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1首
第2首第3首第4首第5首第6首第7首第8首第9首第10首第11首第12首第13首第14首第15首第16首第17首第18首第19首第20首第21首第22首第23首第24首第25首第26首第27首第28首第29首第30首音乐术语注解说明《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教学版)/21世纪钢琴教学丛书》在车尔尼钢琴练习曲的进阶中,可谓第二个里程碑,是低级程度的技术训练教程。比起作品599来每首篇幅要长些,训练和弹奏时就有一个“持久”能力的要求,结构大多为单三部(除第1,2,3,8,11,14,16,17,18,23,29首是带有反复的两部曲式),往往在再现时用变化手法处理。作品849的特点是每首练习曲训练的技术统一,音乐形象一致,弹奏时速度应快而流畅。
整册教程以训练右手为主,而以左手为主的只有第9首,第2,5,7首是练习伴奏音型;有的是以右、左手轮换为主,以及双手并重的同步弹奏。除第28首外都是以单音技巧为主线的练习,因而较适合低年级手小者弹奏,是主练运指类的技法,有局部加上运用腕部的技法。
掌握好一首练习曲除了应完成它的特定技术要求及目的外,还必须挖掘它的某些艺术魅力以及塑造、提炼、揭示在音乐表现上的可能性,只“重技”而不“重艺”未免失诸于偏颇,真正的演奏高手能在练习曲中“技中挖艺”“寓艺于技”“以艺率技”,即在艺术上不仅仅着眼于解决技术上的问题而应从艺术上来驱动技术。
这套教材给我的感觉是,它完全跳脱了传统教材那种“为了练习而练习”的窠臼。它有着非常清晰的教学逻辑链条,从最基础的指尖独立性训练,到复杂的八度与和弦的连贯性处理,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衡量标准。我非常欣赏作者在引入新技巧时所采用的“铺垫”方式。例如,在引入快速的非均匀音型时,他不会一下子就把难度抛给你,而是先通过一个慢速、但节奏要求极为精确的变体来让你适应指尖的运动轨迹和力量分配。这种循序渐进的设计,极大地减少了练习过程中的挫败感。我个人的体会是,以前遇到难点就容易烦躁,然后就草草带过,结果问题留下了隐患。但这本书有一种魔力,让你心甘情愿地、耐心地去攻克每一个细节。而且,那些看似简单的练习,当你用不同的力度和触键方式去尝试时,会发现它们背后隐藏着无穷的可能性。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怎么弹得快”,更是“怎么弹得更有质量”。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我刚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是摸到了一件年代久远却又被精心呵护的艺术品。它散发出的那种古典气息,让我在翻开第一页之前,就已经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编排上的匠心独运,每一个练习曲的递进都像是精心设计的阶梯,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跨越了之前让你感到束手无策的难关。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技术堆砌,而是充满了音乐的呼吸感。刚开始练习时,手指的协调性确实是最大的挑战,那些快速的音阶和琶音,简直像是一场指尖上的马拉松。但这本书最绝妙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用一种极其耐心的口吻,通过看似简单的技术点,引导你去体会音乐内在的逻辑。比如,在处理某个特定的和弦转换时,作者会非常巧妙地加入一个前置的预备动作,让你在肌肉记忆形成之前,就已经在脑子里预演了正确的路径。我常常在练习完一个章节后,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自己之前一直紧绷的肩膀都放松了下来,连带着弹奏出的音色也变得更加圆润和富有歌唱性。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远比单纯的技巧提升要宝贵得多。
评分坦白说,初学钢琴的人可能会觉得某些章节的曲目略显枯燥,毕竟它们都是为解决特定技术问题而生的“工业品”。但如果你是一位已经有一定基础,但总觉得自己在某个技术瓶颈上徘徊不前的学习者,这本书的价值就会显现出来。它就像是一位高明的诊断师,精准地找到了你钢琴演奏中的“阿喀琉斯之踵”。对我而言,最大的困扰一直是左右手声部平衡的问题,尤其是当我的右手需要演奏复杂的主旋律,而左手却要承担密集、快速的伴奏时,左手总是会不自觉地“抢戏”,让整体听起来像是一锅粥。这本书中有一组专门针对这种复杂复调练习的设计,它巧妙地将两个声部的音域进行拉伸和交错,迫使你的大脑必须将注意力分配到不同的区域。更妙的是,它通过一些听觉训练的提示,让你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谱子,而是要用耳朵去“控制”声部。我坚持练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对待和弦的敏感度大大提高了,不再是机械地按下去,而是能感觉到哪个音符需要更强烈的支撑,哪个音符则应该轻轻地托举。这种精细的控制力,是任何快速练习都无法带来的。
评分阅读这本教材的过程,其实是一场对自我演奏习惯的深刻反思。我发现自己过去很多“想当然”的演奏方式,在这本书面前都站不住脚。特别是关于踏板的使用和手腕的支撑问题,书中提出了很多非常实际且具有颠覆性的观点。比如,关于某些快速连奏段落中,如何精确控制断奏与连奏的界限,并利用踏板来模糊或强调这种对比。很多练习曲的结尾处,作者会附带一些关于音乐表现力的思考题,这让我从一个纯粹的技术执行者,慢慢转变为一个更具音乐诠释力的演奏者。它强迫你思考:这个音符为什么要在这里出现?它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绪?这种对音乐内涵的挖掘,是任何只关注指法速度的练习册无法提供的深度。每一次练习结束后,我都会感觉自己的耳朵被“校准”了一次,对音色的辨别力和对音乐结构的把握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不仅仅是一本练习曲集,更像是一本关于钢琴演奏哲学的入门指南。
评分我接触过不少所谓的“速成”教材,它们往往追求快速见效,用大量的、重复性的、缺乏变化的练习来轰炸你的手指。然而,这本练习曲集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知道什么时候该给你施加压力,什么时候又该让你放慢脚步,好好体会一下音符之间的对话。我特别喜欢它在节奏处理上的细腻之处。很多时候,我们只顾着把音符弹对,却忽略了它们在时间轴上的重量和轻重缓急。这本书里的一些段落,虽然看起来只是简单的切分音或附点音符的组合,但一旦你按照作者提示的力度和时值去处理,音乐立刻就“活”了起来,不再是干瘪的颗粒感。我记得有一次,在处理一个需要大量三度音程快速交替的乐段时,我之前总是因为手腕紧张而导致声音发紧。但这本书里提出的那个“手腕放松,以手臂带动”的思路,简直是醍醐灌顶。它不是直接告诉你“放松”,而是通过特定的指法练习,让你在身体结构上找到那个最省力、最自然的支撑点。这种深入到生理结构层面的指导,是其他教材里很少见到的,它教会你的不仅是如何弹奏,更是如何“用身体去弹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