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书名 | 金刚经心经坛经 | ||
| 作者 | 陈秋平,尚荣注 | ||
| 定价 | 23.00元 | ||
| ISBN号 | 9787101115727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 出版日期 | 2016-03-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32开 | 重量:0.4 | |
| 版次:1 | 字数: | 页码: | |
| 插图 | |
| 目录 | |
| 内容提要 | |
| 《金刚经 心经 坛经》为中佛教史上三部核心经典的合集出版。《金刚经》、《心经》、《坛经》在中佛教中拥有崇高的地位,体现了中佛教的原典精神和的思想价值,从中文化史的视野来看,它们的影响一方面普及于佛教信众*广的净土宗和禅宗,并且关涉到僧俗各界,渗透到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因而如欲了解佛教基本教义,或是欲对中佛教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这三部经是入门基础,是须一读的经典。 |
| 编辑推荐 | |
| 作者介绍 | |
| 序言 | |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套书给我的感受,那就是“洗涤心灵的清泉”。最近工作压力比较大,感觉心绪总是很乱,常常陷入一些无谓的烦恼和纠结中。每当我翻开这几篇经文,特别是《心经》那简短却力量无穷的文字,总能迅速将我的注意力从外界的纷扰中拉回到内在的审视。它像一面清澈的镜子,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贪嗔痴慢疑,但奇怪的是,照出来之后,那些烦恼反而没有那么重要了。这种对“无常”和“无我”的反复观照,逐渐培养出一种超脱的视角,让我看待人际关系和挫折时的心境都变得平和了许多。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知识摄取,而是一种深层次的生命体验的引导。
评分这本书的注释部分,我感觉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谨慎且充满智慧。他们并没有试图用自己的语言去“重新定义”佛陀的教诲,而是像一位细心的园丁,在经文的脉络下,小心翼翼地清理掉后世可能产生的误解和枝蔓。尤其是一些历史背景和语境的补充,让我在理解某些特定段落时,能够更贴合当时的文化和思维模式,避免了用现代人的僵硬思维去套用古老的智慧。这种注释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既保留了原典的古朴与力量,又为现代读者架设了一座理解的桥梁,它不喧宾夺主,而是默默地衬托出经文本身的恢弘。读起来,能感受到一种对传统的深厚敬意。
评分读完这册经文的初稿,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阐述“空性”时那种层层递进的逻辑性,简直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在引导你剥开层层迷雾。特别是对《金刚经》中那些看似矛盾的表述,作者似乎找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切入点,能够让一个初学者也能大致领会到那种“无住生心”的精髓。我记得有一段论述“法身非相”,它没有直接给出西方的定义,而是通过不断否定世间的一切执着,让读者自己去体悟那个超越言语的境界,这种引导方式非常高明。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堆砌晦涩的术语,而是大量运用生活中的譬喻,使得原本高深的佛理变得触手可及,这对于我们日常修行中如何放下成见、保持清明心性,提供了非常实际的指导意义。
评分我最近对佛教哲学中的“缘起性空”特别感兴趣,而这本集中收录的几部核心经文,正好提供了从不同角度切入的视角。《坛经》的部分尤其精彩,它更偏向于实践和顿悟的法门,那种“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直指人心,比起前面两部经文的思辨性,更具有震撼力。我特别留意了关于“明心见性”的论述,感觉它打破了许多关于开悟必须经过漫长苦修的刻板印象,强调的是当下这一念的觉察。这种对“当下”的强调,对于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思绪繁杂的状态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它不是让你逃离现实,而是教你如何在现实的喧嚣中,保持内心的那份清净与觉知,这种实用价值是极高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绝对是没得说,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心制作的。我尤其喜欢它那种内敛而又不失庄重的封面设计,那种淡淡的古韵味,让人在翻开之前就已经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力量。内页的排版也非常考究,字体的选择和行距的把握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舒服,长时间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累。对于我这种习惯在纸质书上做标记和批注的人来说,纸张的厚度和韧性也让我很满意,写下的字迹清晰,不会洇墨。而且,作为一本需要反复研读的经典,这样的制作水准,确实能让人心生敬意,觉得这是一件值得珍藏的物品。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放在书架上也是一道风景。这让我联想到过去那些代代相传的珍本,虽然印刷技术今非昔比,但这份对书籍本身的尊重,却是共通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