅要告诉你“弹什么音”,更要告诉你“怎么弹才能出好听的声音”。如果它能提供一些演奏上的建议或历史背景的介绍,那就更完美了。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大提琴老师,在纸面上给予我最直接的指导,帮助我攻克那些困扰已久的演奏瓶颈。这种对演奏实践的深度关注,远比空泛的理论堆砌来得更有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淡雅的墨绿色调,配上烫金的书名,散发着一种低调的古典美。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翻开扉页时,那细腻的纸张触感,仿佛能感受到制作者的用心。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厚重”,这不仅仅指物理上的重量,更是一种艺术沉淀的重量感。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习里面的乐谱,但光是欣赏这本册子的整体排版和字体选择,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那种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美感,很适合放在家里的书架上,偶尔取出来翻阅,都能让人心境平和下来。特别是那个附带的光盘,从外壳的材质到内里的印刷,都透着一股严谨的学术气息,让人对里面的演奏质量充满了期待。我个人对这种精心制作的音乐教材一直抱有很高的好感,因为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对艺术形式本身的尊重与致敬,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往往预示着内容本身的精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